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竞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技术护城河。
1、我国锂电池行业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量化、快速充放电和长寿命的特征,被广泛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系统、航空航天领域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锂电出货量实现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锂电池行业出货量从2017年的81GWh到2023年增长至 886GWh,年均复合增速为48.99%,增速涨势迅猛。到2024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1175GWh,同比增长32.6%。预计2025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接近1500GWh,未来两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8.1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锂电池行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盈利能力仍然较低
不过,尽管我国锂电池行业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
在盈利能力方面,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锂电池行业增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18-2020年增速总体回落;二是2021-2022年的高增长阶段;三是2023-2024年,营收增速持续回落,为近年来的最高值。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但2024年国内锂电池行业净利润为1101.4亿元,同比下降22.02%,净利润增长中位数为-30.19%。净利润变化趋势整体分为三个阶段:2018-2019年锂电池行业净利润增速持续回落,其中2019年净利润出现少有的亏损;二是2020-2022年净利润恢复为正且增速持续提升,与营收呈现高度正相关;三是2023-2024年,行业净利润同比持续负增长,主要由于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业链价格同比显著下滑,企业竞争加剧致盈利回落。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2022-2024年,我国锂电池行业盈利能力也持续回落,其中销售毛利率2024年回落至18.49%、销售净利率2024年回落至4.89%,盈利能力下降主要系行业产能持续释放,行业竞争显著加剧,多因素导致行业价格整体承压。
3、锂电池细分领域产能持续释放,行业呈现出强烈的结构性过剩
此外,受到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领域高景气游戏,近两年来国内锂电池行业产能加速扩张,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比如,2025年1月碳酸锂产能超196万吨,同比增长70%,2025年5月进一步提升至214.86万吨,环比2025年1月增长9.45%,2025年1月负极材料产能467.5万吨,同比增长40.94%,2025年5月为492.5万吨,环比2025年1月增长5.35%;2025年1月,碳酸锂、氢氧化锂、三元材料和电解液开工率均在40%以内;但2025年5月开工率有所提升,其中钴酸锂、三元材料、氢氧化锂、负极材料等提升较为显著。
2023年1月-2025年5月我国锂电池行业细分领域产能及增速情况
细分领域 |
2023年1月 |
2024年1月 |
2025年1月 |
同比增速(%) |
2025年5月 |
较2025年1月增速(%) |
碳酸锂(万吨) |
65.94 |
115.48 |
196.3170.00214.86 |
9.45 |
|
|
氢氧化锂(万吨) |
51.55 |
59.95 |
69.65 |
16.18 |
74.65 |
7.18 |
钴酸锂(万吨) |
12.55 |
13.10 |
19.92 |
52.06 |
20.52 |
3.01 |
三元材料(万吨) |
94.71 |
155.93 |
170.06 |
9.06 |
171.06 |
0.59 |
磷酸铁锂(万吨) |
172.55 |
508.70 |
563.00 |
10.67 |
565.00 |
0.36 |
负极材料(万吨) |
155.39 |
331.69 |
467.50 |
40.94 |
492.50 |
5.35 |
隔膜(亿㎡) |
150.62 |
235.62 |
340.42 |
44.48 |
340.42 |
0.00 |
六氟磷酸锂(万吨) |
23.73 |
35.53 |
39.29 |
10.58 |
39.39 |
0.25 |
电解液(万吨) |
213.24 |
461.89 |
545.69 |
18.14 |
555.74 |
1.84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相关资料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电池需求总量大约在1200-1500GWh左右。根据主要电池厂公布的规划,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可能突破3000GWh,规划产能是全球预计需求的2倍以上,即便只有部分产能落地,过剩局面也已注定。
具体来看,锂电池产能过剩呈现出强烈的结构性特征,即高端产能紧缺,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甚至,许多企业宣布的产能是规划中的总数字,但真正建成投产、并且能稳定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有效产能”要打折扣。进入更深层次分析锂电池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前期资本疯狂涌入,地方政府也积极招商,导致投资过热,规划远超实际需求;二是,技术迭代产生的“潮汐效应”,技术路线快速变革(如从三元转向铁锂、4680大圆柱电池的兴起),使得旧产线可能尚未完全收回成本就被新技术淘汰,变成了过剩产能;三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经过爆发式增长后,增速逐步回归理性,而产能建设有其周期性,当新产能集中释放时,需求侧却未能同步跟上;四是,即使市场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头部企业为了抢占未来市场份额、维持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依然必须继续扩产,这也属于一种“囚徒困境”式的竞争策略。
综上,这也说明我国锂电池行业发展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竞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技术护城河。
我国锂电池产能过剩的解决方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