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市场前景广阔 LCD产业正加速向大陆转移

  一、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片是液晶模组的重要构成部分

  液晶模组一般由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构成,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自发光,所以必须提供外加光源以达到显示效果,而背光模组就是液晶面板实现图像显示的光源 提供器件。

液晶模组的构造图
 

  背光模组通常由背光源(CCFL或LED)、反射膜片、导光板、扩散膜片、增亮膜片 及外框等组件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将CCFL或LED提供的“点光源”或“线光源”,透过层层光学膜提高发光效率,并转化成高亮度且均匀的面光源。近年来,随着液晶模组成本降低及结构简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上也陆续推出了兼具扩散膜和增亮膜功能的微透镜 光学膜(Microlens Film)和具有更好增亮效果的双增亮膜(Reflective Polarizers或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以满足不同的液晶模组设计需求。

  光学膜(增亮膜、扩散膜及反射膜)作为背光模组的核心元件,在背光模组成本中 占比高。以42寸TFT-LCD(LED)电视为例,光学膜占背光模组成本的37%,同时背光 模组占液晶模组的47%,故光学膜合成本合计占液晶模组总成本的17%左右,是液晶模 组的重要构成部分。

4.2寸TFT-L(LED)电视背光模组成本分布
 

  二、液晶模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显示:近年来,受益于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 LCD产业蓬勃向前发展,液晶模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全球液晶模组需求统计及预测(单位:亿片)
 

  根据DisplaySearch统计及预测,至2020年全球液晶模组市场需求将达到34.38亿片, 较2011年增加8.28亿片,增长率为31.72%。与液晶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一致,液晶模组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移动电脑、手机等终端消费电子领域。

  三、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市场需求将随着液晶模组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增加

  作为液晶模组的重要构成部分,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片市场需求将随着液晶模组的 市场需求波动而变化。根据DisplaySearch统计及预测,随着全球液晶模组市场需求的持 续增加,全球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片的市场需求也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预计到2017年, 全球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用光学膜片市场需求将达到7.20亿平方米,较2013年增加1.56 亿平方米,增长27.76%,其中反射膜、扩散膜、增亮膜、微透镜光学膜和双增亮膜的市 场需求分别将达到1.84亿平方米、1.84亿平方米、2.04亿平方米、0.76亿平方米和0.71亿 平方米。

全球TFT-(LED)背光模组用光学膜市场需求统计及预测(万平方米)
 

  四、我国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市场前景广阔

  1、我国在LCD各领域的市场地位日益提升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6-2022年中国液晶显示器产业专项调研及十三五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已成为LCD电视、电脑、beplay下载软件 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消费大国,根 据国家工信部《2013年电子信息产业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 入12.4万亿元,折美元计算,占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超过50%。在硬件产品制造方面, 我国手机、计算机和彩电等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4.6亿部、3.4亿台和1.3亿台,占全球出货量比重均在半数以上。同时,我国部分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需求规模已为全球第一,我国在全球LCD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LCD产业产能正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

  当前LCD产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基本涵盖了整个 产业链。中国大陆LCD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LCD面板产能已超过日本,居 世界第三。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内地市场需求强劲、国外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及中国政 府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低世代LCD生产线开始向中国大 陆转移,诞生了我国第一批中小尺寸LCD面板生产企业。进入2007年后,LCD面板产业 向我国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全球各LCD面板企业为抢占我国市场以及成本方面的考 量,纷纷在我国投资建设高世代LCD面板生产线,同时,京东方、TCL、天马、龙腾光 电、南京熊猫等国内厂商也争相斥资建设高世代LCD面板生产线,LCD面板产能逐年增 加,占全球产能比重逐年提高。

  液晶模组方面,近年来,三星、LG、友达、奇美、夏普、中华映管、瀚宇彩晶等全球主要的面板制造企业陆续在我国建立模组制造基地,模组制造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国外大厂纷纷建立模组制造工厂的同时,国内电视企业也开始向上游产业链延伸,海 信、TCL等国内一线电视厂商也陆续投资建立了模组生产线,国内液晶模组生产产能亦 快速增加。

  3、我国自主光学膜生产企业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液晶早发现于1888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与西屋电气公司利用液晶技术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块能够挂在墙上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技术才开始获得应 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须羽精工用TFT-LCD技术研制出第一台2英寸微型彩色液晶电 视,东芝研制出第一台使用液晶显示器的笔记本电脑,开启了TFT-LCD显示技术的平板 显示工业。光学膜产业是跟随液晶应用于显示而发展起来的,美国3M和部分日本厂商 先开发了光学膜生产技术,并在90年代发展成为光学膜市场上的主流供应商;其后,在韩国、台湾的价格战及下游面板、液晶模组产能向中国转移的联合冲击下,日本企业 在光学膜领域的市场地位逐步下降。2000年以后,韩国TFT-LCD产业快速发展,产能产量超越了日本,为了提高产业链自给率,韩企投入巨资开发滤光片等上游材料,大力带 动了韩国本土光学膜企业的发展。2005年以后,受益液晶面板产能向台湾转移,台湾TFT-LCD产能也超越日本,台企从与外资合资进行后段加工起步,逐渐获得光学膜生产 技术,并利用其成本优势在全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2007年以后,随着美国3M增亮

