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一五”我国合成树脂工业发展趋势

包装行业仍将是塑料使用的最大行业,化学建材、农用塑料、电子电气和汽车等行业紧随其后,尤其是电子通信、汽车、建筑建材的快速发展,使塑料的开发、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在合成树脂的品种上,通用树脂专用料的比例在目前50%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工程塑料及各种功能性材料的比例进一步增加,易分解、环保型再生资源的合成树脂产量会有较大增长。国内合成树脂自给率将由目前的56%提高到60%。

  随着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及石油价格的持续走高,石油化工产业将加大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和生物化工发展的力度,以减轻原油供应的压力,解决烯烃、芳烃的供应瓶颈。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将致力于实现乙烯原料来源的多样化,拓宽合成树脂原料来源的渠道,尤其是重视发展煤制甲醇、二甲醚制烯烃技术(MTO、MTP),争取十一五期间国内能建成一两套工业化装置。

  为了满足电子电气、汽车、建材及人们日常用品的需要,树脂的共混改性、合金化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滚塑等加工方法会取得广泛应用,新型塑料机械助剂及塑料精密加工也会快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将进一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尽管国内生产能力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鉴于需求也会较快增长,再加上已有的较大缺口,国内合成树脂工业仍将维持产不足需的局面。我国塑料工业每年仍将进口40%的合成树脂,而进口来源将发生一些变化,聚烯烃等大宗通用产品将主要来自中东,而高端特种合成树脂由欧盟、美国、日本出口,价格继续维持高位。

  作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塑料加工制造业仍将继续向前发展。我国的塑料制品出口将持续增加,出口数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加工贸易仍然将是出口的主要形式,但产品将由低端向中高档逐步发展,产品出口不再以量大、低价取胜,将逐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十一五期间,循环经济模式将引领经济发展的潮流。为了落实循环经济理念,节约能源和资源,搞好环境保护,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将得到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回收利用率争取达到30%以上,比十五期间有较快增长。这对于合成树脂工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将有力地推动合成树脂技术的发展长三角塑料产业:集聚优势 做大市场集聚区域优势,建设现代塑化贸易市场,对促进塑化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华东六省一市特别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全球性的塑化产品原辅材料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著名企业,以及巴斯夫、拜耳、壳牌等跨国化工巨头都在杭州湾和长江沿线化工园区设立生产厂。华东塑料树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近50%,各类塑料制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3%。华东塑料原料的需求约占全国用量的40%。在IT制造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各类高档塑料树脂、塑料机械及添加剂的需求量巨大,但缺少一个区域性的交易和信息平台进行有效的产销联结,亟需建一个规模大、专业化强的交易市场与之相配套。

  太仓市副市长、港区管委会主任高阳介绍说,多年孕育而生的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华东国际塑化城,就是按“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政府推动”原则,依托周边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沿沪沿江的区位和太仓港口优势,顺应市场需求而建设的。此举不仅符合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对周边地区乃至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对各区域塑化行业实现联动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竞争能力。

  华东国际塑化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辉说,建交易市场必须立足长远、创新模式,我们集合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和资源,特别是华东国际塑化城建在毗临太仓深水港的经济开发区,该开发区驻有国内外石化企业数十家,拥有保税物流中心,太仓港已被列为江苏省第一外贸大港。在此环境下,塑化城建设分为四大区域,交易区、仓储物流区、新产品研发和加工区,以及综合配套区,全力打造贸易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新产品加工中心、行业信息分布中心。这五大中心将形式市场规模化、产业国际化、全程信息化、创新一体化的具有升级功能的beplay下载软件 性塑化产业基地。

  上海塑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景芬认为,塑料原料流通业对塑料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而塑化市场形成与塑料产业布局关系密切;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目前密集发展的塑料工业区域之一,华东国际塑化城的建设与中国塑料产业发展的现状、水平完全相适应。她建议要在特色化战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做精做强,努力搭建国际采购贸易、物流和信息平台,开展国际合作,真正与国际接轨。

  应对挑战 接轨世界 当前我国塑化行业面临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新的绿色壁垒对国内的很多塑料加工企业及下游企业的产品出口,制造新的壁垒,如欧盟的ROHS法案对产品的添加剂原料使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成本的压力越来越突出,如何消化原料成本,对企业、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严肃的课题。——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创建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化国际公司化工分销事业部总经理姚星亮提出,从三个方面应对挑战。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协会的领导和协调功能,及时向企业反映国际和国内对产业政策的变化情况,设立专门的技术平台来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改革供应链管理。要逐步摆脱贸易商的角色,从市场价格搏弈赚钱转向通过对企业客户的增值服务来获取利润;国内“小而全”的企业体系要向外包服务、专注研发和生产的模式转变,通过外包服务降低库存占用,降低物流费用和资金压力。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大市场。通过透明公正的交易市场,获得市场信息,约束不正当交易行为,降低交易成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规模性生产丙炔醇的企业较少,较大企业有河南海源精细化工(产能5000吨以上)、东北制药集团(1800吨)、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能1200吨)、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能400吨)、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吨)。2024年我国丙炔醇产能约为1.14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2023年以来,国内天然碱项目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并在2024年形成实际供应增量,对于国内纯碱市场造成一定供应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了5.7%,达2006.4万吨,增速较2024年同期低14.6%,增速放缓。

2025年11月11日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