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洛酮糖甜度与蔗糖相似,热量更低
D-阿洛酮糖(D-psicose)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无花果、小麦、玉米等植物中的功能性单糖。阿洛酮糖存在液体、粉体、晶体三种主要形态,其特性与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阿洛酮糖主要形态特征或应用
形态 |
特征或应用 |
液体 |
形态多为浓度50%-70%的浓缩溶液,溶解性极佳(25℃时100g水可溶解291g),适合直接添加到碳酸饮料、植物基饮品等液态产品中,2025年国内获批后,预计在饮料领域形成一定的替代,其优势是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工业化批量添加。 |
粉体 |
形态经干燥粉碎制成,流动性好,适用于烘焙预混粉、固体饮料等混合加工场景,但需添加防结块剂,生产能耗较高。 |
晶体形态 |
通过多级结晶纯化获得,纯度可达99.5%以上,稳定性最强,能与食材发生美拉德反应,特别适配高端烘焙、功能性糖果及特医食品,不过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蔗糖相比,阿洛酮糖具有显著优势:甜度达蔗糖的70%,热量却仅为蔗糖的0.3%,且甜度曲线、容积特性与蔗糖高度接近,尤其能与食物中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这一特性使其在烘焙食品的色泽改善和风味提升上表现突出。目前,其应用已覆盖面包、蛋糕等烘焙产品,碳酸饮料、混合咖啡等饮品,以及口香糖、冷冻乳制品、医疗食品等多个领域,凭借稳定的理化性质适配复杂食品加工场景。根据数据,2020年全球阿洛酮糖下游市场中食品占比55%,饮料、医药等其他领域分别占比 37%、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动物实验显示,它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餐后血糖波动,同时通过抑制脂肪合成酶活性、提高脂肪氧化速率,减少体内脂肪堆积,呈现剂量依赖效应。此外,其抗氧化特性可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甚至能减缓胰岛β细胞纤维化,对2型糖尿病具有潜在干预价值。这些功能使其不仅适用于普通减糖食品,还为特医食品、保健品提供新原料。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我国阿洛酮糖已经获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阿洛酮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当前,阿洛酮糖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认可。例如,美国FDA于2011年将其列为GRAS物质,2019年又将其排除在“添加糖”标签统计范围外;日本、韩国、澳新等国也已批准其应用。而我国审批历程始于企业技术攻关,中粮集团自2017年起开展酶制剂研发,2023年相关酶制剂获批;2025年7月2日正式批准其作为新食品原料,标志着我国在功能性代糖领域实现技术自主与标准接轨。
我国阿洛酮糖行业获批流程
时间 |
获批历程 |
2020年 |
国家卫健委首次受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开启审批之路。 |
2023年5月 |
国家卫健委批准“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作为食品工业用酶制剂新品种,打破技术壁垒,为后续审批奠定基础。 |
2024年3月、10月 |
先后批准两类酶制剂,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链条。 |
2025年3月21日 |
启动行政许可征求意见,公开征集社会意见至4月20日,标志审批进入最后阶段。 |
2025年7月2日 |
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正式批准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允许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或酶转化法生产,应用于饮料、烘焙、特医食品等20类食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中国市场或将进入爆发期
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32.83百万美元增至2024年的203.56百万美元。随着各国政策进一步开放,叠加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市场增速预计进一步提升,预计2030年全球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到544.82百万美元。而2025年政策落地后,中国市场预计进入爆发期,预测2030年中国阿洛酮糖市场规模将达1.173亿美元,占全球25%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