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9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笔数、金额呈增长态势 行业渗透率水平较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定义,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当前电子支付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分为六种形态:网上支付、电子货币、电子支票、网络银行、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电子支付的进行方式、系统环境、配置要求、经济效益均与传统支付有所差异。

电子支付形势分类

分类

定义

网上支付

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金融机构所支持的某种数字金融工具,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进行金融交换,从而实现从购买者到金融机构、销售者之间的在先货币支付、现金流转、资金结算、查询统计等过程,由此为电子商务服务和其他服务提供金融支付。

电子货币

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形式传递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

电子支票

数字支票,是将传统支票的全部内容电子化和数字化,形成标准格式的电子版,借助计算机网络完成其在客户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以及银行与银行之间的传递与处理,从而实现银行客户间的资金支付结算。

网络银行

特指其业务概念,指银行通过信息网络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传统银行因信息技术应用而带来的新兴业务。

移动支付

交易双方通过通信设备,采用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第三方支付

是指由非银行的第三方机构投资运营的网上支付平台,具体实现形式包括移动支付等。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电子支付与传统支付对比

 

电子支付

传统支付

进行方式

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转来完成信息传输的,其各种支付方式都是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的。

通过现金的流转、票据的转让及银行的汇兑等物理实体是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的。

系统环境

开放的因特网系统平台。

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作。

配置要求

要求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如因特网、Extranet,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一般要求有联网的微机、相关的软件及其它一些配套设施。

传统的通信媒介即可,配置要求不是很高。

经济效益

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用户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机器终端,便可足不出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

比较耗费时间与精力,经济效益不明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规范、推动电子支付市场的发展,我国陆续出台多个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考虑到网上支付安全性的需要,对电子支付的业务规范、风险管理提出要求,加强对电子支付中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我国电子支付相关政策

时间

制定部门

政策

相关内容

2005.01

国务院

《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在线支付体系建设,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积极研究第三方支付服务的相关法规,大力推广使用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在线支付工具。

2005.04

全国人大常委会

《电子签名法》

赋予可靠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签章同等的法律效力,明确了电子认证服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规范电子签名并间接保护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权益有重大意义。

2005.06

中国人民银行

《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将第三方支付干台等非银行机构纳入清算体系统一管理,并提出将以发放牌照的形式提高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

2005.10

中国人民银行

《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

对银行从事电子支付活动提出指导性要求:银行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客户办理电子支付业务,除采用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安全认证方式外,单笔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人民币,每日累计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人民币。

2005.11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规范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2006.01

银监会

《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金融机构可以为电子商务经营者提供网上支付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网上支付干台时,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合作对象,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防范不法机构或人员利用电子银行支付平台从事违法资金转移或其他非法活动。

2006.03

全国人大

《“十一五”规划》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我国电子支付的业务笔数和金额快速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银行系统电子支付业务规模达到2233.88亿笔,同比增长27.51%;电子支付业务金额达2607.0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

2015-2019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笔数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2019年我国电子支付业务金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国内电子支付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国内常用电子支付方式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相比而言,美国的主流支付方式中,仍是以信用卡、现金和借记卡为主,未来仍有更大的电子支付渗透空间。 

中国各类支付方式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美国各类支付方式使用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zlj)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调研与未来商机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 服务贸易行业逆差态势已出现拐点

中国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 服务贸易行业逆差态势已出现拐点

2023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385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服务进出口的41.4%。其中,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出口2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服务出口的57.5%;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口16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服务进口的30.2%。

2025年11月20日
水利投资已连续三年创出新高!中国水利建设行业市场规模已超1.6万亿元

水利投资已连续三年创出新高!中国水利建设行业市场规模已超1.6万亿元

水利建设行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行业市场规模巨大,同时近年来增长迅速,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15万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增长至1.62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95万亿元。

2025年11月14日
我国‌‌华南地区环卫无人化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广州、深圳两市政策领先落地

我国‌‌华南地区环卫无人化市场保持快速增长 广州、深圳两市政策领先落地

近年来华南地区环卫无人化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9.33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16.54亿元。

2025年11月14日
睡眠经济驱动beplay下载软件
床垫发展,国内市场尚处于蓝海阶段

睡眠经济驱动beplay下载软件 床垫发展,国内市场尚处于蓝海阶段

由于现有助眠产品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睡眠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希望有功能更丰富、更人性化的AIbeplay下载软件 床垫产品面世。消费者目前对于beplay下载软件 床垫的产品功能、安全性和舒适度关注最高。

2025年11月04日
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下我国冰雪经济市场快速增长 场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下我国冰雪经济市场快速增长 场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热后续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需求、政策等多维度驱动力协同发力的产物。这些驱动力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从 “小众需求” 向 “大众刚需” 演进。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还是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公共气象服务的营收占比达到75.4%,商业气象服务即专业气象服务,占比仅为4.6%左右,气象科技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占比分别为10.7%、9.3%。

2025年09月25日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提升,以及在线旅游逐渐得到认可,在线旅游的订单也持续增加,截止202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5.15亿人次,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