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已内酰胺市场产销情况与需求前景分析

        导读:中国已内酰胺市场产销情况与需求前景分析。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引进了两套荷兰帝斯曼己内酰胺生产技术。


        参考《中国己内酰胺(CPL)市场全景调查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
         己内酰胺(CPL)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工程塑料和合成纤维(锦纶)。尼龙6树脂用作汽车、船舶、电子电器、工业机械和日用消费品的构件和组件等;尼龙6纤维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和地毯用丝等;尼龙6薄膜可用于食品包装;此外,己内酰胺还可用于生产抗血小板药物6-氨基己酸和月桂氮卓酮等,用途十分广泛。

1生产现状

        观研天下己内酰胺行业分析师表示,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引进了两套荷兰帝斯曼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己酮氨肟化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使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发展。近几年,我国先后有多套新建或者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建成投产。2009年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将6.5万吨/年生产能力扩建到16.5万吨/年;2010年,南京帝斯曼公司将其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6.0万吨/年扩建到20.0万吨/年;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将原有产能14.0万吨/年扩建到20.0万吨/年。2011年,浙江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将生产能力扩建到2.5万吨/年。

        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59.0万吨。2012年3月,山东博汇集团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期10.0万吨/年建成投产;6月,二期10.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使公司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年;2012年4月,浙江巨化集团公司锦纶厂新增2.5万吨/年扩能装置建成投产,使该公司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年;2012年5月和7月,由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与浙江恒逸石化公司合资新建的巴陵恒逸己内酰胺有限责任公司(各占50%股份)两套各10.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己内酰胺绿色环保技术;2012年10月,山东方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装置建成投产。该项目采用引进德国PE公司工艺包、美国催化技术建设而成;2012年10月,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在现有20.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基础上,采用自主开发的环己酮肟重排、己内酰胺萃取等己内酰胺精制新技术,将年生产能力扩至30.0万吨/年;2013年8月,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建成投产。截止到2013年8月底,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厂家增加到8家,总生产能力达到141.5万吨,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一套6.5万吨/年装置产能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环己烷为原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其中中国石化巴陵石油化工公司是最大的生产厂家,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1.20%。2013年我国己内酰胺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所示。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己内酰胺的产量也不断增加。2005年产量只有21.21万吨,2010年增加到49.39万吨,同比增长约45.18%。2012年的产量达到71.50万吨,同比增长约33.07%。

2装置新建扩建情况

        观研天下己内酰胺行业分析师表示,由于目前我国己内酰胺产能严重不足,供应缺口较大以及相关产业的高增长、高回报,引发国内兴建己内酰胺的高潮。

        专家称,2013~2017年期间我国先后将有多套己内酰胺新建或者扩建装置建成投产。首先是一些老生产厂家纷纷扩增生产能力。其中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计划利用第二代绿色生产新技术建设一套10.0万吨/年的工业示范装置,使公司己内酰胺的总产能达到40.0万吨/年;中石化石家庄炼化公司计划将装置现有生产能力扩建到20.0万吨/年;南京帝斯曼东方化工有限公司(帝斯曼公司与中国石化合资)拟采用DSM公司最新技术,新建一套20.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13年建成投产,届时该公司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40.0万吨/年。此外,由于当地发展空间的局限,这些公司还计划实施异地装置建设计划。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除了2012年与浙江恒逸石化公司合资新建20.0万吨/年装置之外,还与福建炼化公司合作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与茂名石化合作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到2015年,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浙江巨化己内酰胺石化新材料二期异地新建年产10.0万吨己内酰胺装置于2012年7月开工,计划在2014年一季度建成。山东博汇海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大丰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装置计划在2013年底建成投产。

        此外,山东方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新建另外一套10.0万吨/年生产装置,装置计划于2013年建成投产。除了大型老企业扩能外,其他企业也涉足己内酰胺市场。山东鲁西化工实业公司拟新建2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项目分两期建设,2015年全部建成投产;山西兰花科创公司计划建设20.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装置已经于2012年4月在山西晋城奠基开工建设,计划在2014年3月建成投产;福清天辰耀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新建20.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该项目由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与福州耀隆化工集团公司合资组建,2012年5月项目已经在福建福清江阴工业园开工奠基,计划2013年底建成投产;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年产20.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开工仪式于2012年8月在平顶山市化工产业集聚区举行。项目分两期建设,2016年建成投产。

