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 专硕受追捧! 社科类报考热度高居不下

        很多同学因为增强就业竞争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等原因,在毕业后纷纷加入考研大军。因此,考研报名人数每年都以较大幅度增加,2019年增幅达21.85%,在此基础上,2020年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增长17.59%,达到341万人。

2013-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再看录取人数和报录比,尽管录取数每年也在增加,但幅度远达不到报名增长幅度,所以也导致竞争愈加激烈。数据显示,2020年录取人数接近99.4万人,报录比高达3.43;伴随2021年考研大幅扩招,参考人数或突破400万人。

2013-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及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2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录比走势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2020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874万人,考研人数341万,考研人数相对毕业生人数的占比从2016年的23.14%逐年提升到2019年的39.02%。

2016-2020年高校毕业生、考研人数对比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2020年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考研占比预测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另外,从本科院校来看,考研人以非“双一流”考生居多,占比83%左右,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双一流”高校。

2020年双一流、非双一流考研人数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如果这次考研失败,有29%左右考生选择脱产考研,42%左右考虑边工作边考研,还有29%放弃考研,也就是说有71%的同学选择二战或三战。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过,在考研热度居高不下的同时,考研弃考率也有所上升,甚至一些地方或者高校弃考率超过10%以上。举个例子,比如2019年在广东省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约11%。

2019年广东省硕士研究生实际参考人数与缺考人数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社会对专硕认可度不断提升、高校专硕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考研人因为专硕有助于就业、考试难度低于学硕、竞争压力小等原因,纷纷将目标视线由学硕转向专硕。根据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专硕招生占总招生人数仅15.9%,而在2018年占比已达近58%。

2009-2018年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具体到省份来看,2015年湖北省报考专硕人数为45819人,占比45%,到了2019年,报考人数达到86934人,占比60%以上。

2015-2019年湖北省报考专硕人数对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各学科特点不同,学生是否选择专硕有较大差异。目前在专业学位硕士报考热门专业中,工程专业学位在招生规模中占比最高,其次是工商管理,第三是临床医学。除此之外,教育、公共管理、法律、会计等热门专业学位均榜上有名。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中热门专业排名情况

排名

专业名称

1

工程专业

2

工商管理

3

临床医学

4

教育

5

公共管理

6

法律

7

农业

8

艺术

9

会计

10

翻译

11

金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专业报考上,冷热不均现象明显,管理类、法学类等社科专业报考热度远高于工科类专业。比如苏州大学2019年报考的热门专业中,十个有两个是理工科类专业,即化学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其他均为社科类专业。

2019年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又比如大连理工大学以工科见长,社科类专业比较薄弱,但是仍出现社科更受欢迎的现象。在2019年各院系硕士报录比中,建设工程学部3.3:1,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报录比2.8:1,能源与动力学院报录比2.6:1,相比之下社科类学院报录比更高,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7.3:1,外国语学院6.2:1,管理与经济学部5.3:1。

2019年大连理工大学各院系硕士报录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目前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人口占比上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人口博士比是发达国家的近5倍,人口硕士比是其近3倍。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加速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需求愈加迫切,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会继续扩大。

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博士、硕士数比

国家

博士

硕士

GDP

人口

(千人)

GDP

与博

士比(%

GDP

与硕

士比(%

人口

博士

比(%

人口

硕士

比(%

(2014)

54070

754475

174190

318860

3.22

0.23

5.90

0.42

2013

6456

51990

17867

35160

2.77

0.34

5.45

0.68

(2015)

22780

168435

28400

64450

1.25

0.17

2.83

0.38

(2015)

29218

124943

33500

81770

1.15

0.27

2.80

0.65

(2014)

13675

122426

28300

66200

2.07

0.23

4.84

0.54

(2015)

8627

77093

12400

23490

1.44

0.16

2.72

0.30

(2015)

15684

71301

41200

127090

2.63

0.58

8.10

1.78

(2015)

13077

81664

13900

51070

1.06

0.17

3.91

0.63

(2015)

58113

632726

108600

1374620

1.87

0.17

23.65

21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WYD)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202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行业前景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前景研究》。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项政策出台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市场发展 我国民办高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多项政策出台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市场发展 我国民办高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得益于我国适龄人口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经济收入提升下民办高校作为高校补充力量承接力较多的公办高校学生的外溢,民办高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截止2024年我国民办高校市场规模达到2587亿元,保持增长。

2025年11月17日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积极信号释放 我国AI自习室行业正呈“高扩张、低盈利”特征

科技赋能教育创新积极信号释放 我国AI自习室行业正呈“高扩张、低盈利”特征

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超过60%的学生和职场人士愿意为拥有beplay下载软件 辅助学习功能的自习室支付更高的费用。2024年我国AI自习室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350.6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206.9亿元。

2025年10月31日
“全民运动”下我国体育赛事运营行业关注度逐步提高 市场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

“全民运动”下我国体育赛事运营行业关注度逐步提高 市场竞争激烈且同质化严重

体育赛事是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积极提倡“全民运动”理念,民众对各项体育赛事关注度逐步提高,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两种渠道的消费方式也使得整个市场的供给足以与市场需求持平,整个规模稳步上升。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体育赛事市场规模大幅缩小,2021年开始回升,2024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69亿元。

2025年08月09日
我国儿童乐园行业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儿童乐园行业处于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儿童基数庞大叠加教育观念改变下人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娱乐活动的多样性,我国儿童乐园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刺激供给端不断发展,我国儿童乐园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儿童乐园行业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14万家。

2025年06月05日
中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发展分析:需求逐步恢复 办学学费或将持续上涨

中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发展分析:需求逐步恢复 办学学费或将持续上涨

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出现下滑,但随着经济环境改善,中外合作办学需求逐步恢复,2024年,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行业市场规模为247.54亿元。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留学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及市场机会分析:低龄留学和在职人员成热点

我国留学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及市场机会分析:低龄留学和在职人员成热点

近年来我国在留学服务领域的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15-2023年投资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2%。留学服务的市场还有较大的进步和提升空间,行业的技术、营销网络、品牌、产品、服务等多方面还需要通过投资来促进,预计未来行业的投资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行业的投资增速将保持一定速度增长。

2025年03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