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光模块行业需求变化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图)

       一、5G RAN 架构演进
      BBU、RRU 两级结构演进为 CU、DU 和 AAU 三级。为了对大带宽和低时延等应用提供支持,5G网络需要对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架构进行优化改进。原BBU的非实时部分将分割出来,重新定义为CU(Centralized Unit,集中单元),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任务;原BBU的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将和RRU合并为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BBU的剩余功能被定义为DU(Distribute Unit,分布单元),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

 
图表:5G RAN 功能模块重构示意图
图表:5G 综合承载网架构示意图
 
       二、5G 光模块需求变化
       数量增加&速率升级。5G基站数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对光模块需求的增加,我们这里主要讨论5G RAN架构演进引发传输网对光模块的需求产生的变化。首先是 CU 和 DU 的分离以及云化的网络结构使得光模块数量显著增加。5G 前传预计会延用一个 DU 带 3 个AAU的方案,因此和4G类似同样需要6个光模块。但是 CU 和 DU 分离,使得 5G 传输网增加中传部分,每个 CU 和 DU 之间均至少需要两个光模块来传输数据。

       更为重要地是,由于运营商对未来业务灵活调度等的需求,5G 网络架构必然性的走向了云化趋势、虚拟化趋势。具体来看,为了实现对于网络资源的灵活调度,单个CU会和附近的多个 DU/DU池连接,同样地,CN(Core Network)和CU之间也会增加横向连接。CU 和 DU 之间以及 CU 和 CN 之间的互联使得光模块数目增加 4~8 倍。其次,5G传输网的光模块在速率上也会有一定提升。前传需要升级至10G/25G,经过数据压缩后,中传预计采用10G/25G亦可,回传预计将升级至100G。
       三、5G 光模块市场规模测算
       10G/25G 数量占主导,总体规模有望接近 400 亿元。我们此前已经对基站数目进行过测算,5G 时代三大运营商总计建设828万宏基站、10300万站小基站,下面我们以此结果来对光模块需求总数和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小基站的预测比较容易,假设每个小基站需要两个光模块,即可计算得到光模块的数量和市场规模,本报告主要对宏站及传输网的光模块需求及市场规模进行测算。

       CU 数量测算:首先,假设承载网从核心层(CN)、区域核心(CU)、汇聚层(DU)、基站(AAU)的收敛比为1:2:4:8。根据各个网层的传输速率(DU≈10G/25G,CU≈100G),可以计算出CU/DU的数量比约为1/8~1/20,考虑到一定的冗余性,我们假设CU的数量是
DU数量的1/5。
       网络连接假设:前传部分单个DU连接3个AAU,共需6个光模块;中传CU和附近4个DU池相连;CN和附近4个CU相连。
       速率假设:我们预计前传为 10G/25G、中传依然为 10G/25G(数据压缩)、回传100G。
       价格假设:我们假设2018年10G、25G、100G光模块的价格分别位100元、250元、2000元。随后价格逐步下降。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光模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图表:5G 光模块市场测算关键数据示意图
 

       最终的测算结果显示,宏站光模块需求接近 9000 万只,市场总规模为 295 亿元,小基站的市场总规模为 131 亿元,5G 光模块总体市场规模约为 426 亿元。

       光模块全球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国内厂商开始突破核心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光模块市场的特点就是份额较为分散、格局相对稳定。根据Ovum 2017年最新的数据显示,全球光模块市场依然较为分散,除Finisar以14.8%高居榜首以外,剩余厂商的市场份额都低于10%,其中Lumentum(由JDSU分拆而出)、Broadcom、Sumitomo以8.6%、7%、6.3%的份额分列第2~4位,国内Accelink(光迅科技)排名第五,市占率上升至5.6%。而在全球市场份额前十位厂商中,除光迅外,其余均为美、日企业,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近两年国内光模块厂商发展势头强劲,并逐步通过内生、外延等发展方式,突破光芯片等上游核心技术领域。和国外同行的发展路径相似,国内厂商如光迅科技、昂纳科技(港股)均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掌握了部分光芯片的核心技术,并开始研发用于高速率、长距离传输的高端光芯片。

       2018年1月2日,工信部发布《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指出:中国光通信器件市场约占全球25%-30%左右市场份额,但是我国光通信器件厂商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高端芯片器件自给能力有限,国产化率不超过10%,已成为中国系统设备厂商的瓶颈。光通信器件产业的目标是,确保 2022 年中低端光电子芯片国产化率超过60%,高端光电子芯片的国产化率突破20%;2022年国内企业占据全球光通信器件市场份额的30%以上,有1家企业进入全球前3名等。光纤光缆方面,我国通信光纤技术向超低衰减方向全面升级,到2022 年,我国超低衰减光纤产量在单模光纤总产量的比重提高至 60%以上,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达到 5%,每年参与或主持 1-2 项光纤光缆行业国际标准的制定或修订等。政策扶持方面,争取光电子企业享有与集成电路企业相同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设立国家信息光电子产业创新基金,扶持我国光通信器件领域的若干示范企业,推进拥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产业化。

       光模块成产业链竞争焦点,把握 5G 机遇助力国内厂商实现赶超。从现阶段产业链的竞争态势来看,虽然上游芯片、组件及中游高速光模块依然是美日厂商占优,但是华为、中兴、烽火等为代表的光设备厂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呈上升之势,即设备领域国内占有一定的优势。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设备商未来的竞争格局的走势,在 5G 建设周期,随着国内设备商不断提升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器件厂商也可以借助设备商的领先地位发力高端光模块,实现对国外竞争对手的赶超。
图表:光模块成为产业链竞争的焦点
 
图表:2017 年全球光器件厂商市场份额分布
 

       四、投资建议
       我们看好产品线齐全、掌握光芯片技术、打开高端市场的厂商。5G采用光网络传输承载方案,从RAN、传输到核心网均要用到大量光器件、模块,因此产品线种类越丰富越有望充分受益。此外,从产业链技术壁垒来看,光芯片是器件厂商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的必由之路,我们看好掌握芯片技术的厂商的长期发展前景。而在有产品、有技术以外,我们认为能否打开市场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重点推荐光迅科技(国内光模块龙头,产品线齐全,拥有芯片开发能力,耕耘运营商市场多年)、中际旭创(数通领域高速光模块龙头),关注新易盛、天孚通信、博创科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2025年1-4月,国内炼焦煤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均稳步上升,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进而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下游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炼焦煤价格承压。这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状态,最终促使炼焦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

2025年05月15日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钨矿探明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钨矿储量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达 240 万吨,占全球储量 52%,其余钨资源集中地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分别占比 12%、9%、3%。

2025年05月14日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我国硅基新材料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市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有机硅产量为515.04万吨。

2025年0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