        此外,长乐恒申合纤科技公司与荷兰帝斯曼纤维中间体公司于2012年7月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拟在福建省建设100.0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四川晟达化学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将建设20.0万吨/年生产装置;浙江三鼎控股集团准备在宁波北仑区新建50.0万吨/年生产装置;阿贝尔(江苏)化学公司在泰兴市经济开发区建设10.0万吨/年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内蒙庆华集团在内蒙阿拉善(靠近乌海)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山东菏泽东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拟新建10.0万吨/年生产装置;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设20.0万吨/年生产装置;山东华懋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新建10.0万吨/年生产装置;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建设20.0万吨/年生产装置;安徽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计划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鄂尔多斯建元煤焦化计划新建20.0万吨/年生产装置等,如果这些已经确定的项目能够按照计划实施,则预计到2017年,我国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400.0万吨/年,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

3进出口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己内酰胺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大量依赖进口,虽然我国在2003~2008年对进口己内酰胺实施了反倾销,并在2010年开始第二次反倾销。2011年1月又实施新一轮反倾销制裁措施。但在下游需求市场的支撑下,我国己内酰胺进口量依然没有减少。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量为49.31万吨,2010年增加到63.14万吨,同比增长约5.01%。2012进一步增加到70.66万吨,同比增长约11.58%。2013年(1-6)月份的进口量为22.14万吨,同比减少约45.12%。进口的同时,我国己内酰胺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2039.0吨,2010年为586.0吨,同比减少约63.62%。2012年的出口量为6429.59吨,同比减少约21.56%。2013年(1-6)月份的出口量为1040.10吨,同比减少约74.57%。近几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出口情况见表2所示。



         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俄罗斯联邦、日本、墨西哥、白俄罗斯以及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2012年来自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53.2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5.30%,同比增长约14.70%。2013年(1-6)月份的进口量合计为18.06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1.57%,同比减少约38.99%。其中来自美国的进口量约占7.45%,同比减少约68.75%;来自俄罗斯联邦的进口量约占24.57%,同比减少约46.14%;来自日本的进口量约占22.99%,同比减少约16.14%;来自墨西哥的进口量约占9.67%,同比减少约16.08%;来自比利时的进口量约占9.17%,同比减少约24.25%。近几年我国己内酰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情况见表3所示。



         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主要集中在上海、江门、宁波以及福州等海关。2012年来自这4个海关的进口量合计达到61.59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7.16%,同比增长约17.49%。2013年(1-6)月份的进口量合计为19.81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89.48%,同比减少约43.85%。其中上海海关的进口量约占35.68%,同比减少约62.98%;江门海关的进口量约占26.20%,同比减少约3.01%;宁波海关的进口量约占14.50%,同比增长约7.49%;福州海关的进口量约占13.10%,同比减少约35.41%。我国己内酰胺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以及上海等省市。2012年来自这5个省市的进口量合计达到63.98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90.55%,同比增长约12.62%。2013年(1-6)月份的进口量合计20.34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91.87%,同比减少约44.36%。其中江苏省的进口量约占23.76%,同比减少约46.60%;浙江省的进口量约占22.31%,同比减少约43.86%;上海市的进口量约占6.23%,同比减少约81.20%;广东省的进口量约占26.24%,同比减少约2.84%;福建省的进口量约占13.32%,同比减少约35.73%。

4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锦纶丝、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表观需求量为67.70万吨,2010年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12.47万吨,同比增长约19.66%。2012年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41.52万吨,同比增长约21.68%,2007-2012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00%。同时,产品的自给率也相应由2005年的30.16%增长到2010年的43.91%,2012年进一步增加到50.52%。近几年我国己内酰胺的供需平衡情况见图1所示。



