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粤鲁浙三省较为明显

        截止2020年6月30日,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计为22079家,较2019年底增加4419家,增幅为25.02%。从增加企业数量来看,生产I类和II类产品的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达九成以上,其中,I类占比为57.4%。

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各类别生产企业数量增长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2020年H1我国各省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排行榜中,增量最多的是广东省,为727家;其次是山东省,增量为657家。

2020年H1我国各省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排行榜(单位:家)

排名

省份

201912月底数量

20206月底数量

上半年增量

1

广东

3021

3748

727

2

山东

1432

2089

657

3

浙江

1444

1955

511

4

江苏

2443

2823

380

5

辽宁

460

720

260

6

河南

753

981

228

7

安徽

441

661

220

8

福建

352

508

156

9

湖南

303

456

153

10

江西

449

598

149

11

广西

228

344

116

12

湖北

615

700

85

13

河北

1165

1237

72

14

陕西

401

464

63

15

吉林

357

418

61

16

天津

496

550

54

17

新疆

28

75

47

18

上海

970

1013

43

19

黑龙江

270

305

35

20

四川

404

439

35

21

重庆

283

312

29

22

山西

210

232

22

23

北京

999

1006

7

24

青海

24

28

4

25

甘肃

59

61

2

26

西藏

9

10

1

27

云南

103

104

1

28

贵州

124

125

1

29

内蒙古

46

44

-2

30

宁夏

29

27

-2

31

海南

49

46

-3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2020年H1我国各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排行榜中,广州市、青岛市、深圳市占据前三名,增量分别为201家、154家、74家。

2020年H1我国各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单位:家)

排名

城市

201912月底数量

20206月底数量

上半年增量

1

广州市

693

894

201

2

青岛市

144

298

154

3

深圳市

435

509

74

4

丹东市

15

87

72

5

东莞市

68

136

68

6

宁波市

211

269

58

7

沈阳市

85

141

56

8

上海市

530

584

54

9

潍坊市

49

102

53

10

杭州市

342

394

52

11

台州市

36

85

49

12

烟台市

83

131

48

13

济宁市

73

119

46

14

济南市

211

257

46

15

天津市

266

305

39

16

盐城市

51

86

35

17

淄博市

60

95

35

18

菏泽市

79

114

35

19

厦门市

81

116

35

20

嘉兴市

45

79

3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2020年H1我国区/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排行榜中,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以85家的增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增量分别为48家和46家。

2020年H1我国区/县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单位:家)

排名

/

201912月底数量

20206月底数量

上半年增量

1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

303

388

85

2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60

108

48

3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163

209

46

5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

8

48

40

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47

282

35

6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

0

35

35

7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

11

44

33

8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65

96

31

9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

6

36

30

1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216

244

28

11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

18

46

28

1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154

181

27

13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37

64

27

14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

56

79

23

15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8

31

23

16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83

205

22

17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

81

103

22

18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244

266

22

19

上海市浦东新区

242

257

15

20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

107

121

1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集聚区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排行榜来看,排名前五的是丹东东港经济开发区、青岛即墨经济开发区、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青岛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增量分别为34家、33家、31家、30家、25家。

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集聚区生产企业数量增长TOP20(单位:家)

排名

集聚区

201912月底数量

20206月底数量

上半年增量

1

丹东东港经济开发区

0

34

34

2

青岛即墨经济开发区

13

46

33

3

广州花都经济开发区

52

83

31

4

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

6

36

30

5

青岛莱西市经济开发区

36

61

25

6

青岛天长市经济开发区

18

43

25

7

深圳竞技技术开发区

241

260

19

8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64

82

18

9

汕头信宁经济开发区

3

21

18

10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91

107

16

11

山东汶上经济开发区

2

18

16

12

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

85

100

15

13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4

79

15

14

中国(福建)厦门自由贸易试验区

54

69

15

15

湖北仙桃经济开发区

33

48

15

16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5

40

15

17

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

134

14

18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18

132

14

19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9

63

14

20

青岛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

31

1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企业前50名营收为577.41亿元,其中迈瑞医疗以105.64亿元的营收稳居第一。

2020年H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上市企业营收TOP50

排名

企业名称

营收(亿元)

1

迈瑞医疗

105.64

2

英科医疗

44.50

3

乐普医疗

42.38

4

新华医疗

40.21

5

振德医疗

38.20

6

鱼跃医疗

34.21

7

蓝帆医疗

22.84

8

奥美医疗

22.56

9

万孚生物

16.07

10

山东药玻

15.36

11

理邦仪器

12.78

12

康德莱

12.13

13

九安医疗

10.41

14

三诺生物

9.72

15

新产业

9.70

16

尚荣医疗

9.67

17

健帆生物

8.70

18

楚天科技

8.25

19

宝莱特

7.77

20

康泰医学

7.51

21

南卫股份

7.29

22

大博医疗

6.73

23

海尔生物

5.95

24

南微医学

5.70

25

维力医疗

5.49

26

万东医疗

5.03

27

开立医疗

4.86

28

凯利泰

4.86

29

迪瑞医疗

4.63

30

乐心医疗

4.45

31

三鑫医疗

4.37

32

和佳医疗

4.23

33

阳普医疗

4.02

34

欧普康视

2.97

35

盈康生命

2.83

36

博晖创新

2.71

37

普门科技

2.59

38

正川股份

2.56

39

心脉医疗

2.15

40

冠昊生物

2.04

41

戴维医疗

1.80

42

赛诺医疗

1.76

43

伟思医疗

1.57

44

三友医疗

1.50

45

爱朋医疗

1.34

46

祥生医疗

1.30

47

迈得医疗

1.14

48

爱博医疗

1.04

49

赛科希德

0.99

50

热景生物

0.9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CMY)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前景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前景评估预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十五五”风电装机量预期乐观,风电高空作业设备市场有望爆发

虽然风电行业“十五五规划”暂时还未发布,但《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干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干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干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干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干瓦,助力能源领域率先实现碳中和。

2025年11月17日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beplay下载软件 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