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病毒载体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病毒载体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工具,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送其基因组进入其他细胞进行感染的分子机制。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生物,能够携带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经开发和改造后可用作CGT载体。由于病毒的多样性及宿主机体的高度复杂性,目前仅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逆转录病毒和溶瘤病毒等少数种类可改造为CGT载体。经过改造且携带治疗性基因的病毒,即重组病毒载体。通过改造后的病毒载体一般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快的分子克隆速度,同时感染能力也得到了定向进化,从而具备了更快捷、更广谱的转导特性,以及更安全、更特异的感染特性。病毒载体可通过受体配体识别、细胞内吞等多种途径进入细胞,并完成目的基因递送。
“病毒载体行业”定义范围:涵盖病毒载体行业各个环节。
“病毒载体行业市场规模”定义范围:涵盖病毒载体前期研发(CRO)与病毒载体获批后的生产服务(CMO)等环节。
二、行业市场规模
病毒载体是目前临床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载体。它可作为最终产品将目的基因注入体内达到吸料效果,也可以作为中间载体,在体外将目的基因转染整合至目标细胞中并制成细胞产品后会输。此外,非病毒基因编辑技术也大量依赖病毒作为运送基因编辑配件的载体。同时病毒载体也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的重要物料和CGT药物商业化的核心,而伴随着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高速发展,病毒载体生产行业正在迎来重大利好。2024年我国病毒载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35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未来,随着病毒载体技术迭代升级、行业利好政策持续发布以及下游应用需求快速增长等多项因素推动,病毒载体领域将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及资本进入,实现产、学、研各领域协同发展,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加速行业整合。同时,病毒载体外包服务也将向个性化、多样化、线上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等方向快速发展,病毒载体外包服务企业将基于其深厚的基因载体构建、病毒载体等理论知识及经验储备,开发更多递送系统、载体骨架、载体元件等,不断积累其原研能力,提供高难度、定制化的科研基因递送载体服务,为科研及临床药物研发客户开发符合实验需求的定制化基因递送载体系统,加速新型基因递送系统的研发,实现病毒载体技术在下游领域更为完善及深入的应用,推动病毒载体行业蓬勃发展。
三、行业下游应用产业发展现状
病毒载体行业下游产业直接面向终端应用,将病毒载体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治疗方案与产品,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病毒载体技术的临床价值与商业价值实现。我国病毒载体行业下游产业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的逐步成熟与临床应用推广,我国病毒载体下游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基因治疗市场规模约为8.13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已达32.75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12亿元。这一快速增长得益于细胞基因产品的陆续获批上市,以及国内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行业发展营造了极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应用领域方面,基因治疗无疑是病毒载体下游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我国在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β-地中海贫血症,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临床试验,利用慢病毒载体将正常的β-珠蛋白基因导入患者造血干细胞中,再回输到患者体内,部分患者已成功摆脱对输血治疗的依赖,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在肿瘤治疗领域,病毒载体介导的溶瘤病毒疗法与CAR-T细胞疗法同样成绩斐然。溶瘤病毒通过对天然病毒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裂解肿瘤细胞,同时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国内已有多款溶瘤病毒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部分产品在黑色素瘤、肺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CAR-T细胞疗法则是利用病毒载体将嵌合抗原受体基因导入T细胞,使其能够精准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国内多家企业的CAR-T产品已获批上市,为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CAR-T疗法属于先进细胞治疗手段,CAR-T也是未来癌症治疗的一项重要突破点,发展前景广阔,中国CAR-T也将在赛道处于狂奔状态。随着2023年2款新产品的上市,国内CAR-T免疫细胞治疗市场产品数达到四款,据测算:2021年中国CAR-T市场规模为0.75亿元,2023年中国CAR-T市场规模增长至6.89亿元,2024年我国CAR-T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
1、腺相关病毒(AAV)
腺相关病毒(AAV)是病毒载体中最主要的病毒种类,随着病毒载体应用增加,腺相关病毒(AAV)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1.61亿元增长至4.7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3.2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慢病毒(LV)
慢病毒载体技术在安全性、载体容量、靶向性、生产效率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行业前景广阔。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达到了3.3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腺病毒(AdV)
