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功能饮料行业欠监管 市场竞争混乱 脉动销售困难

中国报告网相关市场调研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法国食品巨头达能近日公布财报显示,2016年销售额达219.44亿欧元,同比增长2.9%。在旗下各业务板块中,鲜乳制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生命早期营养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5%;医学营养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4%;饮用水和饮料业务销售额同比增长2.9%。

  达能也提到,“不考虑中国地区,(饮用水和饮料)业务整体表现为同比增长在5%-10%之间。在中国,脉动销售额在四季度同比取得增长,受到市场转型中库存调整的影响,全年有所下降。”并称,“这一转型在2017年将持续,达能将继续通过有针对性的投资,致力于保护市场份额,确保未来增长,同时保护脉动的盈利能力。”

  对于脉动销售额具体下滑及“市场转型中库存调整影响”情况,达能并未在财报中说明。自从2003年上市以来,脉动在瓶装功能饮料市场就一直占据较大份额,2010-2015年销售数据行业领先,2015年终端销售达98亿元。难怪在业绩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达能自曝脉动在去年“卖不动”会引发业内的重点关注。

  有分析人士认为,脉动在2015年销售数据火爆,但压货压得也比较厉害,这才造成去年下半年开始渠道压力加重。尽管达能公司新推出几个口味,但整体销售表现并不是很好。

  华商报记者昨日走访西安多家超市和便利店发现,不同口味的脉动销售周期并不一致。在南二环一家超市摆放的脉动中,多数口味生产日期都在今年,但也有部分脉动是去年11月生产的。“卖的最快的是青柠等几款经典品种。”含光路一家便利店的店主则表示,有的口味容易压货。

  功能饮料竞争者众多

  功能饮料,大致分为提神和补充体力为诉求的能量饮料和补充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决策报告》显示,2009-2015年间,我国功能饮料行业零售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3.11%,零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59%。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饮料品牌关注。华商报记者发现,目前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功能饮料,除了有老牌的红牛、佳得乐、还有农夫山泉的尖叫、娃哈哈的激活π维生素、达利食品的乐虎、统一海之言、东鹏特饮等等多达十余种,单瓶(罐)售价也集中在3元至7元这个区间内,用竞争激烈甚至行业乱斗来形容都不为过。

  还有更多竞争者在加入战团。仅在去年,就有可口可乐将旗下“鬼爪”引入中国市场,中粮集团也在12月推出了与荷兰饮料企业研发的新型功能饮料bigbang;目前正被商标使用权到期所困扰的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也计划在今年推出新品:战马。

  北京营销专家李志起认为,我国饮料业已成为一个成熟行业,碳酸、果蔬汁、瓶装水、牛奶/酸奶、即饮茶、功能饮料等六种类型的饮料构成了市场基本格局。其中又以定位年轻化的功能饮料领域颇有潜力。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在功能饮料市场中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甚至为了蚕食市场而打价格战的现象。

  行业标准欠缺亟待规范

  功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但在业内眼中仍是风口上的品类。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我国功能饮料零售量将达到150.37亿升,零售额将达到1635.28亿元。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认为,功能饮料还将有所作为,只不过如何解决新生代消费者对品牌的喜新厌旧是一个关键,“这就要看企业是如何去做了。”

  规范“功能标准”、突出健康理念或是一个方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饮料行业整体运行报告》显示:饮料行业的消费群体、消费理念及消费习惯正在发生转变,近年来健康型饮料比重不断上升,而碳酸类饮料的比重却在下降。中国质量协会今年初发布的《2016年饮料行业整体综合满意度指数报告》也显示,大健康概念将是饮料行业的主流趋势。

  “不少功能饮料还谈不上是非常健康的饮品。”陕西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乔志敏告诉华商报记者,由于国内目前还缺乏对功能饮料的衡量标准,所以各品牌饮料中的主要成分不仅有维生素、电解质、钠、钾,还有咖啡因和牛磺酸,甚至过多的糖分和能量。究竟适合哪些人群消费者是很难辨别的。

  此前就有实验称,喝1瓶某品牌功能饮料需要持续慢跑14.5分钟,才能完全消耗掉其中的能量。采访中,也有不少市民表达对功能饮料是否健康的疑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部分功能饮料含糖量较高,儿童饮用有可能不利于身心发育。普通成年人虽然受影响不大,但也并不适合在没有运动的情况下饮用。该专家建议,功能饮料不仅应通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来培育饮用习惯,关键是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行业标准,如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适合某类人群、某类人群不宜”等字样。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代糖行业:市场可分三个竞争梯队 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凭借营收优势处第一梯队

我国代糖行业:市场可分三个竞争梯队 金禾实业、晨光生物凭借营收优势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代糖行业主要可分为三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金禾实业、晨光生物,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保龄宝、百龙创园、华康股份、三元生物、莱茵生物,营业收入在5亿元到5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为其他企业,营业收入在5亿元以下。

2025年11月12日
北美领跑全球IP食品市场 中国市场逐渐崛起 本土企业加速布局

北美领跑全球IP食品市场 中国市场逐渐崛起 本土企业加速布局

全球市场来看,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全球IP食品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IP食品市场规模为3765亿元,其中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占据47.33%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日韩,占19.07%;中国占9.40%。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我国软饮行业:线下仍为主要销售渠道 细分市场集中度分化明显 即饮咖啡市场最为集中

市场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软饮已逐渐成为日常消费产品之一,近五年我国软饮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软饮行业市场规模达12502亿元,同比增长7.56%,占全球软饮市场约12.7%。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我国乳制品行业:液体乳和奶粉为主流产品 市场呈双寡头竞争格局

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乳制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的为伊利,占比为30.2%;其次为蒙牛,市场份额占比为25.9%;第三为光明,市场份额占比为10.1%。整体来看,2024年伊利和蒙牛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5%,行业呈现双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

2025年09月25日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大 企业整体集中度较高

从各种类市场份额占比来看,我国果汁行业低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最高,为74%;其次为中浓度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19%;第三为浓缩还原果汁,市场份额占比为5%;而非浓缩还原果汁、冷压果汁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5%、0.5%。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我国植物奶行业多元化竞争格局加速形成 豆乳、椰汁领跑细分市场

大豆是植物奶的常见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豆奶类植物奶产品。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农业经济、食品加工及饲料工业中占据关键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65.24万吨,同比减少0.9%,但仍然连续三年超2000万吨。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固态复合调味料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2025年H1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分化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复合调味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265亿元,同比增长7.8%。

2025年09月03日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奶酪行业: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三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再制奶酪为主流产品

我国奶酪行业中妙可蓝多2023年市场占有率为25.3%,百吉福市场占有率为17.8%,伊利为10.1%,乐芝牛为6.4%,安佳为4.8%,卡夫食品为4%。

2025年08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