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包含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五个环节:电从发电系统出来后,需要经过升压变电站,把电压升高传送到更高等级的输电网上。电能通过输电网从发电厂传输到电力负荷中线变电所。经降压变压器降压,再由配电网把电能分配到各个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
在我国发电量和用电量逐年增长的同时,我国电力系统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也面临新的变化,亟需转型升级。在发电侧,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对于电网快速响应提出要求;在电网侧,随着新型场景逐步增长,各电压等级变电站需要更快速适应负荷变化;在用户侧,以AI、大模型、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直接面向终端用户的配电网汇聚了大量的新型负荷、新增负荷、分布式电源、储能等交互式用能设施。发电侧:发电量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比例提升对电网提出要求我国发电量逐年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发电量呈现显著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至2024年,我国的发电量从71661.33亿千瓦时增长至94181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速为5.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引领下,我国近几年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尤其是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稳步提升。光伏方面,我国的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2020年的48.2GW增长至2024年的277.17GW,年均复合增速达到54.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86GW,同比增长45%,其中集中式光伏511GW,分布式光伏375GW。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风电方面,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历经起伏但整体呈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71.7GW增长至2024年的79.8GW。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21GW,同比增长18%,其中陆上风电480GW,海上风电41GW。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增长,新能源发电量比例逐步提升,从2020年的9.8%提升至2024年的18.2%。根据国家能源局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目标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展望未来,根据国家能源局、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需达到20%以上。根据彭博预测,预计到2030年,光伏和风电的发电量将占中国总发电量的5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的新能源发电比例未来将进一步提升。但是,伴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其对传统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的风光大基地在沙漠、戈壁等西部地区,而用电负荷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电力在区域间的流动需要配套电网做支撑。由于我国电力资源与负荷不均,我国80%以上的能源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供需距离相距约800-3000km。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跨省跨区输电容量将达到3.6亿千瓦。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能源+特高压发展,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统筹配套一批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充分提升输电通道中新能源电量占比,扩大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规模,持续提升存量特高压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在《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强调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重点推动500kV以上及特高压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的建设与规划。
近年来我国特高压相关政策
发布机构 |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政策内容 |
国务院 | 2024.05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通道,提升跨 省跨区输电能力 |
国家能源局 | 2024.05 | 《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 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一批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纳规 |
国家能源局 | 2024.03 | 《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 强调优化政策机制,加快特高压工程核准开工, 强化电网联网,提升输电能力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 | 2022.06 |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 扩大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消纳规模,持续提升 存量特高压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 |
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 | 2022.01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 | 完善华北、华东、华中区域内特高压交流网架结构,为特高压直流送入电力提供支撑,建设川渝特高压主网架,完善南方电网主网架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特高压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国内全社会用电量、电网投资额保持持续增长,奠定国内特高压交直流建设的必要性,同时配网端明确的数智化升级,预示国内电网投资具备强确定性。相较于交流输电,直流特高压更加适合长距离(超过1500公里),大容量的电力传输、损耗更低。一般三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送往中东部的电都是直流,例如:哈密-重庆、宁夏-湖南。主网也称为输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电能的远距离传输,将大型发电厂产生的电能输送到各个地区。主网通常由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组成,具有传输容量大、距离远的特点。主网的建设和运营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它确保了电能能够高效、安全地传输到各个角落。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提升,其空间传输和消纳成为瓶颈,构建新型能源基础设施网络迫在眉睫,特高压作为电力传输骨干的战略地位开始凸显。2024年,国网计划建成投运6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开工8条特高压工程,并推动更多工程核准。根据国家电网,2025年一季度,公司在建特高压工程全面复工并进入满负荷、高强度施工状态,累计完成投资达172亿元。
国内特高压项目在建汇总
项目名称 | 类型 | 投资额(亿元) | 进度 | 开工日期 |
金上-湖北 | 直流 | / | 在建 | 2023年2月16日 |
陇东-山东 | 直流 | 200 | 在建 | 2023年3月16日 |
宁夏-湖南 | 直流 | 281 | 在建 | 2023年6月11日 |
哈密-重庆 | 直流 | 286 | 在建 | 2023年8月8日 |
陕北-安徽 | 直流 | 205 | 在建 | 2024年6月26日 |
甘肃-浙江 | 柔性直流 | 353 | 在建 | 2024年7月29日 |
蒙西-京津冀 | 柔性直流 | 174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陕西-河南 | 直流 | /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藏东南-粤港澳 | 柔性直流 | 549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巴丹吉林-四川 | 柔性直流 | 200-300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南疆-川渝 | 柔性直流 | /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乌兰布和-京津冀 | 直流 | / | 核准 | 预计2025年开工 |
腾格里-江西 | 直流 | 200-300 | 预可研 | 预计2025年开工 |
松辽-华北 | 直流 | 260 | 预可研 | 预计2025年开工 |
库布齐-上海 | 直流 | 800 | 预可研 | 预计2025年之后 |
大同-天津南 | 交流 | 225 | 在建 | 2024年开工 |
阿坝-成都东 | 交流 | 145 | 在建 | 2024年7月开工 |
攀西-天府南 | 交流 | 286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浙江环网 | 交流 | /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烟台-威海 | 交流 | 125 | 可研 | 2025年开工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特高压投资规模的快速发展第一阶段在2014-2017年,投资额度达1966亿元,随后发展较为平稳,2018-2020年共投入2130亿元用来发展特高压工程建设。未来,受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的影响,特高压发展将迎来投资建设高峰。预计2026-2030年投资规模将达56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en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