腺病毒(Adenovirus,AdV)作为病毒载体领域的重要成员,在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等生物医学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基因组相对较大,可容纳一定长度的外源基因;能够高效感染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分裂和非分裂细胞;且在人体中广泛存在,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较为深入。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腺病毒载体技术不断革新,为其在更多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我国腺病毒(AdV)市场规模达到1.4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逆转录病毒(RV)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是一类RNA病毒,其基因组两端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大约100nm,具有包膜和表面刺突。该病毒的基因组包含三个主要基因:gag基因负责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逆转录酶;env基因则编码病毒的被膜糖蛋白。逆转录病毒在基因治疗、疫苗开发等生物医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它能够将外源基因高效地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实现稳定且持久的表达。市场规模方面,逆转录病毒(RV)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0.29亿元增长至0.8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单纯疱疹病毒(HSV)
单纯疱疹病毒(HSV)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其中HSV-1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常见于口唇疱疹等;HSV-2则多发于性活跃人群,主要引发生殖器疱疹。HSV载体主要由HSV-1改造而来,是双链线性DNA病毒载体,因其嗜神经特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转导方面极具潜力。目前,HSV已在癌症、疼痛以及大脑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中崭露头角。例如复制缺陷型的HSV-1病毒载体,通过敲除溶源性感染和表达其他病毒蛋白的五个基因(icp0、icp4、icp22、icp27、icp47)中的全部或部分,使其仅在补充了特定基因的特定细胞中复制。不过,HSV存在的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问题,限制了其在基因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亟待通过技术革新加以解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6、痘病毒
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是一类大型双链DNA病毒,其病毒粒子呈砖状或椭圆形。该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引发如天花、牛痘、猴痘等多种疾病。在病毒结构上,痘病毒拥有复杂且独特的构造,其核心为线性双链DNA,被多层蛋白和脂质膜包裹,这种结构赋予了痘病毒良好的稳定性与免疫原性。
在病毒载体领域,痘病毒载体凭借其诸多优势崭露头角。与腺病毒载体相比,痘病毒载体的基因组更大,可插入的外源基因片段更长,且免疫原性独特,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慢病毒载体虽然能够实现基因的稳定整合,但存在潜在的插入突变风险,而痘病毒载体则可规避这一问题。在基因治疗中,痘病毒载体能够高效地将治疗性基因递送至靶细胞,且安全性较高;在疫苗开发方面,痘病毒载体可携带多种病原体的抗原基因,诱导机体产生全面且持久的免疫应答,为传染病和肿瘤的预防与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随着病毒载体的应用,痘病毒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0.28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7、RNA类
RNA(RibonucleicAcid,核糖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的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与DNA(脱氧核糖核酸)相比,RNA在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上都具有独特性,尤其在病毒载体行业中,RNA类载体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市场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我国病毒载体行业RNA类市场规模达到0.09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8、质粒
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疫苗研发等生物医学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质粒作为病毒载体生产的关键起始材料,其技术发展对整个病毒载体行业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的蓬勃发展,对高质量、大规模质粒的需求持续攀升,推动质粒技术不断革新。在市场规模上,质粒在市场规模较为稳定,2024年达到了0.083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竞争情况
随着细胞和基因治疗(CGT)领域的迅猛发展,病毒载体作为关键的递送工具,其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病毒载体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布局,竞争格局也逐渐形成。
从布局企业数量来看,行业热度持续攀升。以溶瘤病毒领域为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布局溶瘤病毒的公司已超60家。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病毒载体在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纷纷投身其中。
在竞争格局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一些企业凭借技术研发优势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比如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已获批上市溶瘤病毒T-VEC(Imlygic)的原研团队主要成员刘滨磊博士创办。其主打产品BS001(OH2)注射液先后获得NMPA和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载体进入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该公司的BS006注射液还是一款基于重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全球首创的表达双特异性抗体的溶瘤病毒药物,有望为癌症患者提供全新的治疗选择。
