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天然气消费趋势延伸,结构性调整未来可期

参考中国报告网发布《2017-2022年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态势及十三五投资方向分析报告
         全球范围天然气储量丰富
         世界范围内天然气主要集中于中东国家,我国天然气储产比处于中游水平。截至2016年底,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达186.6万亿立方米,该储备足以保证52.5年的生产需求。自1996年以来,亚太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占比不断增加。2016年,中国的储产比达到了38.8,高于美国的11.6,也高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

2016年分区域储产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东地区天然气占比20年来稳居第一,2006年其占比峰值高达45.9%,近年来虽然有所下降但2016年仍达42.6%。

1996年世界各主要区域天然气储量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6年世界各主要区域天然气储量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稳步增长,供给不足进口依赖度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6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的23%和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27%。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加了1.80%,天然气产量仅增加0.59%。

2003~2016年世界天然气供需情况(十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全球天然气市场表现相对低迷的形势下,2016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长依然表现强劲,达2086.8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0%。

2003~2016年中国天然气供需情况(十亿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回暖,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放量增长,据BP能源展望预测,中国2015~2035年天然气消费量将增长360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5.4%,同比增长将达186%。
天然气进口依赖度持续攀升,2016年高达36.06%。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目前天然气的国内供应水平,从2010年开始天然气进口数量出现显著提升,对外依存度迅速攀升,这一状况仍在延续。

         过去20年,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能源增长最重要的来源,但随着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能源需求也朝着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发展。随着GDP增速的合理放缓,能源需求的增长率也在放缓,但其能源需求的绝对值仍在稳步提升。

天然气消费占比逐年上升,2016年已达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BP能源展望,在2015~2035年间,中国能源强度年均虽然下降3%,但远快于预期的全球平均水平,到2035年将向美国水平靠拢。

中国能源强度下降但仍高于世界平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能源结构持续调整
         据BP能源展望,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份额到2035年将翻一番,达到11%。中国能源结构持续改进,尽管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消费来源,但其占比不断下滑,而天然气占比不断上升,特别是近十年,天然气消费占比增加了两倍多,2016年达历史性的6.4%。在过去40年里,煤炭提供了我国能源需求的近三分之二,随着结构的调整,高污染型的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下降,下降的份额将被较清洁的能源替代。

世界范围煤炭和石油消费水平相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当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自上而下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升级,天然气重要地位逐日凸显。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2月24日对外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期间的天然气发展状况,并将天然气发展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天然气各主要发展指标确立明确的增长目标,天然气行业整体增长可期。《规划》的出炉代表着我国对调整能源结构的政策决心,即由经济结构变化向低碳清洁能源转型的架构。

十二五、十三五天然气行业发展主要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海上方面,历年来进口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其中亚太地区主要由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提供,澳大利亚对我国的供气量自2013年以来稳步提升,2016年占比超过50%。中东地区主要由卡塔尔提供,供给占比有所下降。

液化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陆路方面,2014年以来较稳定的天然气进口渠道主要为由霍尔果斯口岸接收的中亚管道天然气和由云南瑞丽口岸接收的中缅管道天然气,对比由各国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土库曼斯坦,占比超过80%,集中度较高。

管道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土库曼斯坦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进口贸易方面,我国进口气源多路发展,进口数量多,来源广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俄签订的《中俄东线管道供气购销合同》达成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供气,逐年增加至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因此,我国天然气进口布局上将形成东北(中俄)、西北(中亚)、西南(缅甸)和海上进口LNG四大来源,有效弥补国产天然气不足的局面。

液化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
 

资料来源:中国报告网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2025年1-4月,国内炼焦煤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均稳步上升,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进而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下游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炼焦煤价格承压。这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状态,最终促使炼焦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

2025年05月15日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钨矿探明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钨矿储量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达 240 万吨,占全球储量 52%,其余钨资源集中地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分别占比 12%、9%、3%。

2025年05月14日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