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需求扩张 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等金属为基础材料,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温合金按合金基体元素可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其中镍基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80%;按制备工艺可分为变形高温合金(牌号GH)、铸造高温合金(等轴晶--牌号K、定向柱晶--牌号DZ和单晶--牌号DD)、新型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牌号FGH)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牌号JK))三大类;按强化方式可分为固溶强化、时效强化、氧化物弥散强化和晶界强化。

高温合金是指以铁、镍、钴等金属为基础材料,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温合金按合金基体元素可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高温合金,其中镍基高温合金应用范围最广,占比达80%;按制备工艺可分为变形高温合金(牌号GH)、铸造高温合金(等轴晶--牌号K、定向柱晶--牌号DZ和单晶--牌号DD)、新型高温合金(粉末高温合金(牌号FGH)和金属间化合物高温合金(牌号JK))三大类;按强化方式可分为固溶强化、时效强化、氧化物弥散强化和晶界强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际上高温合金的研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英美俄等国家展开。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温合金行业运营现状研究与发展战略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高温合金起步较晚,初期以仿制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已建立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核工业、玻璃制造等多个重要工业领域。2015-2020年我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由78亿元增长至187亿元,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军用航空发动机内生需求规模巨大,将带动高温合金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56亿元。

国际上高温合金的研制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在英美俄等国家展开。我国高温合金起步较晚,初期以仿制为主,经过长期发展已建立较为完备的产品体系,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力、冶金、石油化工、核工业、玻璃制造等多个重要工业领域。2015-2020年我国高温合金市场规模由78亿元增长至187亿元,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军用航空发动机内生需求规模巨大,将带动高温合金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856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当前我国从事高温合金研究生产的企业主要分为以钢研高纳、中国航发北京航空研究院(北京航发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三耐)等为代表的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转型的企业,中国航发下属发动机主机厂和中航工业、中航科技等集团内部从事精密铸造或锻造业务的相关企业、特钢企业以及新兴冶金企业四类。由于行业存在较多壁垒,我国高温合金行业从业者数量相对较少,行业产能增长以现有厂商扩产为主,缓慢扩充的产能与高速增长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我国高温合金行业参与者分类

类别

代表企业

特征

依托科研院所技术转型企业

钢研高纳、中国航发北京航空研究院(北京航发院)、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中科三耐)

长期承担国内合金技术研发任务,具备深厚的技术积累,与下游需求单位紧密合作,具备生产较小批量、结构复杂的特定型号高端产品能力

中国航发下属发动机主机厂和中航工业、中航科技等集团内部从事精密铸造或锻造业务的相关企业

-

主要为各大主机厂和其他集团单位提供配套服务

特钢企业

抚顺特钢、宝钢特钢

在冶金方面具备较强技术实力,通常具备大规模生产能力,能够生产批量较大的合金板材、棒材和锻件

新兴冶金企业

图南股份、万泽股份等

近年开始涉及高温合金领域,主要是在特定型号高温合金材料或某一产品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为2.76万吨,需求量为4.82万吨;2020年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为3.3万吨,需求量为5.5万吨。从集中度看,2020年国内12家主要高温合金企业理论产量共计约1.87万吨,12家企业总产量占比为56.7%,行业集中度不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为2.76万吨,需求量为4.82万吨;2020年我国高温合金产量为3.3万吨,需求量为5.5万吨。从集中度看,2020年国内12家主要高温合金企业理论产量共计约1.87万吨,12家企业总产量占比为56.7%,行业集中度不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趋势看,高温合金多元下游及广阔后市场支撑长期稳定性,在广阔后市场,高温合金企业有望强者更强,其底层驱动力在于规模化成本优势和先发高技术经验积累。

从趋势看,高温合金多元下游及广阔后市场支撑长期稳定性,在广阔后市场,高温合金企业有望强者更强,其底层驱动力在于规模化成本优势和先发高技术经验积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2025年08月15日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钢铁行业一直是供给侧“反内卷”先锋。2011-2015年,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以及钢铁产能的无序释放,钢铁行业供给过剩幅度逐年显著。为化解产能过剩,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产能利

2025年08月11日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玻璃基板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能源成本的通胀压力。显示玻璃基板涨价潮来袭,根据数据,2023 年下半年和 2024 年下半年,主要玻璃基板制造商分别将玻璃基板价格上调了超过 10%。2024 年Q3、2024 年Q4玻璃基板价格分别上涨 3%和7%。

2025年08月09日
刀具行业:下游风电、汽车市场扩张驱动发展 中低端实现自给自足、高端仍依赖进口

刀具行业:下游风电、汽车市场扩张驱动发展 中低端实现自给自足、高端仍依赖进口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被誉为“工业牙齿”,在全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刀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水平,更是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在机械加工中,切削加工占据着高达90%的工作量,而高效先进的刀具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降低10%-15%的生产成本。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调

2025年08月04日
硬质合金刀具行业:机床数控化带动市场快速增长 钨价持续高位运行带来成本压力

硬质合金刀具行业:机床数控化带动市场快速增长 钨价持续高位运行带来成本压力

近年来,受益我国制造业高端转型发展,我国机床数控化率实现了快速提升,从而也带动了硬质合金刀具市场快速增长。据统计,2015-2024年我国机床数控率从30%增长到51%。2023年我国硬质合金刀具市场规模约为334.5亿元,2019-2023年CAGR约为12.57%。

2025年07月29日
氧化铝行业:高纯氧化铝需求拉动效应显现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区域结构持续优化

氧化铝行业:高纯氧化铝需求拉动效应显现 企业成本压力增大 区域结构持续优化

目前全球95%氧化铝用于电解铝冶炼和生产,用作其它用途的仅占比5%。2024年全球电解铝产量达6800万吨,按单吨电解铝消耗1.92吨氧化铝计算,对应冶金级氧化铝需求1.31亿吨。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眼镜镜片材料行业分析:市场增量发展空间大 光学树脂类材料将备受青睐

我国眼镜镜片材料行业分析:市场增量发展空间大 光学树脂类材料将备受青睐

随着镜片材质的更新迭代、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全球眼镜镜片材料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眼镜镜片材料市场规模已达16.24亿美元,预计2031年全球镜片材料市场规模达28.96亿美元。

2025年07月24日
铂金价格狂飙下或迎复苏曙光 全球或进入短缺时代 中国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

铂金价格狂飙下或迎复苏曙光 全球或进入短缺时代 中国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

铂金(Platinum,简称Pt),又称白金,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白色贵金属。当下,已沉寂多年的铂金市场正迎来历史性转折。进入2025年5月,受黄金价格波动的影响,铂金价格飙升,部分头部品牌的铂金报价甚至已经高达500元每克,与年初相比上涨了40%-50%左右。2025 年5月,国内各大金店铂金价格区间为 300-465

2025年07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