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需求释放 我国化合物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1、化合物半导体定

半导体按照历史进程可分为以硅基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以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和以碳化硅、氮化镓等化合物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代半导体由单一元素组成不同,第二代和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由两种或以上元素组成,统称为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决定应用场景,化合物半导体广泛适用于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等领域。

第一、二、三代半导体材料情况

半导体材料 主要材料 下游应用
第一代材料 硅(Si)锗元素(Ge) 以硅基材料为主,制备工艺较为成熟,且自然界储备量大,成本较低,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包括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下游涵盖消费电子、通信、光伏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第二代材料 砷化镓(GaAs)磷化镓(GaP) 以砷化嫁为主,电子迁移率较高,生长工艺成熟,但资源比较稀缺,材料有毒性,易造成环境污染,主要用于制造高频,高速以及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卫星通讯、移动通讯以及光通讯等领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材料 氮化镓(GaN)碳化硅(SiC)氧化锌(ZnO)金刚石 以碳化硅和氮化嫁为主,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适用于高温、高压高频领域,在新能源汽车、5G宏基站光狀风电和高铁等领应用较广,但目前行业尚处发展初期,良率低,成本较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硅元素因结构简单,自然界储量大,制备相对容易,所以硅基半导体应用广泛,特别在以处理信息的集成电路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但在高电压、高功率、高频率的分立器件领域,硅基半导体因其窄带隙、低热导率和低击穿电压等特性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而化合物半导体因其具有更宽的禁带,更强的耐高压、高功率等特性,使其在分立器件领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长的使用寿命,被广泛应用于功率器件、微波射频、电力电子等产品中。

2、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需求推动,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快速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显示,凭借其宽禁带、高击穿电场、高电子迁移率等材料特性,化合物半导体能够在高温、高功率、高频率、高电压等极端条件下稳定运行,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驱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高压充电系统等涉及高压、高电流的系统都离不开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支持。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16.8万辆、1286.6万辆,较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38.7%、35.5%;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带动了对化合物半导体行业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驱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高压充电系统等涉及高压、高电流的系统都离不开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支持。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16.8万辆、1286.6万辆,较2023年分别同比增长38.7%、35.5%;2025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2%和4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加带动了对化合物半导体行业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可有效提升风电、光伏逆变器的电能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从9.34亿千瓦增长至18.89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38%,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可有效提升风电、光伏逆变器的电能转换效率,降低系统成本。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从9.34亿千瓦增长至18.89亿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9.38%,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化合物半导体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此外,5G商用、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等领域的快速推进,也为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全球及我国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上述应用领域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及我国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由1481.8亿元增长至2716.6亿元,其中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由504.8亿元增长至107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和20.7%。

上述应用领域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及我国化合物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由1481.8亿元增长至2716.6亿元,其中中国化合物半导体芯片市场规模由504.8亿元增长至107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4%和20.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平面显示是溅射靶材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与触控屏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持续迭代,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溅射靶材带来持续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需求端呈现消费人群多元特征,银发群体支撑显著市场体量,年轻群体需求进一步打开空间;供给端方面,企业以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产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行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制造和出口国,按摩器具出口市场呈现“量升价跌”态势,同时市场集中度待提升

2025年10月17日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与紧凑结构的浪潮中,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颠覆性的设计,正成为驱动技术升级的关键路径。凭借“小身材、大能量”的突出优势,它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更被视为突破轮边驱动商业化瓶颈的核心技术。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产业的规模化,该行业仍面临成本、工艺与供应链的多重挑战。

2025年10月16日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学革命正当时,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已强势迈入规模超3800亿元的新发展阶段。在数字化与beplay下载软件 化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呈现出“传统品类稳中有升,新兴品类爆发增长”的鲜明格局。其中,以TWS耳机为首的无线音频产品一马当先,产值十年激增近十倍;蓝牙音箱、Soundbar、Partybox等细分赛道亦各展锋芒,共同奏响行业增长的协奏曲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在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的驱动下持续发展。数据中心、5G等新兴领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然而,受互联网流量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出口方面,我国虽为路由器净出口国,但整体出口市场表现低迷,出口量与净出口量均呈下滑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与此同时,进口均价显著高于

2025年10月15日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计算芯片作为未来算力的战略制高点,正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然而,这一前沿领域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对华量子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使得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明的本土特色。一方面,市场规模在全球及国内政策支持、投资升温与广

2025年10月14日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随着AIGC产业从模型训练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算力需求的中心正经历从“训练”到“推理”的关键转变。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其针对特定任务深度定制所带来的极致能效比和成本优势,在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beplay下载软件 家居等海量终端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比GPU更强的潜力,预计到2027年推理工作负载将占据中国服务器市场的72.6%。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正逐步向成熟期迈进 国产替代市场仍一片蓝海

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开始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不过当时处于技术萌芽期。到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半导体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才逐渐进入‌商业化,但当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直到2010年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等政策出台,德龙激光、大族激光等企业实现激光划片机、解键合设备国产化以及下游半导体行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