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自我精神暗示、补充食物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扩展社会交往、经颅磁刺激(TMS)、磁性劫持疗法、深部脑刺激等。
抑郁症治疗的方法
|
|
药物治疗
|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
|
(2)二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
|
|
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又分为可逆性和非可逆性两种,可逆性以吗氯贝胺为代表,非可逆性以苯乙朋为代表,由于该类药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
|
心理治疗
|
现代医学比较认同的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即积极主动与患者谈心交流取得患者信赖,针对病情不同的病人采取相应的不同形式的心理疗法。
|
自我精神暗示
|
需要患者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然后学会每当产生一个抑郁的错误认识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
|
补充食物营养
|
多吃富含丰富维生素b含量丰富的食物,像粗粮、鱼等。
|
加强体育锻炼
|
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的孤独感。
|
扩展社会交往
|
心理专家鼓励患者走出家门,积极投入到各项社会性集体活动中,这对放松心情,忘掉抑郁很有帮助。
|
经颅磁刺激(TMS)
|
TMS可能是那些没有回应抗抑郁药的选择。
|
磁性劫持疗法
|
磁性劫持疗法(MST)是使用强磁场来触发在大脑中的受控发作的实验过程。效果类似于ECT的效果。
|
深部脑刺激
|
是一种侵入性外科手术,其中在特定脑区电极植入递送靶向电流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
电休克疗法(ECT)
|
在ECT中,电流通过大脑。在麻醉下进行,该过程被认为影响神经递质在您的大脑中的功能和作用,并且当其他治疗不起作用时通常立即缓解甚至严重的抑郁症。ECT通常用于没有得到更好的药物,不能采取抗抑郁药的健康原因或有高自杀风险的人。
|
其中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治疗抑郁药物通常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及其它类抗抑郁药物。

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抗抑郁药物销售额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抗抑郁药物销售额为852034万元,预计202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到**万元左右。

