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未来我国汽车业五大猜想

今年是我国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全面兑现入世承诺。中国的汽车工业目前正处于新的上升期,透过“十一五”规划,我们大胆猜想中国汽车业的未来,汽车产业将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汽车海外畅销;日新月异的汽车科技创新和日益严格的汽车环保政策,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



  猜想1:自主创新更强



  中国汽车去年总产量500多万辆,其中90%是国外汽车“舶来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0%。“十一五”规划提出,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关键总成及零部件。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引导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为汽车工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汽车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将为800万-900万辆,汽车产量在1000万辆左右,汽车保有量达到5500万辆左右,汽车化水平达到40辆/千人。届时,我国汽车工业将基本形成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市场开拓的主导能力;基本形成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节能、节材、环保、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应用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更深程度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想2:汽车出口更多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自主品牌将占到主导位置,“十一五”规划提出,出口将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近两年来,一大批国内汽车企业如奇瑞、吉利、比亚迪纷纷走出国门,向世人显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潜力。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出口的生力军。



  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出口在2000年进入快速增长期。汽车产业经受住了加入世贸组织的考验,汽车出口108万辆,汽车零件出口66亿美元。



  汽车整车出口从中小动力卡车为主,向以大中小客车、皮卡、轿车、商用车并重转变,出口地区由发展中国家为主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重转变,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出口比重成为主导。



  猜想3:能源科技更新



  在当今世界,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安全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在未来几年,如何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将是汽车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发展节能环保的清洁能源汽车,不仅有利于加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也有利于汽车工业本身的提高,增强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从1999年开始,科技部就会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推广清洁汽车行动;在2001年,中国创建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去年,奇瑞汽车在科技部建立了国家技术工程中心。



  我国自主产权节能环保汽车将形成规模化,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方面会有较大发展。初步掌握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带动燃料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发展。



  猜想4:环境清洁更美



  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始终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在环保和汽车工业之间寻找平衡,也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课题。



  在未来几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机动车生产使用的监管力度,适应发展节能型交通运输工具和农业机械的需求,将《乘用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纳入汽车产品强制认证实施规则,完善清洁燃料汽车认证技术规范、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重点推动汽车零部件强制认证,提高机动车零部件节能水平和循环回收利用率。积极支持低排放、低油耗、小排量汽车的生产和使用,开展机动车用节能添加剂产品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产品认证、车辆维修和售后服务认证。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和轮胎翻新等再制造企业成倍增长。小排量汽车成为车市的主流……我们的环境将更加优美!



  猜想5:城市道路更畅



  在未来几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重点建设国家 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继续完善国道、省道干线公路网络,打通省际间通道,发挥路网整体效率。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



  公路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至上海、北京至福州、北京至香港(澳门)、北京至昆明、北京至哈尔滨、沈阳至海口、包头至茂名、青岛至银川、南京至洛阳、上海至西安、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福州至银川、广州至昆明等高速公路上。



  到2010年全国的公路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将分别是目前的1.6倍、1.9倍、1.3倍和1.4倍,主要公路通道平均交通量将达到每日3万辆,是目前的两倍;到2010年中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5万公里以上,县乡公路达到180万公里。



  到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召开之前,将全面建成国道主干系统;2010年基本建成西部开发省级公路通道,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其中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中部地区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干线公路网,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公路建设的总规模将超过90万公里。



  未来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将凸显人文关怀,城市之间的道路将更畅快、更便捷;城市内的道路拥堵也将得到缓解,让人们出行更方便。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无人船平台市场正持续快速扩张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无人船平台市场正持续快速扩张

近年来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无人船平台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快速扩张,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为45.3亿美元,2024年已经达到67.2亿美元,年均市场增长率在10%以上。

2025年11月18日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品质和配送时效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5361亿元,同比增长3.69%,2025年上半年为2766亿元。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近年来我国货运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8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6.9万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从18.14亿美元增长至68.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9.64%,2025年上半年达到49.29亿美元。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零担物流凭借灵活性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等优势,也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4年我国零担物流市场规模达到1.71万亿元

2025年10月20日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整体增长4%,收入达到415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增至2930亿美元,占航天经济总量的71%,卫星制造及应用,以及与卫星发射相关的商业运载火箭产业是目前全球航天的重点。

2025年10月17日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提升,气力输送系统有助于相关行业内的企业高效、清洁生产,实现高能效、低损耗、经济环保的目标,同时消除相关企业生产中粉尘爆炸等危险因素,实现安全生产,预计会得到进一步渗透和推广应用。2025年上半年我国气力输送行业销量0.77万套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网络货运行业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经历了从模式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预计随着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网络货运平台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心智的强化,网络货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