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开发全球动向


  清洁能源的开发,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



  近年来,全球投向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燃料乙醇的资金数量激增。此次新投资浪潮的重要特点是风险资本的大量介入,以及众多国家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在新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在开发新能源问题上,过去流行一种自由经济理论支持的看法:能源体制的转化是一个市场进程,可以靠价格机制的引导完成。即,石油资源一旦开始枯竭,油价就会作出反应,新能源的吸引力因而提高,成为投资开发的新目标。而政府的介入,只能干扰这一进程的自然发展,增加能源体制转换的成本。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石油价格在一定时期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必能反映石油供应的长期走势。尤其是在供应趋紧初期,油价更可能呈波浪起伏,而非直线上升。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价格运作发出的信息是混乱的。实际情况是,石油价格的短期回落很容易动摇投资者的热情。此外,投机因素和泡沫的存在,也意味着资本市场的关注力往往不稳定,给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鉴于新能源的技术突破往往需要至少几十年的持续投入,要保证有关项目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投资,政府的支持和扶助,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政府不仅要有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意向和规划,还需尽早着手实施有力的推动措施。原因之一是新能源的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几乎每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都面临重大技术障碍,其本身也存在不易克服的缺陷。有关研发工作取得的成果离真正的技术成熟和大规模工业应用仍有距离。尽早着手开发,就意味着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试验不同解决方案,使能源体制的转换尽可能成为一个渐进的过程,降低变化的代价,减小其带来的震动和冲击。



  另一个原因是,任何一种新能源的推广使用,甚至过渡性的能源转换,都涉及配套设施方面的巨大资源投入,需要从一开始就纳入通盘规划。发展中国家其实更应尽早将新能源经济的需要纳入基础建设规划:它们尚未建立起石油经济所需的全套基础设施,因此更有余地及早进行调整,减小投资的浪费,在基础建设方面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目前,提供财政“补贴”是各国政府扶助可再生能源企业的主要手段。这种支持包括向新能源产品的生产者提供资助和税收减免,以及给产品的购买者提供消费补贴和退税等方面的刺激,鼓励更多民众和企业尝试新能源产品。



  补贴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新、旧能源产品在成本和价格方面的差距,从而削减新能源产品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的主要障碍。这对于帮助新能源企业扩大生产,建立支撑新能源工业发展所需的市场规模,是重要的。



  但补贴手段也有缺陷。一般来说,财政补贴的提供不可避免会受到以下变数的影响:政府的财政状况;政策目标的优先次序;民众对新能源的兴趣和热情——其高度往往随油价而变化。如果有关补贴安排带来过大的公共开支负担,它就很难成为长期的承诺。而补贴安排时效过短,或时断时续,其推动新产业发展的效果将有限。以美国的风电业发展为例,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风电业的产量经历过三个周期:每两年起伏一次。原因在于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隔年需重新审议,不利于连贯实施。



  为了减小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之间的价格差距,除了向前者提供补贴,政府还可考虑对后者实施某种“惩罚”,例如征收排放税,让传统燃料的环境成本真正显露出来。实施这类政策可能触及一些工业部门的利益,也可能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价格负担。但这种办法可能更可持续:不增加公共财政的负担,征收的罚款可转用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它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引导健康的能源消费。从长远计,政府至少可以将这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使用,减少对“补贴”手段的过度依赖,增强扶助政策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各国都高度重视推动技术突破。这很有道理:推广新能源的关键在于解决有关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成本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



  但是,片面强调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将政策资源过度集中地投入选定的研发项目,也有可能导致政策失衡:忽视对市场环境和竞争机制等其它重要条件的建设和培育,削弱政策推动的整体效果。



  总之,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包括更有效地推动技术创新,需要有更加平衡的激励政策和高明的政策框架,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参与建设明天的能源体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2025年1-4月,国内炼焦煤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均稳步上升,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进而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下游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炼焦煤价格承压。这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状态,最终促使炼焦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

2025年05月15日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钨矿探明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钨矿储量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达 240 万吨,占全球储量 52%,其余钨资源集中地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分别占比 12%、9%、3%。

2025年05月14日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