二、利好因素分析
1、 政策利好发展
近年来为推动行业发展,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抑郁症医药相关政策。例如2016年3月,全国人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规划提出应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2020年9月,国家卫健委在《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中,要求2022年试点地区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等。
政策名称
|
发布部门
|
发布时间
|
主要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标纲要》
|
全国人大
|
2021/03/13
|
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完善创新药物、疫苗、医疗器械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促进临床急需境外已上市新药和医疗器械尽快在境内上市
|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
国家卫健委
|
2020/09
|
要求2022年试点地区对抑郁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抑郁症就诊率提升50%、治疗率提高30%,非精神专科医院医师对抑郁症识别率提升50%等。
|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公布<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和<2020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的公告》
|
国家医疗保障局
|
2020/08/17
|
药品目录调整分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及目录内西药和中成药,符合条件的药品目录外西药和中成药,经审核通过后纳入拟新增范围,符合条件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可以纳入2020年药品目录调整范围。2020年药品目录调整分为准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谈判和竞价、公布结果5个阶段
|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2020/02/25
|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到2025年,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意见指出:做好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受理与审评,通过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年本)》
|
发改委
|
2019/10/30
|
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和生产,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满足我国重大、多发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药物首次开发和生产,药物新剂型、新辅料、儿童药、短缺药的开发和生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连续反应、系统控制等技术开发与应用,基本药物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原料药生产节能降耗减排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
国家统计局
|
2018/11/07
|
根据该产业分类,生物医药产业下的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制造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国办发[2018]20号)
|
国务院
|
2018/03/21
|
提出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仿制药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以需求为导向,鼓励仿制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的药品,鼓励仿制重大传染病防治和罕见病治疗所需药品、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药品等。提出加强仿制药技术攻关,将鼓励仿制的药品目录内的重点化学药品、生物药品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列入国家相关科技计划;按照鼓励新药创制和鼓励仿制药研发并重的原则完善知识产权体制。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更多的药品核心知识产权、原始知识产权、高价值知识产权。加快药品研发、注册、上市销售的国际化步伐,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
|
2017/05/16
|
继续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研制完成30个左右创新性强、防治重大疾病、市场前景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针对重大疾病防治或突发疫情等用药需求,研制完成20-30个临床急需和具有市场潜力的重大品种,并切实解决产业化技术瓶颈问题,依托重大品种研制,突破制约新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新药创制的科技制高点
|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发[2016]67号)
|
国务院
|
2016/12/19
|
进一步提出推动化学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加速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实现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推动临床紧缺的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药物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质量升级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2016/10/25
|
提出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
|
全国人大
|
2016/03/16
|
提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将已上市创新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优先列入医保目录”。规划提出应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有效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疾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
|
国务院
|
2016/03/05
|
明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对象范围: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确定参比制剂遴选原则;并明确规定药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应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
|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
|
国务院
|
2016/03/04
|
主要目标包括到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90%以上重大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紧张状况有效缓解。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位列主要任务
|
《中国制造2025》
|
国务院
|
2015/05/19
|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针对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要求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
|
2、抑郁药患者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注重缓解自身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使得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根据资料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而我国有超过9500万的抑郁症患者,接近了一亿人。此外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及12个月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对此,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到2020年左右,抑郁症将成为我国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抑郁障碍更将成为中国疾病负担位居第一的疾病。
3、抗抑郁症药物正在逐渐丰富
自1959年美国研制并上市了世界上首个抗抑郁药物丙咪嗪以来,全球就不断研发并上市抗抑郁症药物。到目前全球已上市抗的抑郁药物累计有60多种,包括米那普仑、伏硫西汀、维拉佐酮、Brexpiprazole、Brexano lone等。
药物名称
|
上市时间
|
适应症
|
研发药企
|
Brexano lone
|
2019年
|
产后抑郁
|
Ligand
|
Brexpiprazole
|
2015年
|
精神分裂、重度抑郁
|
大冢、灵北
|
米那普仑
|
2013年
|
重度抑郁
|
Forest Laboratories
|
伏硫西汀
|
2013年
|
重度抑郁
|
武田、灵北
|
维拉佐酮
|
2011年
|
重度抑郁
|
Forest Laboratories
|
阿戈美拉汀
|
2009年
|
重度抑郁
|
施维雅
|
地文拉法辛
|
2008年
|
重度抑郁
|
Alembic
|
去甲文拉法辛
|
2008年
|
抑郁、重度抑郁
|
辉瑞
|
度洛西汀
|
2004
|
重度抑郁、广泛性焦虑
|
礼来
|
帕罗西汀
|
2003
|
重度抑郁
|
Synthon
|
西酞普兰
|
2002
|
重度抑郁
|
灵北
|
阿立哌唑
|
2002
|
双相狂躁症、重度抑郁
|
大冢
|
喹硫平
|
1997
|
双相I型狂躁症、双相精神障碍、抑郁
|
阿斯利康
|
氯胺酮
|
1997/2019
|
重度抑郁、疼痛
|
辉瑞
|
瑞波西汀
|
1997
|
抑郁症
|
Pharmacia
|
米那普仑
|
1996
|
抑郁、纤维组织肌痛
|
Pierre Fabre
|
文拉法辛
|
1993
|
抑郁、广泛性焦虑症
|
惠氏
|
舍曲林
|
1992
|
抑郁、强迫症、焦虑症
|
辉瑞
|
氯米帕明
|
1989
|
惊恐障碍、抑郁、强迫症
|
Mallinckrodt
|
西酞普兰
|
1989
|
抑郁
|
灵北
|
氯西汀
|
1986
|
抑郁、强迫症焦虑症
|
礼来
|
氟托西泮
|
1986
|
抑郁、睡眠障碍、焦虑症
|
Ni honGeneric
|
安非他酮
|
1985
|
抑郁
|
葛兰素史克
|
氟伏沙明
|
1983
|
抑郁、强迫症
|
Solvay
|
马普替林
|
1980
|
抑郁
|
诺华
|
国内方面,受市场需求增加,抗抑郁症相关药物也加速研发,也使得产品正在逐渐丰富。根据资料显示,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医保目录中,有关抗抑郁药物有23个,包括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文拉法辛、帕罗西汀、度洛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米氮平、氟西汀、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等。
4、人均医疗支出不断提升
随着居民对健康意识的不断重视,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在医疗领域支出也在逐年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15元,增长19.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

三、不利因素
1. 对抑郁症的认知不足
目前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不足是抗抑郁药物发展最大的障碍,抑郁症的概念在国内普及程度较低,抑郁症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的重视;对抑郁症认知错误,导致坚持接受正规治疗的患者较少。
2. 医疗资源匮乏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病医院中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工作人员数量为32585人,中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量为1650家,但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重视度不够导致诊疗质量也不高。同时2018年中国精神科门诊达5.35亿人次,抑郁症患者门诊量每年增长20%以上,精神医疗资源极度匮乏。
3. 跨国外企占市场主导地位
目前国内抗抑郁市场以辉瑞、灵北、礼来为代表的外企约占90%的市场份额。但现阶段以华海药业、科伦药业、康弘药业、京新药业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一致性评价及带量采购政策下,正逐渐从“以仿制为主,凭一致性评价抢占更多原研药市场份额”向“仿创结合,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开辟更大增长空间”转变,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例如华海药业利用海外制剂转报国内优势实现一致性评价弯道超车,其中已有盐酸帕罗西汀片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舍曲林以正常口服化学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流程在进行相关申报工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按照共线生产转报国内也已在审评审批中,抗抑郁药物贮备较为丰富。
4、 成本上升与药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压力
随着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不断加强,医药企业面临环保压力不断上升,环保设施支出增加和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政府一系列药品价格调控政策的实施和仿制药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药品整体的价格水平呈下降趋势,医药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四、发展趋势
预计随着就诊率、治疗率的提升,我国抗抑郁药物市场扩容确定性高,抗抑郁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存在及严重性,井开始重视精神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这些因素使得精神科医疗服务市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报告订购咨询请联系:
电话:400-007-6266 010-86223221
客服微信号:guanyankf
客服QQ:1174916573
Email:sales@chinabaogao.co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