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一、聚氨酯行业相关定义

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异氰酸酯经缩聚反应形成且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可塑性极强。其合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Byaer教授以1,6-己二异氰酸酯与1,4-丁二醇为原料,最先合成了直链线性聚氨酯树脂。聚氨酯的几种主要分类包括聚醚型、聚酯型、聚酰亚胺型、聚脲型等,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等材料。

基于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化学特性,聚氨酯产品具备性能可调范围宽、适应性强、耐磨性能高、机械强度大、粘接性能强、弹性突出,具有复原性优良、低温环境柔性好、耐候性好以及使用寿命长、耐油性、耐热性、耐生物老化等其他塑料产品无法比拟的特点。故此,其相关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轻工、建筑、机械、纺织、冶金、运输、水利、印刷、医疗器械、石化、矿山、体育等众多领域。

、聚氨酯行业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行业内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和订单情况有序安排生产计划,根据客户需求差异和产品类别由不同生产基地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完成后,产品验收合格直接交付客户。

行业内公司通过引入精益化管理运营体系,深化员工岗位培训和车间标准化管理,建立员工KPI绩效管理体系,持续推进生产精益化管理。通过生产制造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采用“MES(制造执行系统)+BATCH(批处理控制系统)”的指导型生产模式,通过条码管理、一键启停以及人机交互,实现标准化生产。MES、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以及NCC(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公司产供销方面的有效协同,加强了公司对整个生产过程精细化、全面化的管控。

2采购模式

本行业公司一般采取“以产定购、合理库存”的采购模式,建立畅通的采购渠道。为保障生产经营的稳定性,公司一般储备适量的安全库存,采购业务由采购部统一负责,制定有采购前评审、招标及采购合同签订等内部控制流程,并通过集团集中采购、集团集中招标等方式提高集团规模经济效益。

3销售/服务模式

行业内公司主要采取“先款后货”的产品销售模式,公司通过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仅对于少数信誉度较高或稳定合作的优质客户综合考虑其资质、合作情况及销售规模等因素,给予一定信用额度及信用期。

销售模式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进行产品销售,细分客户,深挖客户需求,加大战略合作客户的开发,有规划的进行市场拓展,提高营销效率。

中国聚氨酯行业监管制度分析

聚氨酯所处行业监管体制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体制。

化工行业宏观管理职能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主要负责项目的核准、备案及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行业技术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法监管生产和销售,规范市场行为;国家应急管理部负责对行业安全生产进行综合监督管理;国家生态环境部负责对行业的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化工类行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CPUIA)作为行业自律性组织,在协助政府部门对聚氨酯行业进行管理,积极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组织行业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等方式,积极促进行业内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四、中国聚氨酯行业政策法规分析

1、行业遵循的主要法律法规

聚氨酯行业需遵循的法律法规

<strong>聚氨酯行业需遵循的法律法规</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发展主要政策

聚氨酯行业主要相关政策

层面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国家

201811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中包含“聚氨酯材料及原料制造”

2020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中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

20211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突破高端TPU弹性体、功能性环保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生产技术,着力发展高档涂料、高档合成革、弹性体/胶黏剂、火箭推进剂用IPDI等特种异氰酸酯,开发特种聚醚、水性无溶剂型聚氨酯树脂,全水/化学环保型聚氨酯发泡剂等环保产品。

2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全国人大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

202110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聚氨酯材料,2025年企业的单体规模达到先进水平,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成为原料和制品的重要出口国。此外,还应重点发展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电子化学品。

20223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等六部门

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有机氟硅、聚氨酯、聚酰胺等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专用润滑油脂等产品。

20247

《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工信部等九部门

2027年,石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在产品供给方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攻克一批关键产品,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技术攻关方面,突破一批绿色化、安全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关键技术,能效水平显著提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大幅降低,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在企业培育方面,培育5家以上创新引领和协同集成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集聚发展方面,创建20家以上以精细化工为主导、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上下游企业协同的创新发展体系。

20257

《关于禁止生产以1,1-二氯-1-氟乙烷(HCFC-141b)为发泡剂的聚氨酯产品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国家生态环境部

202611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为发泡剂的组合聚醚和聚氨酯产品(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除外)。202671日起,禁止生产以HCFC-141b为发泡剂的喷涂聚氨酯泡沫产品(指经现场喷涂施工的具有绝热和防水功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

