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营收规模及市占率分析(图)

         一、国内工程起重机集中度高,国产龙头形成寡头垄断 

        中国起重机械 CR3 不断增加,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我国起重机械营收规模前三分别是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2016 年三者在起重机业务上的销售收入分别是54.8/27.1/35.4 亿元,合计占整个起重行业销售收入的 90.80%,相比于 2009 年增加了14.71 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图表:2016 年起重机械市场 CR3 为 90.80%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龙头企业维持寡头垄断,中小企业销量逐年减少。我国起重机行业始终维持寡头垄断格局,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始终占据行业绝对优势。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市占率维持在 50%左右;三一重工近年来市占率不断提升,于 2017 年达到 25%,中联重科市占率有所下降,但 2017 年销量占比仍有 21%。寡头垄断造成起重机行业集中度高,有助于龙头企业利润提升。 

图表: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市占率维持在50%左右(销量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行业壁垒很难突破,国内起重机市场有望维持寡头垄断格局。起重机等工程机械制造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有着很高的资金壁垒和资质壁垒。我们认为,数年内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在国内起重机行业的寡头地位不会改变,徐工机械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市占率均接近 50%。2016 年开始,徐工机械起重机业务毛利相较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实现增长。随着起重机市场的逐步回暖,徐工的龙头效应将充分显现,预计将从行业复苏中大幅受益。 

图表:2017年徐工机械汽车起重机销量市场占比接近50% (单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2016年开始徐工机械起重机业务毛利实现增长(单位:亿元)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类型起重机市场格局稍有差异,龙头市占率全面占优。2017 年我国起重机销量总体体现出龙头占比较高的局势,但各类起重机销量集中度不同。徐工机械随车起重机市占率超过 50%,是该产品细分的绝对龙头,但其他企业占比相对均匀;履带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出现了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的寡头垄断局面,挤压其他企业的市场空间。总体上看,起重机行业的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会从中受益。 

图表:徐工机械随车起重机市占率超过50%(2017年,单位:%)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巨头明显衰落,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海外巨头市占率下降,中国企业市占率开始增长。在起重机械营收规模排名前十中,中国有三家企业,分别是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2013-2016 年,全球起重机排名前十的海外企业市占率先升后降,2016 年市占率为 15.00%,比 2015 年降低了 1.2 个百分点。反观中国企业市占率先降后升,2016 年市占率为 8.7%,比 2015 年上升了 0.50 个百分点。 

图表:海外起重机巨头全球CR10市场份额2016年比2015年下降1.2个百分点(总营收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企业市占率在 CR10 中具备一定优势,放眼全球仍有上升空间。在全球营收规模排名前 10 的起重机械企业中,中国的徐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 2016 年总营收市占率分别为 3.7%、2.7%和 2.3%,排名分别为第 2、4 和 6 名。对标国际巨头利勃海尔的 4.8%和特雷克斯的 3.4%,中国企业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图表:中国企业市占率在CR10中具备一定优势(2016年总营收占比,%)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际巨头业务衰退,营收规模大幅缩减。2012 年以来,起重机行业几大国际巨头业务缩水严重,营收持续走低。2016 年,利勃海尔总营收 99.71 亿美元,同比上年缩减 2.75%;特雷克斯营业收入为 44.43 亿美元,同比降低 11.52%;神户制钢营收 151.96 亿,同比降低 11.91%;多田野总营收 17.45 亿美元,同比降低 6.45%。近年来全球巨头不同程度的业务衰退,为中资企业成长留出空间。 

图表:国际巨头营收规模大幅缩减(百万美元)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起重机市场德美中日四分天下。据 2014 年全球起重机 10 强榜单显示,全球起重机行业巨头主要来自德国、美国、中国及日本,其中包括多田野、神钢、加藤及日立住友 4 家日本公司,徐工、中联重科及三一重工 3 家中国企业,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 2 家美国企业,以及 1 家德国企业利勃海尔。总体来看,四国起重机产业平分秋色,全球起重机市场呈四分天下之势。 

图表:全球起重机行业巨头主要集中于德美日中四国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虽然风电行业“十五五规划”暂时还未发布,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干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干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干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干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干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