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未来我国多晶硅成本下降: 控制电耗+减少折旧+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多晶硅市场竞争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多晶硅料产量和需求持续增长。从产能和产量上看,2015年我国多晶硅生产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全年正常生产的多晶硅企业达16家,产能达19万吨,产量16.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7.8%,继续保持世界首位。2016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7.6%,全年太阳能集多晶硅进口量约13.6万吨(含硅锭)。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技术创新突破行业壁垒,龙头企业形成寡头市场。多晶硅核心技术长期掌握在美、德、日、韩等几家外国企业手中,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内几家一线企业依靠国内市场需求巨大的优势以及持续技术创新同样跻身前列。2016年位居前三位的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和洛阳中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6%,年有限产能在万吨以上的中能、特变、中硅、大全、永祥、亚硅、赛维等7家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7%,在规模、技术、成本和质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代表国际先进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

       价格方面,多晶硅近 5 年成本持续下降,部分企业成本已降至 70 元/千克。从价格上来看,国内主流厂商多晶硅出厂价格从 2011 年最高 725.71 元/千克,降至 2016 年最低 93.57 元/千克,降幅达 87.11%。目前主要受供求关系在 140 元/千克左右波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年国内多晶硅价格呈现“N型”走势。2016年我国多晶硅全年均价为12.78万元/吨,同比小幅上涨6.5%。受电价政策调整影响,光伏抢装潮导致多晶硅需求显著增长,周均价从1月初的105.4元/千克,一路上涨到6月底的147.8元/千克,涨幅为40.2%;随后“630”抢装潮结束,下游企业消化库存、需求缩减后,多晶硅价格断崖式下跌至9月底的历史低点86.5元/千克,跌幅高达41.5%;后来受供给减少需求回暖,9月份最后一周开始触底反弹,一路回升至12月底的13.9元/千克,涨幅高达60.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生产技术方面,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工艺相对成熟,占据我国总产量的98%,考虑到成本和技术问题,未来仍将是主流生产工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多晶硅料是组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7年2月27日的数据计算,光伏组件的价格为每瓦3元左右,假定每瓦使用5g多晶硅,多晶硅价格141.57元/千克,那么每瓦电池组件的多晶硅成本已经降到0.71元,占据组件总成本的23.6%,是组件中重要的成本部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控制电耗+减少折旧+提高原材料利用率,是未来多晶硅成本下降的主要方式。生产多晶硅的改良西门子法的成本中,能源(电力、蒸汽、水等)、原料(硅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等)和折旧是比例最大的三项,其中电力成本占35%左右,折旧成本占21%左右,原材料占20%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控制电耗
       重点是控制还原电耗和冷氢化电耗,未来三年非硅成本有10%左右的下降空间,组件成本相应减少0.026元/瓦。目前我国多晶硅平均综合电耗已达到80kWh/kg-Si,部分龙头企业的指标甚至降至 70kWh/kg以下,未来随着生产装备技术提升、系统优化能力提高、生产规模增大等,预计未来三年还有21%的下降空间。由于电耗成本占到总成本的三成以上,多晶硅企业大多搬向电价相对低廉的西北部,假设电费为0.31元/kWh,那么综合电耗成本在未来三年内可下降至19.53元 /kg-Si,当多晶硅企业毛利率在40%时,可给组件成本带来0.05元/瓦的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减少还原电耗三年内可减少非硅成本4.5%。目前我国多晶硅还原炉运行的主流设备为改进型24对棒还原炉、36对棒、40对棒、48对棒等炉型,单炉产量7-12吨,还原电耗从2009年的120kWh/kg-Si已降至52kWh/kg-Si,降低50%。未来在大型还原炉的开发和使用、炉内壁材料升级优化、硅管代替硅芯技术、气体配比优化等带动下,到2020 年有望下降至44kWh/k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减少冷氢化电耗三年内可减少非硅成本0.9%。行业内冷氢化电耗在 9.35kWh/kg-Si左右,并随着反应催化剂的开发、提高工艺环节中热能回收利用率、提高反应效率等手段的应用,冷氢化电耗仍将稳步下降,到2020年有望下降至7.75kWh/kg-Si。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减少折旧
       未来三年非硅成本有9%左右的下降空间,组件成本相应减少0.025元/瓦。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线设备投资成本逐年下降,目前已降至1.5亿元/千吨,预计未来随着生产装备技术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至2020年千吨投资成本将降至1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未来三年含硅成本有8%左右的下降空间,组件成本相应减少0.006元/瓦。硅耗量指的是生产单位高纯度硅产品所耗费的硅量(含合成、氢化工序,外购硅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等含硅物料全部折成纯硅计算,扣除外售氯硅烷等按硅比折成纯硅计算)。目前行业耗硅在1.2kg/kg-Si。随着氢化水平的提高,副产物回收利用率的增强,预计到2020年将降低到1.1kg/kg-Si。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木浆供应量进一步增加 行业对外依赖度仍处高位 市场结构正持续优化

我国木浆供应量进一步增加 行业对外依赖度仍处高位 市场结构正持续优化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年度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木浆2626万吨,较2023年增加314万吨,同比增长13.58%。2024年上半年,国内木浆累计产量1056万吨,2025年6月我国木浆产量174.6万吨,其中化机浆85.5万吨,阔叶浆89.1万吨。

2025年08月20日
国内丙烯产能快速扩张 丙烯价格下行明显

国内丙烯产能快速扩张 丙烯价格下行明显

根据市场统计,2025年上半年已投产739万吨,较2024年大幅增加。从投产计划来看,2025年下半年丙烯新增产能计划为1082.5万吨,其中多套装置为PDH工艺,虽然装置规划产能较多,但还需要关注装置投产是否有延期的情况。

2025年08月04日
我国草酰胺农业和化工领域需求表现突出 行业正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我国草酰胺农业和化工领域需求表现突出 行业正逐渐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近年随着我国草酰胺下游需求的增长,我国草酰胺供应规模不断扩大,产能、产量不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草酰胺行业产能约为1343.9吨,产量约为1208.9吨。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

我国3-丁烯-1-醇产销率不断走低 行业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国产化

我国3-丁烯-1-醇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稳定波动态势,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10.74亿元,2024年达到10.78亿元,主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价格战与营销策略(如优惠促销)导致市场短期需求波动。

2025年07月22日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系统行业:欧美地区市场规模领先 海外巨头在高端市场具有绝对掌控

气力输送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气力输送系统行业已成为工业自动化以及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全球气力输送系统市场规模亚洲地区占比29.91%,北美地区占比32.00%,欧洲地区占比33.41%。

2025年07月21日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ePTFE膜行业存在较高资金、技术及客户壁垒 未来市场增长动能仍保持良好状态

我国是全球ePTFE膜行业最主要的市场,2024年国内ePTFE膜市场规模约为14.25亿元,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随着新领域的不断挖掘,以及国产替代下国内企业供给端持续扩大,未来行业增长动能依旧保持良好的状态。

2025年07月17日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行业:欧美、日本、南非等国已大面积推广 国内现有企业利润空间较高

咪鲜胺可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随配随用,也可用于种子、苗木处理以及水果保鲜等。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南非、以色列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早已大面积推广。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市场需求呈现出高性能、多样化等特点

碳化硅窑具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耐磨损、导电性能优良等特性,在玻璃、陶瓷、冶金、化工等高温窑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碳化硅窑具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碳化硅窑具行业销量规模达到了20.84万吨。

2025年07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