地方

20182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加快发展基础优势材料。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功能塑料、合成树脂等先进高分子材料。

201811

《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

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高吸水性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烯丙基类树脂、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及封装材料、高端绿色助剂、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料、海工装备用聚脲系列防腐涂料、海水淡化用特种膜等化工新材料,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特色园区。

20211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上海市人民政府

大力推广节能环保低碳产品,推动新材料产业朱约化、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优化石化产业链空间布局,支持向精细化、高端化延伸,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等,扩大高端产品结构占比。

20217

《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山东省人民政府

做大做强氟硅材料、新型聚氨酯、特种橡胶、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建设万华全球研发中心,打造烟台、青岛、淄博、滨州等先进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

20218

《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天津市人民政府

围绕本市新材料和石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在电子、结构、精细化工、功能等新材料方向强化布局,突破高纯制备、缺陷控制、微合金化等技术,加快先进电子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端合金、先进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研究,推进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示范应用,打造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优势显著的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材料支撑。

20221

《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河北省人民政府

大力发展己内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丙烯酸及酯等合成材料及中间体。重点发展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本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等异氰酸酯类产品,聚氨酯(PU)等可降解塑料。重点发展防水卷材、聚氨酯板、真空绝热板、岩棉板、SiO2气凝胶等高效保温材料。

20222

《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省人民政府

重点打造硅基新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

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5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做优做强10条百亿级产业链(群),形成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全球及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PU树脂首先由德国拜耳(Bayer)(PU工业奠基人)教授于1937年发明,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美国在五十年代初率先合成了由环氧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醚与TDI构成的PU软泡塑料,这是PU工业发展中一个重大里程碑。即由德国拜耳公司原先采用的多元醇原料来源由煤炭路线转变成低成本的石油路线,从而为PU实现工业化和高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自此,以聚氨酯为基础的胶黏剂、泡沫、弹性体制造技术相继问世,聚氨酯工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PU工业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1958年大连染料厂研制成异氰酸酯(TDI),1968年建成年产500T生产装置,为我国PU工业开创了条件。我国PU工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虽然有一定工业装置,但规模均不大;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政策实施改革开放,国内厂家陆续从国外引进万吨级规模的聚醚生产装置,从而为我国PU工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聚氨酯行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基地及应用领域最全的地区,主要原材料产能占比均超过全球产能的1/3。

六、中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七、中国聚氨酯行业供应情况及供需平衡分析

1、中国聚氨酯行业供应规模

随着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长足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及消费国之一。2024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到1626万吨,2025年上半年约为831万吨。

随着我国聚氨酯行业的长足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及消费国之一。2024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到1626万吨,2025年上半年约为831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聚氨酯产业布局呈地区性集中态势,已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烟台-淄博-黄骅-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兰州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以及正在形成的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福建泉州为中心的海西地区等聚氨酯产业聚集地区的产业布局。

2、中国聚氨酯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国内聚氨酯各细分行业发展较不均衡,总体呈现前端寡头垄断、中 后端结构分化竞争格局的特点,我国聚氨酯原材料及制品供求关系也存在相 对不平衡的情况。

以前段原材料异氰酸酯为例,由于具备较高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产业集 中度较高,以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异氰酸酯生产企业,主导了 国内 MDI、TDI 的生产,形成寡头垄断局面,产品相对供应偏紧。而我国聚 醚行业虽然总体产能大于实际消费需求,但由于环保因素趋严、中小聚醚厂 家工艺装置落后等因素限制,行业内众多中小企业开工率不足,产能利用率 较低,实际整体供求大体保持相对平衡。

近年来,我国聚氨酯行业规模化、集中化趋势加强,行业面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聚氨酯行业产能预计将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在此背 景下,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的增长空间。(ym)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规模性生产丙炔醇的企业较少,较大企业有河南海源精细化工(产能5000吨以上)、东北制药集团(1800吨)、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能1200吨)、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能400吨)、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吨)。2024年我国丙炔醇产能约为1.14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2023年以来,国内天然碱项目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并在2024年形成实际供应增量,对于国内纯碱市场造成一定供应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了5.7%,达2006.4万吨,增速较2024年同期低14.6%,增速放缓。

2025年11月11日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