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领域,也有企业崭露头角。随着CGT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和创新性产品的陆续上市,AAV作为明星载体市场前景广阔。2022年被称作AAV基因疗法的“爆发年”,国内在这一年里,有十余款AAV基因疗法IND获批,发展势头强劲。虽然目前没有明确的企业市场份额数据,但可以看出在这一细分领域竞争也较为激烈,企业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来争夺市场份额。
从商业模式角度来看,部分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商业模式取得了竞争优势。例如云舟生物,利用“亚马逊”这一平台,解决了全球科研实验室快速高质量获取基因载体的痛点,业务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发展成全球最大、最全的基因载体供应商,海外业务占总营收比已达90%。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其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疫苗领域,以带状疱疹疫苗为例,竞争同样激烈。截至目前,全球共上市了四款带状疱疹疫苗,其中葛兰素史克的Shingrix以及百克生物的感维已实现在中国上市。国内还有众多企业如康希诺、绿竹生物、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中慧元通、迈科康生物、瑞科生物、嘉晨西海等也在积极布局。康希诺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采用了黑猩猩腺病毒载体技术路线,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该款产品能够同时激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水平上显著高于Shingrix疫苗,试图通过技术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综上,我国病毒载体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差异化竞争等手段在市场中角逐。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预计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也将推动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市场的持续扩大。
中国病毒载体行业主要品牌
企业名称 | 品牌 | 简介 |
金斯瑞 |
|
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新泽西成立,公司通过为研究人员及企业提供开发突破性治疗方法和产品所需的基础研发服务,加速生物科技及医疗保健领域的创新。金斯瑞生物CGTCDMO相关业务主要依靠子公司蓬勃生物经营。蓬勃生物业务涵盖质粒、LV和AAVCDMO,是国内最大的质粒CDMO企业,可提供从临床前到临床试验、商业化阶段产品供应。蓬勃生物是国内首个慢病毒载体CDMO供应商,是国内领先的AAV供应商。病毒载体业务方面,公司现有3个项目获得FDA&NMPA的IND批件、超过2个IND-CMC和超过15个临床用GMP生产项目。 |
益诺思 |
|
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国药集团下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先后通过NMPA的GLP认证、美国FDA的GLP检查、OECD的GLP认证,AAALAC认证及美国病理学会的CAP认证等,是一家专业的提供生物医药高质量创新药综合研发服务的(CRO)企业。业务范围覆盖早期成药性评价、非临床药效学研究、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临床生物样本分析、生物标志物与转化研究等领域。 |
和元生物 |
|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作为深耕细胞和基因治疗核心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药物靶点及药效研究等CRO服务。公司在基因治疗领域持续布局,于2017年完成基因治疗产品工艺开发技术平台的搭建并投入运营,2018年启动公司首个新药临床申报CDMO服务项目,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基于“一次性工艺”技术的、大规模、高灵活性基因治疗GMP生产平台。目前公司业务覆盖CRO和CDMO,涵盖质粒、AAV、LV载体以及溶瘤病毒等领域,提供从IIT、IND前后、临床以及商业化阶段产品生产全产业链服务。公司已拥有近4500㎡的基因治疗载体研发生产综合平台、近7000㎡的基因治疗产品GMP生产平台,包括质粒生产线1条、病毒载体生产线3条、CAR-T细胞生产线2条、建库生产线3条、灌装线1条。2020年公司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启动建设77,000平方米的精准医疗产业基地,设计GMP生产线33条,反应器规模最大可达2000L。 |
苏州吉玛 |
|
吉玛基因由国家引进人才张佩琢博士领衔的海归创业团队2003年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2007年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设立总部。苏州吉玛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品事业部使用独立域名www.genepharma.cn,专门从事Oligo合成用生物化学试剂的研发和销售,填补了国内市场在这方面一直依赖进口的空白。产品主要有RNA亚磷酰胺单体,DNA亚磷酰胺单体,特殊单体,Modifiers修饰试剂,荧光染料,Labeling特殊修饰试剂。 |
药明生基 |
|
药明生基是药明康德旗下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CTDMO,致力于加速和变革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及其他高端治疗的开发、测试、制造和商业化。药明生基能够助力全球客户将更多创新疗法早日推向市场,造福病患。药明生基业务范围涵盖病毒载体研究开发以及质粒、病毒载体和细胞疗法临床和商业化GMP生产,其中病毒载体涉及AAV和LV载体贴壁、悬浮等各项工艺。依托于母公司药明康德的客户资源和一体化优势,公司在CGT外包端到端业务方面竞争力突出。项目储备方面,截至21年底药明生基在中美拥有53个临床前和临床I期项目、8个临床II期项目以及11个临床III期项目,4个项目处于即将NDA阶段,此外公司还拥有超过300项测试项目。公司项目储备处于全球领先梯队。得益于庞大的在手项目储备,公司CGT业务收入位居国内CXO企业之首。 |
博腾生物 |
|
博腾生物是一家基因与细胞治疗CRO和CDMO。我们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包括科研包装,工艺开发,分析方法开发,cGMP生产以及测试服务来满足研发到商业化生产不同阶段的治疗性产品需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