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分析:患者基数规模超3亿 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

1、冠心病患者基数规模超3亿人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CVD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约为3.3亿人,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39万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地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CVD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约为3.3亿人,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39万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地区,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我国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正逐年上升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数量将从2020年2527.2万人增长到2030年的3166.7万人,2020-2030年CAGR约为2.28%。

同时,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我国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正逐年上升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数量将从2020年2527.2万人增长到2030年的3166.7万人,2020-2030年CAGR约为2.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PCI手术量稳步增长,但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冠心病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术、干细胞移植等。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一种微创手术,以其快速恢复闭塞冠状动脉血流、显著缓解心绞痛等症状、适用于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在内的广泛冠状动脉疾病、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高成功率和成熟技术,成为冠心病治疗中一个确切有效的选择,并且在冠心病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前,我国PCI手术量稳步增长,但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PCI的手术渗透率为690.9台/百万人,而美国的渗透率为3022.1台/百万人,差距明显。

当前,我国PCI手术量稳步增长,但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PCI的手术渗透率为690.9台/百万人,而美国的渗透率为3022.1台/百万人,差距明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4年3月30日,在第二十七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公布2023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为163.61万例,PCI病例数的2023年增长率达到26.44%。随着国内居民医疗支付能力的提升和介入心血管手术可及性的增强,预计我国PCI手术的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024年3月30日,在第二十七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公布2023年中国大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注册总病例数为163.61万例,PCI病例数的2023年增长率达到26.44%。随着国内居民医疗支付能力的提升和介入心血管手术可及性的增强,预计我国PCI手术的数量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而冠脉介入治疗(PCI)包括血管造影和治疗两个流程。其中,在治疗方面:微导丝穿过导管到达冠状动脉狭窄的地方,通过微导丝上的导管将球囊导管置入堵塞部位,向球囊内充液体增压,以压缩动脉壁上的堵塞物,加压扩张达到治疗效果后,将球囊导管撤出并排空球囊(PTCA)。根据病情,球囊可以使用药物涂层球囊,释放药物到病变处(DCB)。若仅进行PTCA手术,病变再狭窄率非常高。

整体来看,随着心血管病患病人口数持续增加,冠脉介入治疗手段不断普及,基层医院快速发展、国家组织器械耗材带量采购以及国产医疗器械崛起,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59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74亿元,2021-2030年GAGR约为8.86%。

整体来看,随着心血管病患病人口数持续增加,冠脉介入治疗手段不断普及,基层医院快速发展、国家组织器械耗材带量采购以及国产医疗器械崛起,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PTCA球囊扩张导管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59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74亿元,2021-2030年GAGR约为8.8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全球基因测序仪行业迎应用拓展机遇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下市场进入国产替代新阶段

基因测序应用场景走向多元化,基因测序仪市场迎来增长机遇。根据数据,2023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达155.4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将由188亿美元增长至624.8亿美元。

2025年08月11日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超声检测行业:国产替代步伐加快 本土厂商正逐渐打破国外厂商高端市场垄断地位

近年随着国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材料、新工业不断涌现,我国超声检测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超声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为61.12亿元,同比增长13.1%。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我国电子病历行业迈入智慧化发展新阶段 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嘉和美康市占率领先

国家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建设。2018年以来,国务院、卫健委等部门多次发文规范电子病历系统,推进医院加强电子病历建设,提升信息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并且开展相应分级评价。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18-2022年我国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平均等级已由2.56级提升至4.00级左右。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我国造影剂行业: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提升 国产替代空间依然广阔

在2022年受集采影响,造影剂市场曾经历超过20%的大幅下滑,但2023年已实现企稳回升。从产品结构来看,X射线造影剂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长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95%;而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实现14.9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与此同时,磁共振造影剂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1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持续领先全球 内资市场份额已超过外资

我国单抗药物市场格局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本土企业与跨国药企的竞争态势持续演变。由于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市场长期由罗氏、默克雪兰诺等国际制药巨头主导。但随着国内药企在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上的持续突破,市场格局逐步重塑——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从2022年超越外资企业(51% vs 49%)后,2023年进一步提升至55.5%,

2025年08月06日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筋膜枪行业:核心消费群体分层特征显著 市场“规范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双轨并行

近年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为筋膜枪市场的快速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万元增长至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83%,人均消费支出从1.83万元增长至2.8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7%。2025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万元,同比名

2025年08月06日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分析:多因素驱动市场规模扩容 政策端将助力需求潜力释放

近年来,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支付能力提升叠加人口老龄化因素使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我国抗感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已从2016年的23821元增长到2024年的41314元。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采购量快速上升 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格局

磁共振成像设备(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疗设备,具有分辨率高、对比度好、无辐射损伤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医学诊断。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健康意识增强以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总体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其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50.6亿元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