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我国绿茶产量、内销量及出口量均保持增长,但收益端承压明显:产值、内销额与内销均价同步下滑,出口价格更是自2022年起便进入持续走低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新式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绿茶消费开辟了重要增量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与消费边界。
1.绿茶占据着我国茶产业核心地位,品种丰富
绿茶作为我国产量最高、消费规模最大的茶类,始终居于茶产业的核心地位。2024年,全国绿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58.88%,产值贡献率达63.21%。同时,绿茶也是我国品种最丰富、名茶最集中的茶类,依据加工工艺与产品特性的差异,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蒸青四大类。其中,炒青绿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蒙顶甘露等;烘青绿茶有黄山毛峰、安吉白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晒青绿茶以滇青、陕青、川青等为代表;蒸青绿茶则主要有恩施玉露、仙人掌茶等。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2.绿茶产量增速与产值增速出现分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绿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近年来,得益于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国家与地方政府对绿茶种植产业的政策支持,我国绿茶产量持续增长,并自2023年起增速逐步加快,于2024年突破200万吨,达206.03万吨,同比增长6.53%。不过,产量增长的同时,绿茶产值却呈现反向变动,2024年其产值约为2033.9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30%,产量增速与产值增速出现一定分化。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3.新式茶饮行业持续壮大,为绿茶消费为开辟了重要增量空间
绿茶因未经发酵的工艺特性,最大程度保留茶叶天然香气与营养成分,既是大众青睐的健康饮品典型代表,也是新式茶饮品牌偏好的基底茶。据《中国茶叶》调查,2024年夏季,10个新式茶饮品牌小程序在售的297款含茶产品中,32.32%使用茉莉绿茶作为基底,另有19.19%直接以绿茶为基底,凸显绿茶在新式茶饮领域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我国新式茶饮行业持续壮大,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840.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54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83%。新式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绿茶消费开辟了重要增量空间,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与消费边界。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绿茶内销市场:销量上涨,但价格和销售额下滑
近年来,我国绿茶内销量总体呈现稳中有升态势,2024年达到131.72万吨,同比增长2.16%,这一增长得益于多重因素驱动:健康理念普及让消费者更认可绿茶天然营养特性,日常饮茶与礼品茶消费场景持续扩容;新式茶饮行业常将绿茶作为基底茶,推出多款热门产品,带动原料需求并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茶文化推广活动提升优质绿茶影响力,同时线上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降低购买门槛,线下门店精细化运营满足不同需求,共同释放内销潜力。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2024年我国绿茶内销额呈现下滑态势,约为1950.46亿元,同比下降1.41%,主因内销均价下跌——当年内销均价148.08元/千克,同比下降3.49%,均价降幅覆盖销量增幅,最终导致内销额下滑。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观研天下整理
5.绿茶出口量上升,但均价持续下跌
在我国绿茶的国际贸易格局中,进口与出口呈现显著“一弱一强”的特点。从进口端来看,我国绿茶进口规模始终保持低位,2024年进口量仅为1.06万吨,且价格走势承压——2020-2024年期间,绿茶进口均价整体呈现下跌态势,从4.29美元/千克下滑至1.6美元/千克,有限的进口规模叠加价格下行,使得进口端对国内绿茶市场的整体影响相对较小。
绿茶在出口端的表现则与进口量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绿茶长期占据我国茶叶出口的核心地位,2024年其出口量在全国茶叶出口总量中的占比更超过85%,是我国茶叶走向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另一方面,2020-2024年我国绿茶出口量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从29.34万吨增长至32.39万吨;进入2025年后,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仅1-7月累计出口量就达到20.47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8.79%,出口增长势头尤为显著。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关总署等、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出口价格表现仍有压力:自2022年起,绿茶出口均价持续下跌,2025年1-7月约为3.25美元/千克,较2024年同期小幅下滑2.94%,出口端尚未摆脱价格层面的制约。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关总署等、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