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创新

         导读: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创新。目前包括航空和医药在内的一些行业正在进行纳米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其他多数行业相比,石油公司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研发相对少一些,而现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参考《中国纳米材料市场产销分析及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14-2018)

        目前,碳纤维已用在波音 787 和空客 380 上。碳纤维强度为 6 吉帕,在实验室中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为碳纤维的 2 倍,而理论上应为碳纤维强度的20 倍。从本质上讲,这将使一个标准的 SUV 车的重量减少 2/3,并能保持足够的强度抵御意外事故。碳纳米材料只是当前纳米技术研究中的一小部分。纳米技术最初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开发纳米材料,而现在这个问题正在解决,现在工程师们开始考虑这些纳米材料的用途。中国报告网纳米材料专家表示,纳米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潜力是无限的,通过注入“纳米探测者”于油藏中,能够精确描述油藏。随着油田的不断开采,目前大部分油田 40% 的储量已被开采出来,剩下的 60% 仍然很可观。为开发这些储量,需要支持纳米技术的长期研究,在未来 10 年里逐步提高石油产量。每隔 10 年纳米技术就会更加先进,而与此同时油价将继续上涨。未来10 ~ 30 年里,纳米技术用于油气行业上游领域,将极大地提高油气采收率。

        中国报告网专家指出,目前包括航空和医药在内的一些行业正在进行纳米技术方面的创新。与其他多数行业相比,石油公司在纳米技术方面的研发相对少一些,而现在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比如在医学领域,正在开发纳米材料用于治疗癌症,设计的纳米微粒在人体的含盐血液里发挥作用。同样,生产石油的地下储藏流体与人体含盐的血液有相似性,纳米微粒在血液中发挥的作用同样可以在储藏流体中实现。赖斯大学的科研经费在不断增加,从 300 万美元/年增加到 1500 万美元/年,其中大部分用于纳米技术的研发。投资于今天的新技术研发,很有可能给未来的油气行业带来长期收益。

石油工业受益于纳米技术

        由于在大宗材料中只需添加少量纳米材料就可明显改变其光、磁、电性质,并形成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纳米材料因而成为制造传感器的优良材料,而且有加强图像对比度的作用。利用很多纳米材料具备的各向异性,可以使材料渗滤作用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因而能在不同方向上观察到差异很大的电学性质和力学性质。这类纳米材料与beplay下载软件 液体相结合,可以做成对温度、压力和井下应力极为敏感的传感器。这种传感器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无需接触就可获得所需要的参数(温度、压力、应力),而且利用纳米颗粒独有的光学特征表现(光吸收及荧光),无需对信号进行放大。同样,利用先进的磁探测器、分光探测器及改进的电脑,纳米颗粒可以在成像过程中成为明显的标识。经过化学改性处理的纳米颗粒集合成不同的流体域或孔洞,通过实时监测油藏和其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就能有效提高波及效率,提高油气采收率。而且,这种先进探测器的纳米颗粒用量很少,用于开发测试小井眼的仪器和方法,可最大限度地缩小钻井占地,降低钻探成本。另外,纳米材料可以制做面积大、重量轻而且牢固的纳米膜,新一代的纳米膜可用于分离重油中的金属杂质和致密地层天然气中的杂质。利用微电子工业中的常规技术,制造高度均一可再生重复使用的纳米膜的成本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这类纳米膜可用于脱除杂质、分离气流,提高天然气合成油的产量。纳米材料、纳米成像和纳米膜在油气工业炼制加工方面大有用场。人们关心的是,纳米颗粒对人的健康、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在生产中大量应用纳米材料的成本。另外,对纳米颗粒的解析和性质进行定量研究的工具还有待于开发。这些都是科技界正在研究而且今后几年仍要继续研究的问题。从长期看,纳米技术将有助于石油炼制、钻井与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

碳纳米管可提高油田产量

        日本信州大学的科学家 2008 年 10 月开发出在石油工业中使用碳纳米管来提高油田产量的技术,有望实现产量大幅度提高。据报道,研究小组负责人远藤守信说:“在钻井系统中使用碳纳米管可以开采到蕴藏在更深处的石油,将油井的产量提高 35%到 70%。”远藤说,高温和高压是影响油田产量的主要障碍,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在钻探杆中使用碳纳米管能够使钻井工具承受 260 摄氏度的高温和每平方厘米 2. 4 吨的压力。他预计,这项新技术可在两年内用于石油生产。4 纳米技术可望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2009 年 4 月 8 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的 RMI 油田开发论坛上,从事石油开发和生产的 Meridian 资源公司总裁 Paul Ching 表示,以原子和分子范围对物质进行控制的纳米技术可望用于使石油和天然气采收率平均提高十个百分点。先进能源财团(Advanced Energy Consortium,AEC)和位于 Austin 的得克萨斯大学正在从事这方面的纳米技术研究。研究人员表示,使用纳米传感器有潜力可评估油气藏孔隙空间内岩石和流体的性质。现在平均的油气采收率为 28% ~30%,采用纳米传感器可望进一步提高油气采收率,据估计,气藏孔内纳米传感器的商业化应用将在 5 ~ 10 年实现。纳米技术在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应用的研究将使开采所用材料和流体更为先进,预计在今后 5年内这些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会呈“爆发性”发展。

