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护肤品市场中,专业护肤品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提出更高要求以及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护肤品发展势头迅猛。
按注册及监管类别划分,专业性护肤品分为医疗器械敷料及功能性护肤品两类,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占主导,医疗器械敷料极具增长潜力。按产品形式,专业护肤品分为贴片类和非贴片类,非贴片类为市场主流,但随着贴片类保持较快增长,非贴片类未来占比将有所下降。
专业护肤品业内竞争者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整体市场分散。随着本土企业在各细分领域的布局深入,我国专业护肤品竞争格局将逐渐优化。
一、与基础护肤品相比,我国专业护肤品市场较小但发展势头迅猛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专业护肤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专业护肤品是主要针对问题肌肤,如皮肤屏障受损、持续发痘、脱皮、过敏、泛红、激光光子治疗术后、水光针术后等情况的肌肤使用的产品。在护肤品市场中,专业护肤品规模相对较小,但随着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提出更高要求以及医美行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护肤品发展势头迅猛。
2016-2021年我国专业护肤品市场规模由92 亿元增长至378 亿元,CAGR 达到32.7%,是基础护肤品增速的 2 倍以上;2016-2021年我国专业护肤品市场规模占护肤品的比重由5.9%提升至11.9%。预计2022-2026年我国专业护肤品市场规模由464亿元增长至877亿元,CAGR 达到17.3%,占护肤品的比重由12.9%提升至16.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功能性、非贴片类产品为专业护肤品市场主流,医疗敷料极具发展潜力
按注册及监管类别划分,专业性护肤品分为医疗器械敷料及功能性护肤品两类,其中功能性护肤品占主导,医疗器械敷料极具增长潜力。
2017-2021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由89.7亿元增长至309.6亿元,CAGR达28.1%;我国医疗器械敷料市场规模由2.3亿元增长至68.2亿元,CAGR达97.0%。预计2022-2026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由369.7亿元增长至623亿元,CAGR达13.9%;我国医疗器械敷料市场规模由94.6亿元增长至253.8亿元,CAGR达28.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产品形式,专业护肤品分为贴片类和非贴片类。非贴片类为市场主流,但随着贴片类保持较快增长,非贴片类未来占比将有所下降。预计2016-2026年我国非贴片类专业护肤品市场规模由72.7亿元增长至605.1亿元,CAGR为23.6%,占专业护肤品的比重由79%下降至69%;我国贴片类专业护肤品市场规模由19.3亿元增长至271.8亿元,CAGR为30.3%,占专业护肤品的比重由21.0%提升至3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本土企业抢占市场先机,我国专业护肤品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渐优化
专业护肤品业内竞争者数量众多且竞争激烈,整体市场分散。近年来,我国本土品牌以“功能性护肤”、“医疗器械类敷料产品”为突破口,准确把握了消费者需求,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医用敷料领域,2021年我国医用敷料前五大参与者均为本土企业,其中敷尔佳、巨子生物总市场份额接近20%。在贴片类功能性护肤品领域,贝泰妮、敷尔佳、华熙生物、巨子生物、创尔生物等本土企业也已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本土企业在各细分领域的布局深入,我国专业护肤品竞争格局将逐渐优化。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