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化学药物、蛋白质药物相比,多肽药物不仅兼具两者的稳定性较好、纯度高、质量可控等一些特性,而且具有蛋白药特异性强、生物活性高等特点。
药物
|
传统化学药物
|
多肽药物
|
蛋白质药物
|
相对分子质量
|
≤500
|
500-10000
|
≥10000
|
稳定性
|
好
|
较好
|
差
|
生物活性
|
较低
|
高
|
高
|
特异性
|
弱
|
强
|
强
|
免疫原性
|
无
|
无/低
|
有
|
纯度
|
高
|
高
|
较低
|
成本
|
低
|
高
|
更高
|
多肽药物适应症广泛,涉及的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类等,其中,针对肿瘤的药物数量最多,占比近19%。

从制备方法上来讲,多肽类药物的制备目前主要有化学合成、基因重组和从动植物中提取三种方法。从动植物提取的多肽纯度不够,且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基因重组获得的多肽纯度中等,且成本高;化学合成获得多肽的方法主要有固相合成与液相合成两种,产品纯度高,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难度较大,因此成本较高。目前,提取多肽以化学合成为主,全球上市的多肽药物中90%以上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
技术指标
|
动植物提取
|
化学合成
|
基因重组
|
|
液相合成
|
固相合成
|
|||
多肽长度
|
长
|
小于15个氨基酸
|
10-50个氨基酸
|
长
|
研发投入
|
低
|
中
|
中
|
高
|
产品纯度
|
低
|
高
|
高
|
中
|
产量
|
低
|
中
|
高
|
高
|
生产成本
|
低
|
高
|
中
|
低
|
生产效率
|
低
|
中
|
中
|
高
|
非天然氨基酸和机构修饰
|
难
|
低
|
低
|
难
|
虽然多肽作为药物的开发史较短,但发展却十分迅速,近十年成为市场开发的热点。目前,已有60多种肽药物获得FDA的批准,600多种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和临床前试验。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及医疗开支的增加,营造的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推动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的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仅限于3-5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且不含提取的多肽混合物及多肽疫苗),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2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37.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5%。由于在2016年之后,国家开始医保控费,最畅销的几类多肽药物被列为辅助性用药而重点监控,加上医改的深化,生长抑素类似物也受到波及,2017年开始我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不敌全球增速。


我国多肽药物起步较晚,多肽提取水平不高。目前,国际上多肽长度最多已达到40个氨基酸,而国内多数企业只能合成10个氨基酸以内的多肽,能达到20、30个氨基酸的企业还较少。
国内从事多肽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多数以多肽原料药和 CDMO/CRO 业务为主,且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随着多肽药物良好的市场表现,除外企进入国内布局外,国内以海王生物、丽珠集团、长春高新为龙头的药企也在跨界布局,并且诞生了中和药业、誉衡药业、信立泰、中肽生化等以多肽药物研发生产为主的特色企业。
公司
|
当前融资及轮次
|
业务范围
|
海南中和药业
|
C轮
|
多肽类、核苷酸药物研发,已开发注射用生长激素、注射用胸腺五肽等
|
中肽生化
|
A轮
|
多肽类新药和仿制药的原料药研发
|
凯莱英
|
已上市
|
多肽类药物高级中间体和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
海王生物
|
已上市
|
投资在福药扩产及多肽药品产业化等项目
|
信立泰
|
已上市
|
化学、多肽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
|
誉衡药业
|
已上市
|
多肽药物的研发及生产
|
丽珠集团
|
已上市
|
与中晟全肽合作研发消化、抗肿瘤等领域的多肽先导化合物
|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长春高新、凯莱英、海王生物、信立泰、丽珠集团、誉衡药业营业收入分别达63.99亿元、20.83亿元、287.5亿元、21.3亿元、79.26亿元、22.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0亿元、5.06亿元、2亿元、2.68亿元、14.22亿元、6.58亿元。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 2021年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调研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未来规划分析 》。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