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煤价跌跌不休 煤企何去何从

      导读:尽管已经进入传统用煤高峰的四季度,但煤炭价格依然延续着“跌跌不休”的态势。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与会人士认为,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摆脱困境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增加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控制产量,使煤价向理性回归。未来,要建立产业管理部门参与协调、大企业牵头的煤炭产业制衡机制,才能缓解煤炭产业面临的困难

      尽管已经进入传统用煤高峰的四季度,但煤炭价格依然延续着“跌跌不休”的态势。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与会人士认为,对于煤炭企业而言,摆脱困境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增加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通过控制产量,使煤价向理性回归。未来,要建立产业管理部门参与协调、大企业牵头的煤炭产业制衡机制,才能缓解煤炭产业面临的困难

      最新一期(10月28日至11月3日)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379元/吨,再次刷新最低纪录。

      受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煤炭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煤炭开采业已经濒临全面亏损。在艰难脱困的道路上,煤炭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

      煤炭经济形势严峻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经初步季节调整,2015年三季度,煤炭产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0.2%,连续14个季度呈现同比下降趋势;销售利润率为1.3%,比全部工业平均利润率低3.9个百分点。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上,内蒙古伊泰集团董事长张双旺说,面对煤炭产业严峻形势,伊泰集团虽然人员负担不重、工效相对较高,但已经感到十分困难,企业连续运行30年没有亏损的纪录可能会被打破。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党委书记华炜表示,该集团旗下的红柳林矿用工少、产量高、资产负债率低,在诸多方面占尽优势,是代表国内最先进产能的高产高效矿井,目前同样处于亏损局面。可想而知,当前的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有多难。

      “山东省煤炭经济形势在去年持续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今年又急速下行,形势极为严峻。”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表示,当前山东省煤炭销售竞争激烈,价格继续下跌,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面加大。

      产能过剩是主因

      专家认为,导致煤炭产业陷入困境的是产能严重过剩。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副厅长牛建明表示,由于前期重组整合的煤矿进入投产高峰期,今年前9个月,山西省煤炭产业各项指标中只有库存处于增长态势。目前,山西省煤炭库存增加到5000万吨,占全国煤炭企业库存的一半之多。

      福能电力燃料公司董事长陈本佑认为,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但产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产业内部过度竞争,科学的生产秩序难以构建,加之企业数量众多又极为分散,在与下游产业对话的价格策略中,难以形成合力。

      淮北矿业集团董事长王明胜表示,从本质上讲,煤炭产业的困难是供给总量大大超过需求总量,但其背后是由巨大的投资推动,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成本不断上升。煤价跌至目前的境况,煤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已经难以为继。如果任由这一形势继续发展,会使得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垮掉,而引发巨大经济社会矛盾。

      “产能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煤炭产业要彻底摆脱困境,关键是化解产能过剩。”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认为,煤炭产业必须先把减量退出的路子确定下来,发挥好法律法规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产能退出机制。

      乔乃琛说,建议国家层面制定压减目标,根据各省实际逐一下达压减计划指标,并作为当地政府政绩考核指标,实行“产量”一票否决。同时继续严格控制煤炭生产能力增长,暂缓办理核增煤矿生产能力项目,严厉打击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能力,加大煤炭供给总量调控力度。

      华炜表示,煤炭企业应该主动退出落后产能,尤其是效益差、人员负担重的煤矿,要想方设法有序退出。这对缓解产能过剩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企业减少困难程度、改善经营状况。

      建立控产保价机制

      不少专家认为,要扭转煤炭产业的窘迫形势,关键要牵住价格这个“牛鼻子”,千方百计稳住煤炭价格,使煤炭价格向理性回归。

      华炜认为,在产能过剩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之前,煤炭企业应该形成合理控制产量的运行机制。例如,在春节期间,停产关闭2个月,实行每年生产10个月的生产制度,以解决煤炭供给过剩、煤价非理性下跌的问题。

      “煤炭企业困难的本质是价格问题。”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说,虽然目前已经进入传统用煤旺季,煤炭价格依然继续下跌。这与煤炭企业被迫竞相降价的恶性竞争密不可分。不过,降价只会使煤炭市场进入恶性循环,使产业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产业管理部门参与协调、大企业牵头的煤炭产业制衡机制,抵御或缓解煤炭产业面临的困难。

      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邓建玲建议,鉴于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和煤电联动机制的作用,新一轮电价下调或已箭在弦上。如果成行,毫无疑问会再次波及煤炭产业,导致新一轮的煤价下跌。当务之急,应尽快建立煤电价格平衡机制,形成长期稳定的煤电共赢模式,让煤电双方都能健康稳定运行。

      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认为,当前煤炭保价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由政府限定最低的煤炭保护价格,尤其是电煤保护价格,形成以煤炭价值为基础的市场价格;二是煤炭企业可以在《反垄断法》的法律框架内,抱大团组建煤炭价格联盟,避免煤炭价格继续非理性下跌。

      岳福斌建议,组建煤炭价格联盟,可以由大企业牵头,发动众多煤炭企业共同参与;或者分区域、省份分别组织,而后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由此形成简单的价格协议联盟,并逐步完善,建立有力的制约机制;必要时可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实施。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煤炭行业市场分析及未来五年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清洁能源趋势下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一直有着不错的供应,每年甚至有少部分产品可供出口,2024年上半年,我国生物质颗粒燃料产量约为443.6万吨。

2024年12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