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一、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供需关系推动天然钻石价格进入上升通道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天然钻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天然钻石是钻石的‌自然形成形态,是指在地球深部(约100-200公里地幔层)经过数十亿年自然形成的碳元素单质晶体‌。当下,在珠宝领域中,天然钻石凭借不可复制的自然稀缺性与独特价值,在行业调整阶段尽显强劲韧性。

稀缺性是天然钻石的核心价值。这是因为天然钻石形成需极端地质条件——高温(900-1300℃)与高压(5-7万个大气压)的持续作用,并通过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被带至地表。而近年来全球天然钻石产量持续下行,进一步凸显了其稀缺属性。

上海钻石交易所联合天然钻石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天然钻石产量为1.1亿克拉,较21世纪初峰值减少40%以上。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钻石产量仅为1.05亿克拉,跌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位,其中行业巨头戴比尔斯年产量已削减至2000万至2300万克拉,创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外,天然钻石协会数据也显示,在全球已勘探的七千余个岩管中,具备开采价值的不足百分之一,且现有矿山剩余开采年限普遍不足15年,新矿勘探因环保要求提高举步维艰,进一步强化了天然钻石的稀缺属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安哥拉作为新兴产钻国,凭借54个勘探项目与25个开采项目的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达1513万克拉,总产值22.7亿美元,有望超越博茨瓦纳成为非洲第一大钻石生产国。

上海钻石交易所联合天然钻石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天然钻石产量为1.1亿克拉,较21世纪初峰值减少40%以上。预计2025年全球天然钻石产量仅为1.05亿克拉,跌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低位,其中行业巨头戴比尔斯年产量已削减至2000万至2300万克拉,创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外,天然钻石协会数据也显示,在全球已勘探的七千余个岩管中,具备开采价值的不足百分之一,且现有矿山剩余开采年限普遍不足15年,新矿勘探因环保要求提高举步维艰,进一步强化了天然钻石的稀缺属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安哥拉作为新兴产钻国,凭借54个勘探项目与25个开采项目的持续推进,预计2025年全年产量达1513万克拉,总产值22.7亿美元,有望超越博茨瓦纳成为非洲第一大钻石生产国。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据上海钻石交易所披露,2025年1-7月我国通过钻交所报关的成品钻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3.5%,进口量更是激增93.8%。其中6月成品钻进口量同比激增179.9%,金额增长84.5%;7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45.9%,金额增幅高达243.1%。

上述供需关系推动我国天然钻石价格稳步回升(2022-2024年我国天然钻饰单件均价逆势上涨1.8%、平均克拉重量提升至0.32克拉),尤其在高端领域,大克拉异形钻(如祖母绿切工、雷迪恩切工)因独特设计与收藏价值,溢价率超30%,成为市场中的“硬通货”,使得天然钻石的核心价值进一步凸显。

二、消费场景正从传统婚庆向多元化延伸,非婚嫁需求已成绝对主力

与此同时,天然钻石的消费场景正在多元化。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产品,而是以更敏锐的价值观、更分化的情感诉求与更理性的决策逻辑,重新定义钻石的价值边界。如今,消费者对天然钻石的需求向自悦、礼赠、投资等多元领域拓展,这使得其消费行为从低频的“人生节点消费”转向高频的“情绪消费”。

戴比尔斯集团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女性天然钻石消费场景中,非婚嫁场景消费金额占比已达81%,较2020年的52%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其中礼品馈赠占非婚嫁购买量的76%。但值得注意的是,浪漫礼赠场景占比仍稳定在37%,彰显钻石作为情感载体的核心价值未变。另外,周大福调查也显示,64%的Z世代购买黄金首饰(天然钻石常作为配石搭配)用于日常佩戴或自我奖励,天然钻石正从“奢侈品货架”走进“日用品梳妆台”。