新型采油材料与技术在我国问世

        针对目前我国主力油田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90% 以上) 和高采出程度(20% ~ 35% ) 的现状,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的光聚合与高分子材料研究组,在深入了解我国油田的地质特征、油藏特性以及开发历程的基础上,研制出可大幅提高油田产量的纳微米逐级深部调驱材料。该技术已经得到我国相关油田的高度重视,有望在‘十一五’期间获得广泛推广应用。目前该材料和相关技术已在多个不同地质条件和开发程度的现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可以进入油层地层深部至少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在地层深部形成有效的封堵,对应油井含水量明显下降,原油产量大幅度提高,地质对应单井原油产量提高幅度达 300%,有效期已经超过 7 个月。据了解,在油藏的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是补给地层能量、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最经济和最有效手段。由于我国油藏大部分属于陆相沉积,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储层分散,渗透率级差大,因此,注水开发往往形成水相大型渗流通道,注入水不能在油藏中有效地推动原油,很快地从油井流出,形成无效循环,致使油井含水量上升很快,造成水淹。现有的调剖材料和技术基本上都存在不能进入地层深部,只是在近井地带形成短小封堵,或者存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成本高等问题。纳微米逐级深部调驱材料的设计原理是利用纳微米尺寸的聚合物凝胶,保障材料可以沿渗水通道顺利进入地层深部,遇水膨胀后,通过对渗水通道孔喉的封堵,造成水流改向,实现注入水波及体积的扩大。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是解决如下两方面问题:一是廉价稳定生产纳微米凝胶技术;二是纳微米凝胶水化膨胀和尺寸控制技术。理化所研制的纳微米逐级深部调驱材料解决了这些问题。该项目的研发成功为我国“三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可靠、高效、经济的提高采收率途径,是我国老油田改造和稳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将为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不小贡献。

纳米粉体增注技术破解增注难题

        2007 年 1 月,一种纳米粉体复合增注技术,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濮 3 -447 和濮 3 -283 两口注水井上进行了技术先导实验,并获得了重要的试验数据。过去,由于完不成配注水量,给对应的油井带来严重影响。该厂有关技术人员对这两口井实施了技术攻关,他们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用纳米粉体复合增注技术。该技术是利用酸、碱等解堵材料与纳米材料复合一起增注。施工前首先对地层进行预处理,清除近井地带孔隙中的油膜及地层中黏土以及钻井液中的机械颗粒,以便纳米粉体能牢固吸附在孔隙表面,然后将具有极强憎水亲油能力的纳米粉剂挤入地层。当纳米材料吸附到亲水砂岩表面后,会改善水油两相中水相的渗透率,从而大大地降低注入水的流动阻力。据现场了解,这两口井分别注入降压增注剂 40立方米,降压增注效果明显提高。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有机金属活性复合物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纳米有机金属活性复合物由山东油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通过新产品鉴定。纳米有机金属活性复合物利用模板法原理,在活性聚合物中导入具有催化活性和磁性的油溶性纳米金属复合物。经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的有关油田试用,效果显著:可使高粘、高凝原油即稠油的粘度至少降低到 2% 左右,且不粘管壁;提高稠油采收率约 15%,并改善了原油品质;不含硫和氯,因此不对原油产生新的污染,有利于原油的炼制;对含原油的地层没有损害等。至今国内外真正将油溶性纳米金属复合物用于油田,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生产还未见报道。目前,中国石油的苏丹油田、委内瑞拉油田和我国的稠油开采都准备使用该产品。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规模性生产丙炔醇的企业较少,较大企业有河南海源精细化工(产能5000吨以上)、东北制药集团(1800吨)、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能1200吨)、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能400吨)、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吨)。2024年我国丙炔醇产能约为1.14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2023年以来,国内天然碱项目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并在2024年形成实际供应增量,对于国内纯碱市场造成一定供应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了5.7%,达2006.4万吨,增速较2024年同期低14.6%,增速放缓。

2025年11月11日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