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硬脑(脊)膜补片行业:人工合成材料市场空间广阔 集采带来价格下探、高国产化率

前言:

随着颅内手术量逐步增加,国内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我国动物源性材料硬脑(脊)膜补片占比超80%,人工合成材料占比不足20%。随着可吸收材料、可降解材料、再生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应用加速渗透,目前除贝朗、强生等跨国巨头外,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人工合成材料将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已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

一、开颅手术量增多,我国硬脑(脊)膜补片行业规模呈增长态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硬脑(脊)膜补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硬脑(脊)膜补片是用于修补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缺损的片状材料类产品。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保护脑组织,防止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膨出、癫痫等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攀升,颅内手术量逐步增加,国内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量约为90万台,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8.41亿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8.23%。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量约为90万台,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达到10.07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硬脑(脊)膜补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8.41亿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8.2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我国硬脑(脊)膜补片以动物源性材料为主,人工合成材料将加速渗透

硬脑(脊)膜补片可分为动物源性材料(包括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修补材料、异种生物修补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目前,我国动物源性材料占比超80%,人工合成材料占比不足20%。

与动物源性材料相比,人工合成材料生物相容性差,存在异物刺激反应等问题;但人工合成材料也具有稳定性高、材料易于获取、加工技术种类多、降解速度可调、产业规模化成本优势突出等优点。随着可吸收材料、可降解材料、再生医学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发展,人工合成材料应用加速渗透,目前除贝朗、强生等跨国巨头外,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国内创新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人工合成材料将逐步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硬脑(脊)膜补片分类

项目 动物源性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代表材料 牛源、猪源等动物组织 聚乙醇酸、聚已内醋、聚乳酸等
优点 1、具有与人自体组织或器官相做的结构和组成   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1、可加工技术种类较多,降解速度可调,结构可设计性强    2、材料获取便捷,稳定性及均一性较高,溯源清晰,无病毒传染风险   3、采用生物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产品,同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缺点 1、动物源性材料取材于动物组织,取材及保存受限条件较多。稳定性、均一性难以控制,溯源难度高,存在病毒传播、免疫反应的风险   2、可加工技术相对单一 1、材料特性与人体组织有差距,传统工艺制备结构不利于细胞长入 2、传统加工工艺下的产品柔顺性较差,导致贴附性差,操作不便。
加工工艺 1、动物组织预处理及脱细胞技术   2、冻干成形等物理方法。 1、传统加工工艺:编织、流延/热压成膜、复合涂层等   2、先进制造工艺:生物增材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硬脑(脊)膜补片生产企业布局情况

企业 天新福医疗 冠昊生物 正海生物 迈普医学 佰仁医疗
产品 复层免缝合人工硬脑膜 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 海奥生物膜 硬脑(脊)膜补片 硬脑(脊)膜补片
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动物源性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聚乳酸) 动物源性材料
说明 原材料是高纯度I型胶原蛋白,与人体细胞基质的主要成分相同,生物相容性更好。 猪的心包膜(I型)或胸膜(II型)组织经交联处理制成,产品一面光滑,另一面有绒毛状或条状或网状天然结构。 牛皮经处理后制备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保留了胶原蛋白特有的三维空间结构。 材料为聚乳酸,一种人工合成的可用于人体的生物降解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水密性。 牛心包组织改性材料,具有与体内结缔组织类似的结构特性。
使用特点 具备免缝合、可降解、同步吸收、防粘连、三维孔隙结构等优势。 具有类似脑膜的抗张性,柔韧性及弹性,致密性好,不透水,操作简单,易于缝合。 可缝、可贴、可降解,临床应用更方便;力学性能好,天然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和快速血管化。 可缝可贴可完全吸收,应用面广;三维仿生多孔微纤维结构,利于新生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增殖分化。 可为患者自体组织自然修复提供组织支架,以获得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实现组织自然修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集采使市场价格下探,硬脑(脊)膜补片成高国产化率赛道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其中,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平均降幅为70%-90%。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企业合计占据超92%的市场份额。

2020年以来,硬脑(脊)膜补片已在24个省份开展带量采购,集采之下硬脑(脊)膜补片市场价格下探,其中,安徽、河北、河南、江苏等省平均降幅为70%-90%。由于国产产品成本低,先发优势明显,硬脑(脊)膜补片成为高国产化率赛道,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企业合计占据超92%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小分子路径火热 全球口服减肥药行业进入变革关键期 中国转向仿制与创新并重阶段

口服减肥药产品持续推进,减重效果比肩注射剂型。诺和诺德于2023年5月公布口服司美格鲁肽 50mg 治疗肥胖症的 OASIS-1的Ⅲ期试验结果。OASIS 是评估每日一次口服司美格鲁肽 25mg 和 50mg 治疗肥胖症的全球三期临床开发计划,共纳入约 1300 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患者。据诺和诺德公布数据,基线平均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规模强势增长 企业激烈角逐IL类抑制剂 行业竞争格局或生变

银屑病患者基数庞大,2022年全球约1.25亿人,其中中国约670万人,占比高达53.6%。随着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增多,我国银屑病药物行业呈强势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由6.04亿美元增长至14.36亿美元,CAGR达24.2%。预计2030年国内银屑病患者数量达680万人,银屑病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我国生化分析仪行业集中度高 基层医疗下沉机遇显著

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检测需求增长及国产产品推广等因素推动下,我国生化分析仪采购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由2021年的1675台增长至2024年的1792台。不过,受医疗机构采购成本控制意识增强以及行业规模化生产降低核心部件成本等因素影响,生化分析仪采购均价由2021年的46.39万元/台整体下跌至2024年的39.68万元/

2025年09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