戴比尔斯集团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女性天然钻石消费场景中,非婚嫁场景消费金额占比已达81%,较2020年的52%实现跨越式增长,成为市场绝对主力。其中礼品馈赠占非婚嫁购买量的76%。但值得注意的是,浪漫礼赠场景占比仍稳定在37%,彰显钻石作为情感载体的核心价值未变。另外,周大福调查也显示,64%的Z世代购买黄金首饰(天然钻石常作为配石搭配)用于日常佩戴或自我奖励,天然钻石正从“奢侈品货架”走进“日用品梳妆台”。

资料来源:戴比尔斯集团

与此同时,天然钻石的高端收藏与投资属性也进一步强化。在培育钻石聚焦低档消费与工业应用(如半导体散热)的差异化定位下,天然钻石凭借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成为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其长期保值增值能力得到市场认可,形成与培育钻石错位竞争的格局。根据上海钻石交易所‌的市场数据‌,2025年1-7月,我国1-2克拉钻石进口量同比增127%,其中35%用于投资,印证其资产属性。

三、消费群体呈现出年轻化与富裕化趋势,Z世代、千禧一代与富裕群体共同塑造天然钻石行业未来

从消费群体来看,Z世代正逐步成长为天然钻石消费主力军。近年来,我国钻石消费群体呈现明显的年轻化与富裕化趋势:截至2025年,18-24岁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在钻石消费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3%跃升至10%,而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消费者占比高达72%。

从消费群体来看,Z世代正逐步成长为天然钻石消费主力军。近年来,我国钻石消费群体呈现明显的年轻化与富裕化趋势:截至2025年,18-24岁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在钻石消费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3%跃升至10%,而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消费者占比高达72%。

数据来源:戴比尔斯集团,观演天下整理

同时,千禧一代作为天然钻石核心消费群体之一,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有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千禧一代的天然钻饰拥有率最高,达到25%;消费金额占比接近总量的三分之二。他们对于日常佩戴天然钻饰的接受度高于平均水平,天然钻饰已经成为其点缀日常生活的奢华符号。

而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未来购买意愿强劲,分别为22%和20%,这无疑预示着我国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天然钻石消费潜力。

此外,家庭月收入三万元以上富裕消费群体是天然钻石市场的价值基石。他们的单件天然钻饰消费金额高出整体平均水平40%,且未来购买意愿是整体消费者的两倍,更多出于非婚嫁和自购目的进行购买,偏爱天然钻石项链和耳饰。

四、戒指为我国消费者最青睐的天然钻石产品

从产品形态来看,戒指为我国消费者最青睐的产品,尤其是多颗钻石镶嵌(如三钻钻石、光环、锦簇镶嵌)最受欢迎。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在我国天然钻石首饰销售中,有96%的消费者选择戒指,而这其中有56%的消费者选择多颗钻石镶嵌(如三钻钻石、光环、锦簇镶嵌)。此外,对于天然钻石首饰价格和重量来说,30000元以下和1克拉以下分别是最受欢迎的价格区间和钻石重量。

从产品形态来看,戒指为我国消费者最青睐的产品,尤其是多颗钻石镶嵌(如三钻钻石、光环、锦簇镶嵌)最受欢迎。根据数据显示,2025年在我国天然钻石首饰销售中,有96%的消费者选择戒指,而这其中有56%的消费者选择多颗钻石镶嵌(如三钻钻石、光环、锦簇镶嵌)。此外,对于天然钻石首饰价格和重量来说,30000元以下和1克拉以下分别是最受欢迎的价格区间和钻石重量。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五、天然钻石仍具备多元发展潜力,高端客户需求、节日营销机会等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总体来看,当前在市场调整期中,天然钻石仍具备多元发展潜力,高端客户需求、节日营销机会、品牌文化塑造及产品创新等均为行业注入新动力。有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尽管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天然钻石市场仍持谨慎态度,但近一半的行业受访者(47%)预计未来12个月将有积极表现,另有60%的企业计划加大对天然钻石的推广投入。

总体来看,当前在市场调整期中,天然钻石仍具备多元发展潜力,高端客户需求、节日营销机会、品牌文化塑造及产品创新等均为行业注入新动力。有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尽管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天然钻石市场仍持谨慎态度,但近一半的行业受访者(47%)预计未来12个月将有积极表现,另有60%的企业计划加大对天然钻石的推广投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

