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十一五”内燃机工业发展重点及市场预测

发展重点
    1、发展重点领域
    内燃机行业“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品中的技术领域是:新一代单缸柴油机、新一代通用小汽油机、新一代摩托车用发动机、新一代满足欧III、欧IV排放标准及节能标准的(大、中、小、微、轿)乘用车、载货车(重、中、轻、微)用柴油机、汽油机和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展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性为大中型工程机械配套用柴油机。发展大型船舶配套的各种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发展为我国铁路提速和现代化配套的铁道机车用柴油机以及发展为石油钻机、军用等国民经济等部门配套用的新一代柴油机。发展与现代新型内燃机配套的电控柴油机高压喷射系统、电控汽油机喷射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等一批新型内燃机零部件。

    2、发展重点产品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品是:
    新一代单缸柴油机。
    新一代通用小汽油机。
    新一代摩托车用发动机(包括电控、代用燃料)。
    具有高可靠性、高热负荷为全喂入和半喂入自走式水稻联合收割机配套的20-30kW轻量柴油机。

    发展70-180kW为大中型工程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配套用柴油机。

    发展满足欧III、欧IV排放和节能的各种载货车、客车、轿车用柴油机。

    发展满足欧III、欧IV排放和节能的新一代轿车用(包括SISV和MPV)汽油机。

    发展为轿车、大中型客车等配套的各种代用燃料(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醇类、醚类等)发动机。

    发展轿车及大中型客车用混合动力发动机。
    发展电控直列式喷油泵、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电控高压单体泵以及各种新型喷油器、喷油嘴。

    发展一批为满足欧III、欧IV及节能要求的各种新型内燃机配附件及元件。

    发展新一代为大型船舶配套的大功率中低速船用柴油机(含可燃用重油)。

    发展新一代铁路机车用柴油机。
    发展新一代为石油钻机、军用等配套用的柴油机。
    发展发动机排气处理系统。
    3、重点发展的技术
    车用柴油机高压喷射技术的研究(包括电控高压泵技术、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技术和高压喷射技术及喷油特性的研究等)。

    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研究(包括气流的组织、燃烧室设计优化和喷射系统设计等)。

    内燃机电控可变技术的研究:包括可变进气管道、可变气门定时(VVT)、可变空燃比(直喷分层燃烧)可变压缩比系统等,并延伸发展出怠速停机、电动机辅助驱动的混合动力。

    电控内燃机与汽车匹配技术。
    内燃机可变涡轮增压(NVT)和增压中冷技术。
    车用内燃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研究。包括汽油机稀燃催化转化剂、柴油机连续再生型微粒捕集器(DPF)、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NOx催化还原系统)、四效催化器技术等。

    混合动力装置设计和匹配技术。
    内燃机电控集成管理系统等。
    开展内燃机领域内报废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
    内燃机领域内电磁兼容EMC技术研究。
    “十一五”市场预测
    预测仅供行业企业参考
    1、柴油机市场预测量
    2004年全国共生产了1118.35万台柴油机、其中单缸柴油机879.98万台,多缸柴油机236.51万台,中低速柴油机1.86万台。

    我们预计到2010年单缸柴油机市场需求可能在600-700万台左右。从长远发展来看,单缸柴油机必须考虑开发新一带单缸柴油机,对单缸柴油机要求是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加。

    多缸柴油机是涉及配套主机最多的一个产品。由于各种载货汽车、客车、工程建筑机械需求量有较大的增长,大中型农业机械、铁道内燃机车、石油钻机、船舶、内燃发电设备等有一定的增加。“十一五”轿车柴油化也有可能取得一定进展,再考虑到出口及市场维修等需求,我们预测多缸柴油机到2010年市场需求将可能达到420万台左右。多缸柴油机“十一五”期间增长量应当说是相当大的,但是这个市场需求量前提是,柴油机必须满足国家规定的排放和节能要求,产品性能等各项经济指标必须满足配套主机要求。多缸柴油机“十一五”发展是在质的提升基础上,其量将得到较大的发展。

    在此补充说明一下,估计“十一五”期间各种代用燃料混合动力可能取得一定发展空间,则相应减少多缸柴油机需求量。

    2、汽油机市场预测
    2004年共生产了2719万台汽油机、其中单缸汽油机2406万台(其中,摩托车用发动机1910.7万台,通用小汽油机495.3万台。)预计到2010年单缸汽油机市场需求量达到3400万台。(其中摩托车用发动机2600万台,通用小汽油机800万台)。

    多缸汽油机涉及到配套领域是轿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货车、中型客货车等。2004年共生产多缸汽油机313.1万台,预计2010年市场需求量可望达到570多万台。多缸汽油机也存在这一因素,即,预计“十一五”各种代用燃料发动机,混合动力有可能取得一定发展空间,则相应减少多缸汽油机市场需求量。

    汽油机无论从单缸或多缸看,“十一五”市场发展空间都较大,前提仍然是必须满足日益加严的排放和节能要求,产品性能等各项经济指标必须满足配套主机要求,出口机型还必须满足相应国家的有关各种法规要求。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我国泵行业已成长为千亿级市场 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在中低端市场布局

泵行业的市场需求与石化、LNG、海洋平台、钢铁、电力、市政水利、防汛抗旱等行业或领域的投资规模存在较大依赖性,宏观经济疲软时,泵需求减少。从产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泵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我国泵产量为1.73亿台,2023年增长至2.18亿台。

2025年03月31日
中国煤矿beplay下载软件
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中国煤矿beplay下载软件 化行业发展目标明确且动因充足 市场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煤矿企业是煤矿beplay下载软件 化行业最直接的需求主体。为了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性能,煤矿企业纷纷寻求beplay下载软件 化解决方案。beplay下载软件 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人力成本。

2025年03月17日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数据中心为燃气轮机发展提供新动力 我国燃气轮机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我国现已具备中小型燃气轮机自主生产能力,并实现部分产品出口。随着国内燃气轮机生产技术的提升,中国燃气轮机的出口规模逐渐扩大。2023 年以来,我国燃气轮机出口量趋于稳定,出口范围持续扩大,进口额初步缩小,2024年进出口额分别为3.52亿美元和0.98亿美元。

2025年03月11日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雨水收集系统重要性愈发凸显 行业需求不断扩大 市政工程是最大细分市场

当前包括河马井 HiPPO等企业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能,以满足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截至2023年,我国雨水收集系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62.31亿元。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不断拓展,该行业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2025年02月07日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我国气体回收器市场规模与需求持续增长 技术创新与行业升级不断更迭

随着全球和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的稳步增长,气体回收器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资源回收利用意识提高的背景下,气体回收器在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从而推动了其需求的增长。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我国井下工具行业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品不断向高端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维持较高水平,主要得益于国家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的支持政策、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截至2023年,中国井下工具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约475.91亿元,2024年上半年为249.36亿元。

2025年01月10日
“一带一路”下我国压力容器迎发展良机 模块化、集成化将成趋势

“一带一路”下我国压力容器迎发展良机 模块化、集成化将成趋势

基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及下游行业需求不断增长的带动下,我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达到2100亿元左右,2024年上半年中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约为1132.1亿元。

2024年12月27日
烧烤文化快速普及带动烧烤炉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际与国内品牌并存局面

烧烤文化快速普及带动烧烤炉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际与国内品牌并存局面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烧烤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烧烤炉行业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达到了9.13亿元。预计未来几年烧烤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烧烤炉市场也将随之增长。

2024年11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