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内地交易所条件不足 香港有望建石油期货

多年来,中国在利用期货市场加强石油安全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近日从一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在上周于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内部研讨会上,有关方面已在考虑把香港纳入中国打造石油期货市场的备选城市之一,此举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内地交易所条件不足

  由于国内缺少石油期货品种,一些与石油相关的大型国企只能到海外做套期保值,而“中航油事件”发生后,企业在涉足石油期货领域时更为谨慎。一个明显的例证是,这两年国际油价一度暴涨,国内航空公司大都蒙受巨大损失;但相比之下,国外航空公司大多通过石油期货进行了套期保值继而稳定了利润。

  对于石油期货,内地交易所的态度一直十分积极。此前有报道称,上海期货交易所已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石油期货申请,上海石油交易所也计划推出汽柴油等品种的中远期现货合约,此外还有消息称大连商品交易所也在积极研究石油期货品种。但由于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上述计划或迟迟未获批准,或缺少推出条件,各大交易所至今仍距一个真正的石油期货市场相去甚远。而去年开业的大连石油交易所受制于规模、定位等条件难当重任,另一家有资格成为定价中心的华南石化交易中心则仍在筹备过程中。在上述背景下,此次北大研讨会上透出的讯息无疑对云山雾绕的市场是一大冲击。

  为什么选香港?

  “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石油期货市场。而在北大召开的这次内部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在香港建这样一个市场:首先从成品油期货开始,再延伸到原油期货。而这幺做的理由就是香港的监管是全国最好的。”上述知情人士说。

  据了解,这次内部研讨会除了邀请业内专家外,也有不少香港的重量级人物出席,包括香港金管局的高层。更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发改委也派了官员参加会议,由此给坊间带来诸多联想。

  “尽管上海已有了石油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但监管力度和经验的不足,加上国际化程度的滞后,都制约了当地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该人士表示,在发达国家,一个统一、正规、完整的石油期货市场应该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应该容纳包括原油、汽柴油、液化气、天然气等各个类型的石油期货品种。但上述两大交易所短期内显然很难具备这些条件。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国际化的石油期货市场应该能吸引各种类型的石化企业及航空公司、运输公司等有套保需求的机构参与交易,而且不应只限于短线交易,更应着眼于长线交易。只有把中国的石油供需体制纳入到国际长线的供需体制中去,才能真正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

  入选可能性极大

  他表示,监管层目前已在认真考虑在港构建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议,而且赞同的可能性很大。“其实,国内证券市场已从大型蓝筹H股‘海归’中尝到甜头,监管层对香港资本市场的信心也由此大增。他们相信,香港规范的监管体制加上内地的交割能力将有助于在当地建立亚洲的燃油期货交易中心。”

  目前,香港并没有商品期货市场。在1977至1980年期间,当时的香港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其后于1985年改组为香港期货交易所有限公司)曾推出四种商品期货合约,包括棉花、原糖、黄豆以及黄金。但由于当地及国际参与者的需求不大,这些合约其后在1981年至1999年陆续停止交易。

而在刚刚公布的一份有关香港配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报告和建议的“行动纲领”中,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内地耗用大量资源,如石油,而现时相关商品的期货合约主要在海外市场买卖,建议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有关交易带回本港,借此跟进推展商品期货。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2025年1-4月,国内炼焦煤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均稳步上升,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进而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下游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炼焦煤价格承压。这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状态,最终促使炼焦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

2025年05月15日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钨矿探明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钨矿储量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达 240 万吨,占全球储量 52%,其余钨资源集中地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分别占比 12%、9%、3%。

2025年05月14日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