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多频段天线成为基站天线行业主流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天线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发展趋势预测

       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主要是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交换子系统(N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MS)四部分组成。其中,基站子系统负责管理无线资源,用于传送信号和用户信息,保障固定网络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连接,主要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基站天线属于其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TS)。

       广义的基站是基站子系统(BSS),以GSM 网络为例,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ST)和基站控制器(BSC)。狭义的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狭义的基站设备包含三部分:基带处理单元、射频处理单元、天馈系统。天馈系统主要就是馈线和天线。

       基站天线的主要作用是基站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能量转换器。在信号发送过程中,调制后的射频电流能量经基站天线转换为电磁波能量,并以一定的强度向预定区域(手机用户)辐射出去;接收过程中,用户信息经调制后的电磁波能量,由基站天线接收,有效地转换为射频电流能量,传输至主设备。基站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移动通信的质量。

       基站天线主要由辐射单元、移相器、馈电网络和安装组件组成,是用户以无线方式与基站设备连接的信息出(下行、发射)入(上行、接收)口,是载有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能量转换器。在已有的天线中,无论是基站还是移动终端,天线都是充当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中间件。

 

       虽然基站天线仅占单一基站价值的2%左右,但是天线的增益、覆盖方向、波束、可用驱动功率、天线配置、极化方向等都会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的性能。

       同一款基站天线由多种设计方案来实现,设计方案涉及到天线的四部分:辐射单元(对称振子或贴片)、反射板(底板)、功率分配网络(馈电网络)和封装防护(天线罩)。

 

       按照功能,通信天线可分为网络覆盖天线、通信传输天线和终端天线。其中,基站天线属于网络覆盖天线。

       一般而言,基站天线按照频段划分。其可划分为WCDMA、CDMA2000、TD-SCDMA 天线、FDD-LTE、TDD-LTE 天线以及包含上述多个制式的多频多端口天线。只工作在一种制式的天线为窄频宽天线,两种工作制式的为宽频带天线,三种以上工作制式的成为超宽频带天线。基站天线工作频段具体分配情况如下(为了方便展示,我们将频段按照所属制式整理):

 

       天线按照电磁波辐射方向划分,主要有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定向天线通过金属反射板,使天线在水平面的辐射具备了方向性,适用于扇形小区;全向天线在同一水平面上辐射强度是相等的,适用于全向小区。

 

       按照磁化方向划分,主要有双极化和单极化;按照极化方向划分,主要有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垂直/水平极化、±45 度正交极化。

 

       双极化天线是由极化彼此正交的两根天线封装在同一天线罩中组成的,采用双线极化天线可以大大减少天线数目,减少天线占地空间,降低成本。

 

       除了电磁波辐射方向、极化方式,基站天线的性能参数还包括天线工作频段、辐射参数、半功率波束宽度、水平面波束宽度、垂直面波束宽度及电下倾角精度、前后比、天线增益、交叉极化比、波瓣宽度、下倾方式、天线的前后比、端口间隔离度等。

       从2G 到4G,移动基站天线经历了全向天线、定向单极化天线、定向双极化天线、电调单极化天线、电调双极化天线、双频电调双极化到多频双极化天线,以及MIMO 天线、有源天线等过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几乎用的都是全向天线,当时的用户数量很少,传输速率较低,仍属于模拟系统。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引领我们进入蜂窝时代,这一阶段的天线逐渐演变成方向性的,一般波瓣宽度包含60°和90°以及120°,以120°为例,即有三个扇区。八十年代的天线以单极化天线为主,并开始引入阵列概念。从形式上看,现在的天线和第二代的天线非常相似。

       1997 年,开始出现双极化天线(±45°交叉双极化天线),成为了3G 和4G的主要潮流。

       到了2.5G 和3G 时代,出现了多频段天线,系统趋向于复杂,例如GSM、CDMA等需要共存。多频段天线在这一阶段成为主流,也是天线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v到了2013 年,首次引入MIMO(多入多出技术)天线系统,并逐步从单一天线发展成阵列天线和多天线。

       从基站的构造上来看,移动基站天线经历了一体化宏基站天线、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模块分离、MIMO 天线、有源天线、Massive MIMO 等发展阶段。

 

       在2G/3G 时代,天线多为2 端口,如GSM 天线、CDMA 天线、LTE-FDD 独立2 端口天线。到了4G 时代,随着MIMO 技术、多频段天线的大量使用,铁塔上的天线出现越来越多的端口,如LTE-FDD 独立4 端口天线、LTE-FDD6端口双频天线、LTE-TDD8 端口天线等。随着C-RAN 网络结构的演进,RRU拉远,还会有隐形天线出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xz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数据中心快速升级利好全球MPO光纤连接器行业发展 中国厂商营收猛增、产能仍待扩张

近年来,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呈现出强劲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最大下游市场——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伴随数据中心传输速率的升级,高速光模块用量大幅提升,配套 16/24 芯 MPO、32/48 芯 MPO 用量增长,预计2029年全球MPO光纤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超60亿美元。

2025年07月07日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政策推动我国电线电缆行业洗牌 企业在高性能领域加速布局 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配套产业,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电线电缆应用于电力、能源、交通、通信、工程建筑等多个行业,其中电力电缆和电气装备电缆是最主要的细分领域。

2025年06月27日
数据流量爆发推动我国超导电缆行业规模化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 市场迎来较大机遇

数据流量爆发推动我国超导电缆行业规模化应用 国家高度重视 市场迎来较大机遇

在目前全球AI技术产业化加速推进、国内数字经济政策加速落地等多重因素催化下,数据流量以及电能消耗加速上升,作为数据流量的管道光纤光缆以及输电通道的电缆建设将同步加速,推动超导电缆规模化产业应用。

2025年06月20日
我国信关站行业分析:低轨卫星加速组网释放大量需求 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我国信关站行业分析:低轨卫星加速组网释放大量需求 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我国通信卫星星座均提出大规模的卫星发射计划。目前,国内卫星通信星座主要包括由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星网(GW)星座,和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公司主导的千帆星座(G60)。

2025年06月17日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下游应用多点开花 国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得益于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应用潜力的不断挖掘,我国光纤激光器的下游应用呈现“多点开花”的繁荣态势,并持续向新兴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光纤激光器行业发展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58亿元,预计2015年达到190亿元。

2025年06月11日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高精度定位正泛在化发展 北斗与低空经济融合带来机遇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行业高精度定位正泛在化发展 北斗与低空经济融合带来机遇

进入2024年以来,随着国家加快推进北斗优先应用和北斗产品国产化替代,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同比增长7.3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

2025年05月22日
我国空天信息行业分析:政策+遥感卫星产业带来旺盛需求及发展机遇

我国空天信息行业分析:政策+遥感卫星产业带来旺盛需求及发展机遇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数字地球行业发展的顶层规划日益完备。而《“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与12个重点领域相结合,促进空天信息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2025年05月21日
卫星通信行业持续探索与突破 政策支持下中国市场取得显著进展 低轨成竞争焦点

卫星通信行业持续探索与突破 政策支持下中国市场取得显著进展 低轨成竞争焦点

卫星通信萌芽于1945年,经过几十年的持续探索与突破,卫星通信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带来卫星通信爆发式需求,以及卫星通信在国防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政府不断加大对卫星通信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内卫星通信取得显著进展。

2025年05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