         观研天下己内酰胺行业分析师指出,目前我国己内酰胺主要用于生产尼龙6纤维(PA6)和尼龙6工程塑料。其中尼龙6纤维的需求量约占我国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0.0%,非纤用尼龙6主要用途有一般民用塑料(主要指棕丝及渔网丝)、工程塑料(主要指汽车、电器行业用铸塑模件以及双向拉伸尼龙膜)约占18.0%,其它方面的需求约占2.0%。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纺织、汽车、电子、交通等行业对PA6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我国近年来PA6聚合装置保持积极扩张的态势,这将加大对己内酰胺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此外,目前我国工程塑料及薄膜消费比例仅占总PA用量的17%,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及发达国家水平,己内酰胺在PA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17年我国对己内酰胺的总需求量将达到约180.0~185.0万吨。

5市场价格分析

        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主要受原料纯苯价格以及下游聚酰胺需求等的影响。从观研天下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2011年8~9月,市场价格达到最高值,约为28400元/吨,此后一直下降,到年底下降到22500元/吨。进入2012年,市场价格小幅度回升。2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23600元/吨,此后价格一直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12月为17300元/年,达到最低值。2013年1~2月份,由于原料纯苯价格上涨以及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市场价格小幅度上涨。2月份上涨到20100元/吨,此后呈现小幅下跌,8月份的市场价格为18200元/吨。预计今后一段时期,随着湖北三宁等新建装置的建成投产,市场供应将不断增加,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将维持目前小幅度上涨或者下跌的发展态势。我国己内酰胺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见图2所示。



         观研天下己内酰胺行业分析师总结道,目前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和产量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仍需要大量进口。但随着今后多套新建或扩建己内酰胺生产装置产能的释放,我国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行业盈利空间将下降、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化。今后应该慎重新建生产装置,而是要积极调整生产布局,加强新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加快下游产品的应用研究,加大己内酰胺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以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环保生产,同时积极扩大出口,以确保我国己内酰胺及其相关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受医药、农业等终端产业发展带动 国内丙炔醇需求持续攀升 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国内规模性生产丙炔醇的企业较少,较大企业有河南海源精细化工(产能5000吨以上)、东北制药集团(1800吨)、德州天宇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产能1200吨)、山东东阿丰乐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产能400吨)、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能200吨)。2024年我国丙炔醇产能约为1.14万吨。

2025年11月15日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我国纯碱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反内卷政策支持明确

2023年以来,国内天然碱项目新增产能快速释放,并在2024年形成实际供应增量,对于国内纯碱市场造成一定供应压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纯碱(碳酸钠)产量同比增长了5.7%,达2006.4万吨,增速较2024年同期低14.6%,增速放缓。

2025年11月11日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发展深海经济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来深海科技产业有望加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规模稳步增长,海洋生产总值从 2001 年的0.95 万亿增长至 2024 年的 10.54 万亿,多数年份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涵盖海洋渔业、矿业、盐业、船舶制造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及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聚氨酯行业发展规模处持续上涨趋势 未来规模化企业将会保持较大增长空间

我国是全球聚氨酯行业大国,尽管产业局部领域距离全球领先企业有一定距离,但是发展规模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截止2024年我国聚氨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43.59亿元,2025年上半年约为1276.24亿元。

2025年10月30日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现代煤化工产业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基础化工产业体系

经过二三十年的持续发展,在以“能源金三角”为核心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产业体系。到2024年底我国煤化工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31万亿元规模,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为3.54万亿元。

2025年10月28日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中国聚乳酸(PLA)行业市场供不应求 但国内已摆脱国外企业关键技术封锁

目前来看,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基可降解塑料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全面应用,材料的生产技术也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性资源,受到极高的重视。2025年上半年中国聚乳酸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9亿元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我国乙二醇行业供需维持去库格局 目前潜在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近几年,国内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不断上马,而下游需求尚未有较大提升,存在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如产品市场价格继续在低位徘徊,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乙二醇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波动的状态,2021年受价格上涨推动,市场规模达到了1125.20亿元,随着产能扩张,2023年乙二醇市场规模940.

2025年10月27日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氟钛酸钾行业呈稳步增长态势 企业技术研发和产能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近年来我国氟钛酸钾下游需求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0.7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76亿元。

2025年10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