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碳素行业进入企稳缓增阶段 未来将逐渐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炭和石墨材料是以碳元素为主的非金属固体材料,其中炭材料基本上由非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而石墨材料则是基本上由石墨质碳组成的材料。不仅是石墨,同时也包含金刚石、富勒烯、卡宾所有的含碳材料都称为碳素材料。

一、全球发展情况

近年,多个新兴领域的发展驱动着全球范围内碳素行业持续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炭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9.74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炭素行业最主要的区域市场,份额达到46.12%。

近年,多个新兴领域的发展驱动着全球范围内碳素行业持续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炭素行业市场规模约为99.74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是全球炭素行业最主要的区域市场,份额达到46.1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国内市场发展情况

1市场规模

碳素行业的整体效益于2017年快速回温,销售收入在2018年达到479亿元,实现利税209亿元、利润154亿元。2019年-2020年,碳素行业整体效益“降温”,此后便进入了企稳缓增阶段。2022年中国我国碳素行业销售收入(中国碳素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收入统计)为达到了440.18亿元,2023年为389.64亿元。

碳素行业的整体效益于2017年快速回温,销售收入在2018年达到479亿元,实现利税209亿元、利润154亿元。2019年-2020年,碳素行业整体效益“降温”,此后便进入了企稳缓增阶段。2022年中国我国碳素行业销售收入(中国碳素行业协会会员企业收入统计)为达到了440.18亿元,2023年为389.6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规模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由于其优良特性,在很多特殊领域是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替代不了的特殊材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我国的石墨电极、炭电极、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类、炭糊类、特炭类在全球无论产能还是产量都位于前列。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1-12月我国碳素制品产量达到了742.7万吨,较2019年増长178.36万吨。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由于其优良特性,在很多特殊领域是任何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替代不了的特殊材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业。我国的石墨电极、炭电极、预焙阳极和阴极、炭块类、炭糊类、特炭类在全球无论产能还是产量都位于前列。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1-12月我国碳素制品产量达到了742.7万吨,较2019年増长178.36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由于其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碳素行业的销量快速增长,2023年碳素制品销量达到了671.01万吨。

碳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工业,由于其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航空航天、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碳素行业的销量快速增长,2023年碳素制品销量达到了671.01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向高端化和多样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碳素材料将逐渐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高性能碳素材料如碳纤维、炭/炭复合材料等将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碳素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碳素行业将不断研发新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例如,石墨烯、炭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正处于突破阶段,有望在未来带来更大的市场应用。

2技术创新推动研发新材料,生产效率提升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beplay下载软件 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beplay下载软件 化程度,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保投入,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通过绿色生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回收利用废旧碳素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上下游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推动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行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中国粉末冶金行业分析:新能源与航空国产化驱动 百亿市场迈向高端制造新蓝海

汽车作为粉末冶金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粉末冶金技术以其近净成形、材料利用率高、可制造复杂零件等独特优势,在汽车轻量化、节能减排、性能提升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技术的发展,粉末冶金市场应用正从传统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向电驱动系统、电池结构件、传感器等新领域高速扩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相

2025年09月08日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钠离子电池带来需求增量 金属钠行业市场价格上扬 国产规模与技术优势突出

当前全球金属钠消费集中于靛蓝粉和医药中间体领域,分别占比55%、34%;金属钠还可作为原子能反应堆的冷却剂以及钠-硫电池的负极材料,这两个新兴领域的需求空间正逐渐打开。

2025年08月30日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精密冷锻件行业:汽车领域需求增长动力十足 三重壁垒构筑稳定竞争格局

数据显示,2021年国外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达91.3万吨,我国乘用车冷锻件需求量为43.0万吨,提升空间达48.3万吨。考虑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地,国内汽车市场复苏及整车价格战愈演愈烈,我国乘用车冷锻件替换动力十足,需求量将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82.4万吨,与国外的应用差距将逐渐缩小。

2025年08月23日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我国高碳铬铁行业总供给下降 产能“南弱北强” 市场企业竞争“一超多强”

近年来,在家电、轨道交通、建筑装饰等下游市场共同推动下,我国不锈钢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产量持续上升,为高碳铬铁行业提供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全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已从2020年的3013.9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944.11万吨。2025年1-6月,产量继续保持良好增势,达到2016.86万吨,同比增长5.17%。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我国铜加工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行业盈利承压及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向深加工转型

资源端匮乏,产业优势集中于铜加工行业。2024 年,我国铜精矿产量受限于原料储量等因素,仅占全球总产量的7.8%;而我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1.3%,阴极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 51.7%,铜加工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7.9%。

2025年08月15日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反内卷”提出 我国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进入产业优化新阶段 部分企业宣布减产

钢铁行业一直是供给侧“反内卷”先锋。2011-2015年,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以及钢铁产能的无序释放,钢铁行业供给过剩幅度逐年显著。为化解产能过剩,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优化产业结构并提高产能利

2025年08月11日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涨价潮来袭+中国自主技术进入快车道 全球显示玻璃基板行业供给结构进入崭新阶段

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玻璃基板企业利润受到严重影响,纷纷上调产品价格以应对能源成本的通胀压力。显示玻璃基板涨价潮来袭,根据数据,2023 年下半年和 2024 年下半年,主要玻璃基板制造商分别将玻璃基板价格上调了超过 10%。2024 年Q3、2024 年Q4玻璃基板价格分别上涨 3%和7%。

2025年08月09日
刀具行业:下游风电、汽车市场扩张驱动发展 中低端实现自给自足、高端仍依赖进口

刀具行业:下游风电、汽车市场扩张驱动发展 中低端实现自给自足、高端仍依赖进口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被誉为“工业牙齿”,在全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刀具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水平,更是制造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例如在机械加工中,切削加工占据着高达90%的工作量,而高效先进的刀具能够显著提升加工效率,降低10%-15%的生产成本。伴随我国产业结构的调

2025年08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