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游资源丰富 下游应用市场持续扩张 我国焦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焦粉是破碎焦炭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5mm的筛下物,作为焦化企业副产品之一,可作为燃料用于冶金、玻璃、陶瓷等行业。焦粉具有几大特点,分别是固定碳含量高、灰分和挥发分含量低、强度高以及来源途径多等。

焦粉特点分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行业产业链方面,焦粉上游主要原材料为焦炭,行业下游主要用作碳吸附材料、清洁燃料、碳材料等。

焦粉行业产业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自2010年后我国焦炭产量整体保持在4亿吨以上,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焦炭产量达到4.48亿吨,同比增长3.94%;2020年中国焦炭产量为4.71万吨,与2019年基本保持不变。

2010-2020年中国焦炭产量及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焦炭产量相比,我国焦粉产量较为波动,在2017年降至近年最低点,随后持续上升,到2018年产量达到1793.4万吨,同比增长3.92%;2019年中国焦粉产量达到188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5.11%;2020年中国焦粉产量稍有下降,为1884.6万吨,同比下降0.02%。

2012-2020年中国焦粉产量及同比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下游应用方面,我国活性炭行业市场持续扩张,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23.7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57.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3.43%;2018年我国活性炭市场规模达到71.44亿元,同比增长24.53%;2019年中国活性炭市场规模达到79.24亿元,同比增长10.92%。

2010-2019年中国活性炭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除了活性炭行业。目前我国焦粉行业下游应用还包括碳分子筛、型焦、制合成气、石墨材料、电极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

中国焦粉行业下游应用

应用行业

简介

碳分子筛

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较为均匀微孔结构的碳质吸附剂,具有与被吸附分子直径相近的楔形狭缝状微孔,能将立体结构大小有差异的分子分离开来。以焦粉为原料制备碳分子筛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廉、技术成熟、工艺过程比较容易等众多显著特点,是目前已知的焦粉高价值利用方向一。用焦粉制备碳分子筛的适宜条件为碳化温度700℃,恒温时间30min,浸渍时间30min。目前碳分子筛广泛应用气体分离、环境保护、石油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加工、药物精制等领域。

活性炭

活性炭是一种以石墨微晶为基础的无定型结构,包括二维有序的微晶和一维不规则交联六角形空间晶格。石墨微晶厚度约0.9-1.2nm,宽度约2-2.3nm,单位较小,这种结构决定了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微孔结构。发达的微孔结构和较高的比表面积的结构,决定了活性炭具有较强的物理吸附能力;同时因为表面存在大量的含氧基团,决定了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能力。废弃焦粉的活化是活化剂与焦粉颗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形成丰富孔结构的过程。制得的活性炭与煤制活性炭相比具有产品得率高、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等特点,产品可用于净水处理、除味、脱色、吸附等方面,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市场竞争力强。

型焦

型焦是由煤粉、焦粉等型焦用料加压成型煤,再经过氧化、炭化等后处理制成的一种形状规则、块度均匀的新型焦炭。使用焦粉制备气化型焦具有众多优点,如原料来源广泛、配入量大、成本低廉等,相对于焦粉单纯作为燃料燃烧更加清洁高效。

制合成气

焦粉可以通过黏结剂制成型焦,然后再气化为合成气。用于生产发生炉煤气或水煤气的型焦称为气化型焦。

石墨材料

焦粉是一种能石墨化的碳材料,在 2500℃其石墨化度可达90%,焦粉石墨化过程会发生碳原子结构重组,同时大多数杂质元素也能被有效除去,所以焦粉在热处理过程中其碳含量会逐渐增加,同时石墨化程度也在相应增加。

电极材料

刘朗等以焦粉为原料制备了一种低电阻率碳材料,其电阻率为1.55.0μΩm。这种材料不仅充分发挥了焦粉的性能,而且有效利用了碳资源,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焦粉制备的纳米碳管,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材料,实验表明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24Ah/g,可逆容量达到73.7%,说明焦粉制备的纳米碳材料具有稳定的充放电性能,可以作为优良电极材料的原材料。煤基焦粉是作为制备锂离子电极阳极材料的理想碳源之一,也是实现焦粉高附加值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催化剂载体

以工业焦粉作为催化剂载体,将活性组分Ni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得到含质量分数8%Ni的焦粉负载型Ni催化剂,使用XRDH2-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活性评价,可以发现焦粉负载型Ni催化剂对CO2重整焦炉煤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另外,实验表明减小空速有利于增加反应停留时间,使得催化剂活性位点与原料气充分接触,进而提高了反应活性;而降低粒径能够较好地消除内扩散效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J)


          更多深度内容,请查阅观研报告网:
        《2021年中国焦粉行业分析报告-产业竞争格局与发展规划趋势
        《2019年中国焦粉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运营态势与发展商机研究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政策驱动需求增长 生物航煤SAF产业前景广阔

政策驱动需求增长 生物航煤SAF产业前景广阔

2023年中国的航空燃料消费量为3469万吨,恢复到了2018年的水平。2024年航空燃料消费量超过2019年的水平,达到3820万吨,同比增长10.1%,较2019年增长4%。

2025年05月19日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我国煤炭消耗保持高位 煤炭产业能源结构性转型持续推进

2025年1-4月,国内炼焦煤煤矿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量均稳步上升,市场供应量随之增加,进而对价格构成了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下游钢材市场需求的减少导致了炼焦煤价格承压。这种市场供需的不平衡状态,最终促使炼焦煤市场价格出现下滑。

2025年05月15日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2025年钨精矿供应继续缩紧 稀缺性成就钨精矿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国钨矿探明量持续增加,使得国内钨矿储量保持增长,2024年中国钨矿储量达 240 万吨,占全球储量 52%,其余钨资源集中地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等,分别占比 12%、9%、3%。

2025年05月14日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BC电池行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 国内已企业逐步扩产BC技术路线

近两年新投产的N型太阳能电池产能多为TOPCon产能,2024年TOPCon电池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占据绝对主流位置。BC电池有望随着头部厂商产能落地,渗透率将提高。

2025年05月06日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2025年将成中国人形机器人“元年”,或推动稀土永磁材料需求将大幅增长

除了工业机器人以外,人形机器人对钕铁硼的需求更具想象空间,单个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钕铁硼将达到 3.5kg/台,观研天下预计2025-2032年国内机器人数量需求总量将接近1000万台,对汝铁硼的需求将超过3万吨,这对我国稀土行业下游需求的增长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2025年03月10日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全固态电池技术迭代驶入快车道 产业化进程加速

受制于技术发展因素,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定时间。首先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是介于液态锂离子与全固态锂电池之间的电池类型,目前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齐头并进,半固态电池成本及技术难度低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实现装车,产业化进程稍快于全固态电池。

2025年03月06日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氢能产业发展提速 交通及电力领域具备潜力

我国制氢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华东和华北地区,以煤制氢技术为主。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3533万吨,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其中煤制氢产量达到1985万吨,占比56%;其次为天然气制氢,占比21%。

2025年02月17日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2025年01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