六、当下天然钻石行业仍面临实验室培育钻石替代效应加剧、消费端去库存压力等挑战

不过,尽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但天然钻石行业仍面临经济不稳定、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实验室培育钻石替代效应加剧、消费端去库存压力等挑战。分析认为,当前天然钻石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经济不稳定以及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其次是消费者对非钻石类产品(如黄金、珍珠、翡翠等)购买兴趣的上升。再次,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也开始显现,例如他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性、道德采购以及极简主义。最后,实验室培育钻石珠宝竞争加剧和结婚/订婚率偏低也是主要的挑战。

不过,尽管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但天然钻石行业仍面临经济不稳定、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实验室培育钻石替代效应加剧、消费端去库存压力等挑战。分析认为,当前天然钻石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经济不稳定以及消费者信心的下降。其次是消费者对非钻石类产品(如黄金、珍珠、翡翠等)购买兴趣的上升。再次,消费者价值观的转变也开始显现,例如他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性、道德采购以及极简主义。最后,实验室培育钻石珠宝竞争加剧和结婚/订婚率偏低也是主要的挑战。

数据来源:尼尔森,观研天下整理(WW)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我国天然钻石行业:稀缺性重塑价值逻辑 年轻富裕群体引领消费多元化浪潮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持续回暖。据上海钻石交易所披露,2025年1-7月我国通过钻交所报关的成品钻进口总额同比增长43.5%,进口量更是激增93.8%。其中6月成品钻进口量同比激增179.9%,金额增长84.5%;7月进口量同比增长145.9%,金额增幅高达243.1%。

2025年10月31日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从“批量制造”到“个性表达” 我国烫画膜行业百亿赛道乘风起

在个性化消费浪潮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烫画膜行业已成长为一个规模超百亿、年增速逾15%的活力市场。作为连接创意与制造的核心耗材,烫画膜凭借其柔性生产优势,在服装(占比60%)、鞋帽、包装等领域应用深入。未来,在环保政策与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烫画膜行业正朝着功能化、水性化与数字化方向快速演进,前景可观。

2025年10月29日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技术突破+高端应用共振 我国生物基复合材料行业迎发展机遇 市场高度集中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生物基复合材料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相关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在材料改性、工艺优化、装备升级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推动产业从实验室研究向规模化应用加速转型。

2025年10月27日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政策+技术双轮驱动 全球生物基材料进入“规模化商用”新阶段 我国正以强劲势头发展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化石资源的依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与此同时,当前以化石原料为主导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因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已难以满足新时代低碳转型的刚性需求。

2025年10月25日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驱动我国聚酰亚胺薄膜需求放量 企业积极布局助力高端化突破

聚酰亚胺薄膜作为综合性能卓越的“黄金薄膜”,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已覆盖消费电子、风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半导体、汽车、医疗、5G通信等多领域。尽管国内行业技术与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但电子级及高端产品仍存短板,进口依赖度较高。在广阔应用前景与国产替代需求推动下,国内企业正积极布局产能,以满足下游需求,助力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2025年10月24日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散热瓶颈催生百亿市场 我国金刚石复合材料行业蓬勃发展 华为取得技术突破

随着5G通信、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高功率芯片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功率密度急剧攀升,“热障”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致命瓶颈。在此背景下,金刚石复合材料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性能优势站上风口,并且实现了应用范围的极大拓展。尤其是在半导体散热这一前沿阵地,CVD金刚石散热片正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至2030年,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市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行业:储量居全球首位 光伏打开新增量 出口进入“管制新阶段”

我国锑矿储量全球第一且分布集中,但经多年开采后矿石品位下降,静态储采比偏低,资源保障压力渐显。供应端受环保政策收紧、开采难度加大等因素制约,产量总体呈收缩态势;需求端应用多元,既以阻燃剂为核心基石、铅酸蓄电池提供稳定支撑,又有光伏产业带来新增量。此外,我国锑矿出口已正式进入明确的“管制时代”,管制政策的落地对行业出口格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