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中国运动控制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高端市场仍由外资品牌占据

       运动控制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分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运动控制器作为独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类产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接受,市场需求强劲。运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功率放大器与变换装置(通常是驱动器)、电动机、负载及相关的传感器等构成。

运动控制系统各零部件介绍情况

零部件

功能介绍

运动控制器

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辒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

伺服驱动器

将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

执行机极

用以辒出运动,如电机、液压泵、气缸等

反馈传感器

用以反馈执行器的位置到位置控制器,以实现和位置控制环的闭合,如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或霍尔效应设备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平台不同,通用运动控制器可以分为PLC控制器、专用控制器和PC-Based控制器三大类。目前这三种类型的运动控制器差不多三分天下,2016年PC-Based、专用控制器、PLC控制器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32%、39%、29%。

我国各类运动控制器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在下游应用方面,这三类运动控制器下游运用有一定差别。PC-Based运动控制器主要运用于半导体机器人、包装机械、EMS(电子制造服务)等行业,专用控制器运用于机床、机器人、包装机械等行业,而PLC在纺织机械、包装机械、EMS等行业运用较多。

我国三类运动控制器主要对比情况

分类

特点

下游运用

PC-Based运动控制器

系统通用性强,可拓展性强,能够满足复杂运动的算法要求,抗干扰能力和开放性强

半导体、工业机器人、包装、电子、EMS

专用控制器

集成度较高,一般满足某个特定行业使用,价值较高

工业机器人、机床、包装机械

PLC系统为核心

系统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但不支持先迚的、复杂的算法,不能满足多轴联动等复杂的运动轨迹

纺织机械、包装机械、EMS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三类工业自动化控制均需要使用控制器,所以不是所有的控制器均用于运动控制。数据显示,2015年PC-Based控制器、专用控制器、PLC用于运动控制的比重分别是46%、83%和34%。在一些行业中,专用控制器或者PC-Based正逐步替代PLC,如专用控制器在传统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较快,PC-Based控制器在雕刻机、半导体、物流、激光加工行业增长较快。预计到2020年,PC-Based控制器、专用控制器、PLC用于运动控制的比重分别达到59%、92%、27%,PC-Based控制器用于运动控制的比例明显提升。

2015-2020年中国三类控制器用于运动控制的比例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目前,在中国运动控制器市场中,西门子、新代、宝元、研华、北京凯恩帝、三菱、罗克韦尔、固高、欧姆龙、施耐德等厂商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其中,西门子市场份额占比10.8%,其次是新代,占比达10.4%。

国内运动控制器细分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我国运动控制系统市场空间规模超百亿元。2014-2018 年,我国通用运动控制行业发展迅猛,2018年我国通用运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达120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幅达64.50%,复合增长率达到13.25%。

2014-2018年中国通用运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通用运动控制器作为步进系统和伺服系统的控制装置,其市场规模受到步进系统和伺服系统的直接影响。近年来,两者的快速增长带动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国内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由2013年的3.7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07%,且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15%以上的增速,预计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9.3亿元。

2014-2021年中国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国内的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中,外企品牌企业定位于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在国内的PC-Based 控制器市场,高端市场由美国泰道(Delta Tau)、翠欧(Trio)等外资品牌占据,但国内品牌逐渐向中高端发力,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呈现萎缩态势。目前,以固高科技、雷赛beplay下载软件 、成都乐创、众为兴为代表的国内品牌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8年中国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份额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工控网

       运动控制作为现代化设备的核心控制部件,高速、高精度始终是运动控制技术追求的目标。如今,专业化、视觉化、个性化的运动控制器已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更加具有开放性、功能趋于整合的运动控制器将引领发展潮流。(CT)

       以上数据资料参考《2019年中国运动控制器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预测》。

       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查找请登录chinabaogao.com 或gyii.cn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虽然风电行业“十五五规划”暂时还未发布,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干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干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干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干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干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