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汽车冲压模具,作为连接汽车“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其开发周期约占整车开发的三分之二,是决定汽车更新换代速度的核心制约因素。一款普通轿车需上千套冲压模具,其复杂性决定了它在汽车工业中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
当前,汽车冲压模具行业正迎来两大强劲驱动力: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浪潮下,车企为打造差异化优势,车型更新周期急剧缩短,全新车型与改款车型的密集推出,为冲压模具带来了持续且庞大的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模具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但以天汽模、成飞集成为代表的领先企业,正通过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布局,不断推进高端市场的国产替代,行业正从“量”的增长向“质”的突破迈进。
1、冲压模具的开发是汽车制造连接“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汽车开发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策划与概念设计、详细工程设计(包括车身、底盘、动力总成、电器等)、模具与工装开发(核心环节,尤其是冲压模具)、试制与验证(包括样车制造和各种测试)、生产准备与量产爬坡,这几个核心阶段。
其中,冲压模具的开发是连接“设计”与“实物”最关键的桥梁。它之所以占用整个周期约2/3的时间,主要原因是汽车冲压模具尤其是覆盖件模具具有尺寸大、工作型面复杂、技术标准高等特点,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根据《模具制造》期刊的数据,一般生产一款普通的轿车需要1000至1500套冲压模具,约占整车生产所需全部模具产值的40%左右。再加上,汽车冲压模具迭代与调试周期长,这也成为汽车更新换代、产品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冲压模具开发在整车开发周期中的核心地位和时间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冲压模具占用汽车整个周期约2/3的时间原因分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新能源浪潮下车型加速更新换代,进一步推动汽车冲压模具行业需求量增长
随着全球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新车型开发周期逐步缩短,其中全新车型开发周期已由原来的4年左右缩短到1-3年,改款车型由原来的6-24个月缩短至4-15个月。
汽车车型开发速度对比情况(单位: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20-2023年乘用车新车型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年均92辆新车型上市,燃油车年均50辆新车型上市。而进入2025年,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蔚来、理想、小米等)为打造差异化优势,频繁推出新车型和新平台,每个新平台都意味着对全新汽车冲压模具的巨大需求。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5年1月至10月底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新上市或发布的重要车型
|
品牌 |
车型名称 |
类别 |
核心亮点/定位 |
上市状态/时间 |
|
比亚迪 |
海豹05 DM-i智驾版 |
紧凑型插混轿车 |
10万级搭载高阶智驾,综合续航超2000km |
2025年10月25日上市 |
|
蔚来乐道 |
L90 |
大型纯电SUV |
大六座布局,主打家庭市场,上市86天交付破3万台 |
2025年7月31日上市 |
|
理想汽车 |
i6 |
五座纯电SUV |
720km续航,面向家庭用户 |
2025年10月23日上市 |
|
理想汽车 |
L6焕新版 |
中大型SUV |
增程式混动,限时购车权益 |
2025年10月上市 |
|
深蓝汽车 |
L06 |
中型车 |
提供增程/纯电,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
2025年10月底开启全国发运 |
|
萤火虫(firefly) |
夜行生物版 |
高端电动小车 |
限量666台,暗夜美学设计,主打年轻潮流市场 |
2025年10月11日上市 |
|
奇瑞 |
风云T11 |
智享大六座旗舰SUV |
增程动力,综合续航超1400km,配备激光雷达 |
2025年10月13日开启预售 |
|
212 |
T01柴油版 |
硬派越野车 |
国内唯一前后硬桥越野车,搭载2.0T柴油发动机 |
2025年10月15日上市 |
|
魏牌 |
高山7 |
七座MPV |
定位入门的家庭MPV,配备激光雷达 |
2025年10月15日上市 |
|
五菱 |
星光730 |
中型MPV |
提供燃油、插混、纯电三种动力,平价路线 |
2025年10月15日开启预售 |
|
极狐 |
阿尔法T5 |
SUV |
新增增程版,纯电版续航提升至705km |
2025年10月14日开启预售 |
|
小米汽车 |
YU9 |
大六座增程SUV |
自研V8s超级增程系统,综合续航或突破1400km |
预计2026年二季度上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汽车冲压模具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不断推进高端模具市场中的国产替代
由于国内汽车冲压模具行业主要特点是非标准化,所有市场较为分散。目前,我国低端汽车冲压模具市场供应相对饱和,竞争尤为激烈,但高端市场的自给率相对偏低,约40%。
不过,近年来,国内部分领先的汽车冲压模具生产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创新,推进高端汽车冲压模具市场的国产化。未来,随着国内大规模汽车冲压模具厂商在研发、技术升级、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不断提升,该部分产品国产化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我国部分汽车冲压模具企业在技术突破、高端市场布局情况
|
企业名称 |
技术突破 |
高端市场布局情况 |
|
天汽模 |
在大型外覆盖件模具、级进模方面技术领先,尤其在铝板件成型和回弹控制上拥有大量专利和Know-how。 |
全球并购与设厂:通过收购德国知名模具企业等方式,直接获取尖端技术和高端客户渠道,实现品牌的“欧洲制造”背书。转型“模具+工装+零部件”一体化供应商:不仅卖模具,还提供冲压线整线设计和零部件供应,增加客户粘性,提升单客价值。 |
|
成飞集成 |
依托航空制造背景,在数控加工、精密测量和复合材料成型方面有独特优势。其模具以高精度、高可靠性著称。 |
拓展新能源赛道:积极对接新能源车企,为其新平台开发提供从模具设计到零件试制的一站式服务。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利用模具优势,建立冲压生产线,直接为主机厂供应高品质的白车身零部件,实现“以模带件,以件促模”的良性循环。 |
|
东莞中泰 |
在铝合金车身模具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是国内较早攻克铝合金覆盖件模具技术难题的企业之一。 |
深耕细分市场:抓住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风口,专注于铝合金模具这一增量市场,成为众多新势力品牌(如蔚来、小鹏等)的核心模具供应商。技术驱动市场:凭借在铝合金成型领域的技术专长,直接切入高端客户供应链,避免了在传统钢件模具领域的红海竞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