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01-2008年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回顾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建立的五大产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枯木逢春,飞速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迎来了难得的发展高潮。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外贸运输及海洋开发的需求日趋增高,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政府准确地把握世界造船业重心东移的趋势,根据船舶工业的基础和条件,作出了做大做强中国船舶工业的战略决策。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国船舶工业及时抓住机遇,大幅度加快发展速度,在短短八九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造船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8年造船完工量是2000年的近10倍,市场份额也从7.5%提高到29.5%(以载重吨计,下同)。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造船大国之一。

       2008年下半年后,中国船舶工业受到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在紧要关头,国务院及时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极大提振了船舶工业发展的信心,生产实现稳定增长,新接订单大幅增加,结构转型效果初显,自主创新亮点突出,抗风险能力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中国造船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已超过韩国,2010年1—10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已占世界份额的40.4%。可以说,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向造船大国挺进(2001—2008年)
       从进入新世纪,到金融危机前的这8年间,是中国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2006年8月,国务院颁布《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要把中国建造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船舶工业首次被单独列入国家五年计划纲要。其次,中国船舶工业抓住世界造船市场兴旺的机遇,多元化投资造船,地方民营造船企业异军突起,央企集团造船发展迅速。2008年,地方民营造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5%,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力量。另外,在这一时期内,中国船舶工业的造船周期和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造船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世界船舶市场成为与日韩等传统造船大国相抗衡的重要力量,世界船舶市场的竞争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规模快速扩大 生产长足发展
       自2001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突破300万吨后,每年的船舶产量均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突破600万吨,2005年突破1000万吨,2007年突破2000万吨,2008年达到2881万吨,是2000年295万吨的近10倍,8年间造船完工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6%。其中,2005年新接订单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份额也首次超过20%,是重要转折的一年。

       经过8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建造的船舶已经遍布世界各大洋区。在这些船舶中,出口船舶比例达到70.2%,有些年份甚至超过80%。在出口船的带动下,中国建造远洋船舶的性能和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使得中国远洋运输船队中,国产船舶的比例日益提高,对保证能源和外贸运输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0-2015年中国非金属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船型开发取得突破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船舶工业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引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产品科研发展方针。一方面,采用引进国外设计或与国外联合设计的方式,迅速提升中国船舶工业船型设计技术的起点;另一方面,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开发力度,由易到难,船舶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8年的发展,不仅全面掌握了三大主流船型的系统化设计技术,形成了一批标准化、系列化船型,而且在一些高度复杂的船舶和海洋工程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随着设计建造技术的逐步提高,中国的船舶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这一时期,中国率先开发的17.5万吨级绿色环保好望角型散货船已成国际品牌;自主开发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的产品性能受到国内外船东的好评;自主知识产权的集装箱船已形成系列,并且能生产10000TEU型船。通过科研开发,中国已经基本攻克了液化石油气(LPG)船、液化天然气(LNG)船的设计和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的关键技术,具备了自主设计大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和半潜式海洋工程平台的能力。

  硬件条件全面改善 基设能力大幅增长
       在过去,造船能力尤其是大型船舶建造能力不足的矛盾一直是影响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薄弱环节,2000年能够建造2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船坞仅有2座,造船能力只有350万吨左右。进入新世纪后,中国船舶工业及时抓住国际船舶市场持续向好的战略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先后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和设施,其中包括上海外高桥船厂、大连造船厂、沪东造船厂30万吨级大型船坞。2003年后,又新建了上海长兴、青岛海西湾、广州龙穴等造船基地。同时,江苏新世纪造船、江苏新扬子江造船、江苏熔盛重工、浙江金海湾船业(现为金海重工)等一批地方民营、合资造船企业开始崛起并蓬勃发展,形成了两大集团公司和各地方造船企业三足鼎力的产业竞争格局。至2008年,中国造船能力已达6000多万载重吨。

       与此同时,中国的修船和船舶配套生产能力也得到较快发展,至2008年底,修船坞容量达到720万吨,船舶低、中速柴油机生产能力达600万马力和1500台(均指引进技术产品)。完成了首台VLCC主机、首台大型集装箱主机等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国产化研制,实现了船用大型低速机曲轴的完全自主生产,并在湖北、重庆、上海、江苏等省市初步建成了船舶配套生产基地。常规船型本土化装船率有较大提高,其中散货船平均本土化率超过65%。

  造船效率大幅提高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在不断改善硬件设备条件的同时,中国船舶工业在提高制造技术,尤其是生产组织管理技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新世纪以来,随着规模效果的逐步显现,生产效率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年增长率达到了28.2%,远远高于上世纪80年代的7.1%和90年代的7.6%。到2008年,中国船舶工业的人均造船产量已达122吨,从2000年的占日韩两国人均造船产量的1/10扩大到1/3。船舶修理技术也不断提高,从常规修理发展到高技术船舶的改装修理,修期达到国际水平;引进许可证产品的中低速船用柴油机制造质量和技术大幅提高,产品绝大部分已能装于出口船、远洋船上。

       在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中国船舶工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改善。长期以来船舶工业经济效益一直处在较低的状态,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被外界称为微利行业。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的增强,加上船价持续走高,使得中国船舶工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2001年起开始扭亏为盈,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9.6亿元,首次超过1993年6.7亿元的历史最好纪录。随后的几年中,船舶工业的利润总额一再创出新高,2008年超过300亿元,较2001年的利润总额增加了165倍,进入了世界造船经济效益最高的国家行列。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呈现多维度、多元化发展 需求从“生鲜主导”向“多极增长”转型

消费者对于生鲜产品的品质和配送时效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以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冷链物流总收入达到5361亿元,同比增长3.69%,2025年上半年为2766亿元。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我国货运行业现状:多种运输方式协同竞争 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并存

近年来我国货运行业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货运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8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6.9万亿元。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正处于加速发展与多领域应用拓展关键阶段 中国为核心增长极

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全球beplay下载软件 核电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至2024年,市场规模从18.14亿美元增长至68.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9.64%,2025年上半年达到49.29亿美元。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我国零担物流行业呈现“小、散、乱”特点 企业需不断创新来面对日益多样化需求

随着我国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零担物流凭借灵活性强、方便快捷和成本低等优势,也随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4年我国零担物流市场规模达到1.71万亿元

2025年10月20日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提速,我国全面支持商业航天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数据,2024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整体增长4%,收入达到415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增至2930亿美元,占航天经济总量的71%,卫星制造及应用,以及与卫星发射相关的商业运载火箭产业是目前全球航天的重点。

2025年10月17日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我国气力输送系统快速发展 低压稀相输送技术是当前最主流技术

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提升,气力输送系统有助于相关行业内的企业高效、清洁生产,实现高能效、低损耗、经济环保的目标,同时消除相关企业生产中粉尘爆炸等危险因素,实现安全生产,预计会得到进一步渗透和推广应用。2025年上半年我国气力输送行业销量0.77万套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网络货运行业:已成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核心力量 满帮集团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网络货运行业自2016年试点启动以来,经历了从模式探索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公路货运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预计随着政策的鼓励和引导、网络货运平台的逐渐成熟以及用户心智的强化,网络货运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2025年10月05日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我国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结构分析:规模稳增 供应商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网络化运营是物流公司提升公司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的关键。货物运送需要构建全国甚至世界性的物流网络,包括分布在各关键节点的仓储和转运中心,以此形成的规模效应将带来相对较低的单位运输成本,形成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能力,并积累品牌优势。

2025年09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