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上海医药否认与第一医药合并传言

        导读:上海医药否认与第一医药合并传言,上海国资委改革再一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而作为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两大药企上海医药和第一医药整合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早在2009年就传出可能整合的消息,但截止到目前,双方都未透露出“联姻”的意向。

        时近年末,各地国资整合风云再起。日前,传闻已久的兰生集团和东浩集团合并终于成为现实,并由此打响了“上海国资整合”第一枪。而更早之前,包括百联集团、上实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久事集团、上海华谊集团等在内的多家上海国资旗下公司进行人事调整,这也被认为是在为国资整合让路。上海国资乃至各地国资整合这盘大棋将如何下?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希望通过前瞻和解读,提供有益的价值参考。
        公司回应称,“对于此次国资委改革,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国企效率。如何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上海国资委改革再一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而作为上海国资委旗下的两大药企上海医药和第一医药整合的消息再次甚嚣尘上。值得注意的是,二者早在2009年就传出可能整合的消息,但截止到目前,双方都未透露出“联姻”的意向。
        上海医药相关负责人向采访人员表示,目前没有相关政策推出,“现在也没有这方面的考虑”。而第一医药并未作出回应。
曾被寄予重组厚望
        2008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由上实集团控股并重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药集团”)。2009年10月,上药集团重组方案出炉。此次重组采用换股吸收合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等手段,吸收合并上实医药、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上市公司,形成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医药”),同时将上实集团(含上药集团)73.85亿元医药资产注入上海医药,实现上实集团医药业务的整体上市。
        2010年3月,重组后的新“上海医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恢复交易,原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两家上市公司正式退市,上海医药成为上实集团唯一医药业务平台。
        与此同时,市场也开始猜测作为上海市医药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医药能否也加入到新上药集团。
        资料显示,第一医药隶属于百联集团。有业内人士认为,第一医药是唯一一块尚未进入新上药的市属医药国资资产,且与百联集团的超商百货主业关联不大,在新上药定位明晰且加速国资盘整的大背景下,第一医药被划拨到新上药,存在可能性。
此外,在新上药重组方案出台前,上实医药将贡献公司利润40%的联华超市股权转让给百联集团。而这被外界普遍视为上药和百联两家大型国企资产置换的重要一步。
        上海医药:暂无整合可能
        但四年过去了,外界所期待的上海医药与第一医药整合一事仍未见任何眉目。
        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上海国资委改革一事再次提上日程。作为上海市医药国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医药和第一医药能否借助这一次机会实现整合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而有外界传言,上海医药或将成为上海市国资委唯一医药平台。
        12月12日,上海医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述传闻已经为时多年,但公司目前产业链结构较为完整,将来即使发生的话,也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而非政策指导的方式。“所谓市场化方式,就是以买资产的方式收购”。
尽管被外界看好,但二者终究没有“联姻”。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认为,二者整合也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主要是两者都属于上市公司,如果进行整合要通过证监会的审批;另外,这可能是国资委在整合上海医药过程中故意留下这段尾巴,用来对照重组后上海医药的发展,为其他国企改革提供借鉴。
        意不在此?
        “2009年的重组之后,公司的产业链已经较为完整。”据上述上海医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海医药的主营业务主要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产业链相对较为完整,未来可能考虑的是国际化发展,做大做强。“所以目前没有重组整合的打算”。
        “对于此次国资委改革,公司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国企效率。如何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上述负责人向采访人员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医药与第一医药未能整合,或可从二者目前的发展来看。
        2011年5月,上海医药圆满完成H股发行,共募集资金净额154.9亿元港币,上海医药由此成为内地首家“A 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
        而据第一医药披露的信息,公司的主营业务分别是医药零售和批发经营,主营业务地区主要是上海地区销售。
        此外,上海医药今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0.88亿元,同比增长10.13%;公司医药服务业务中,医药分销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02.68亿元,同比增长14.43%;药品零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48亿元,同比增长9.83%.而第一医药今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为,总资产8.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30万元。

        行业调研报告:中国医药工业市场格局调研与盈利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一次性胆道镜行业:波士顿科学占据近五成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正加速崛起

我国一次性胆道镜行业:波士顿科学占据近五成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正加速崛起

随着一次性内镜的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广泛采纳一次性内镜,其应用已从单一领域扩展至胆道、支气管、输尿管等多个临床场景。我国一次性胆道镜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0.1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0.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9.9%。

2025年10月18日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我国CDMO行业:竞争格局呈三个梯队 其中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等处第一梯队

从行业竞争梯队来看,位于我国CDMO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药明康德、凯莱英、药明合联、九洲药业、皓元医药,这些企业在相关业务具有一定经验,在研发上实力较强;位于行业第二梯队的企业为益诺思、金斯瑞生物、毕得医药等;位于行业第三梯队的企业为雅本化学、和元生物、东曜药业等。

2025年09月30日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化疗药物市场 植物生物碱与抗代谢药主导国内市场

亚太地区从2015年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化疗药物市场。2024年全球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35.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235.75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70.31%;欧洲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1.68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9.45%;北美地区化疗药物市场规模为38.06亿美元,占整体规模的11.35%。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我国抗代谢药行业:卡培他滨片主导细分市场 齐鲁制药、恒瑞医药占市场较大份额

在销品牌数量来看,近年来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呈增长走势。2024年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有121种,较2023年增加11种;2025年一季度我国抗代谢药在销品牌数量达到130种。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奇正藏药、云南白药、羚锐制药销售额稳居前三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天然草药治疗方法的认可度提升,更倾向于选择副作用小的中成药贴膏剂,进一步拓宽了中成药贴膏剂的市场需求,庞大的市场需求带动我国中成药贴膏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4年我国中成药贴膏剂行业市场规模达140亿元,占药用贴膏剂市场整体规模的65.34%。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我国依达拉奉行业: 集采影响下销售额进一步下降 市场集中度较高

作为处方药,依达拉奉的流通高度依赖医疗机构。其使用需经医生诊断开具处方,且医保报销政策多与院内购药绑定,这共同决定了医院是我国依达拉奉销售的核心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医院数量达3.9万个,同比增长1.7%,我国医院数量持续增加对依达拉奉的需求也逐步扩大。

2025年09月16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 国内药企加速布局 临床冲刺提速

小核酸药物作为行业核心赛道,市场热度持续升温。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呈强劲增长态势,销售额从2020年的29亿美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的51亿美元。

2025年09月10日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动物疫苗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动物疫苗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我国动物疫苗上游原材料参与企业有源培生物、中海生物技术等企业等;包装产量及生产设备参与企业有正川股份、山东药玻、楚天科技等。中游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参与企业主要有生物股份、中牧股份、海利生物、瑞普生物、科前生物、普莱柯等。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