  膜专利的陆续到期,台资企业大批进入增亮膜领域。在光学膜发展史中相当长的一段时 期里,光学膜生产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惠和、智积电、东丽,韩国SKC、LGE,美 国3M以及台湾友辉等少数厂家中。随着国外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增加,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链配套 的光学膜产业及其加工产业也逐步向国内转移。

  尽管LCD面板和液晶模组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但相比韩国、日本、中国台湾, 我国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给能力是差的。在我国LCD产业发展过程中较长的一段 时期内,包括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在内的大部分上游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LCD产业呈现空心化状态。光学膜片方面,受研发、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缺失、精密加工工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自主光学膜片生产企业发展缓慢,产 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我国光学膜片市场基本被日本惠和、日本智积电、韩国SKC、美 国3M等外国公司掌控。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少数光学膜生产企业(如本公司、康得新、东旭成、合肥乐凯等)陆续实现了光学膜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相关光学膜产品陆续量产并实现销售,部分产品品质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优势光学膜企业产品水平,并凭借性价比高、供货速度快等优势逐渐取代国外光学膜企业,成为国 际、国内知名终端客户的光学膜产品供应商,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在全球液晶面板生产线和液晶模组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我国光学膜片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且占全球比例将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光学膜生产企业将迎来走向更大、更 强的战略发展机遇。

  (TFT-LCD产能也超越日本,台企从与外资合资进行后段加工起步,逐渐获得光学膜生产 技术,并利用其成本优势在全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2007年以后,随着美国3M增亮膜专利的陆续到期,台资企业大批进入增亮膜领域。在光学膜发展史中相当长的一段时 期里,光学膜生产核心技术基本掌握在日本惠和、智积电、东丽,韩国SKC、LGE,美 国3M以及台湾友辉等少数厂家中。随着国外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价格下降的压力增加,平板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链配套 的光学膜产业及其加工产业也逐步向国内转移。

  尽管LCD面板和液晶模组产能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但相比韩国、日本、中国台湾, 我国LCD面板的上游原材料自给能力是差的。在我国LCD产业发展过程中较长的一段 时期内,包括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在内的大部分上游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外进口,LCD产业呈现空心化状态。光学膜片方面,受研发、技术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缺失、精密加工工业基础薄弱等因素影响,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自主光学膜片生产企业发展缓慢,产 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我国光学膜片市场基本被日本惠和、日本智积电、韩国SKC、美 国3M等外国公司掌控。近年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国内少数光学膜生产企业(如本公司、康得新、东旭成、合肥乐凯等)陆续实现了光学膜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相关光学膜产品陆续量产并实现销售,部分产品品质已达到或接近国际优势光学膜企业产品水平,并凭借性价比高、供货速度快等优势逐渐取代国外光学膜企业,成为国 际、国内知名终端客户的光学膜产品供应商,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在全球液晶面板生产线和液晶模组产能加速向国内转移、我国光学膜片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且占全球比例将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光学膜生产企业将迎来走向更大、更 强的战略发展机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多重动力共振 我国PCB专用设备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产替代加速

多重动力共振 我国PCB专用设备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国产替代加速

作为“电子产品之母”,PCB(印制电路板)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基石,而其制造则高度依赖于覆盖曝光、钻孔、压合、电镀、检测等全流程的专用设备。当前,在5G通信、汽车电子、AI算力及消费电子升级的强劲需求驱动下,国内主流PCB厂商正积极扩产高端产能,直接拉动了对高端专用设备的旺盛需求。与此同时,产业技术迭代、国家政策支持及供应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溅射靶材应用多元 HJT电池打开市场新空间 行业国产替代加速

平面显示是溅射靶材需求规模最大的市场应用领域,其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显示面板与触控屏的生产制造环节。随着全球显示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企业积极扩能及技术持续迭代,我国显示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为溅射靶材带来持续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显示面板市场规模约 5694亿元,同比增长19.77%;出货面积达1.76

2025年10月17日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分析:消费人群多元 出口“量升价跌” 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方向明确

我国按摩器具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覆盖全环节的完整产业链。需求端呈现消费人群多元特征,银发群体支撑显著市场体量,年轻群体需求进一步打开空间;供给端方面,企业以创新为核心,持续推动产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拓展,为行业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作为全球最大研发制造和出口国,按摩器具出口市场呈现“量升价跌”态势,同时市场集中度待提升

2025年10月17日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千亿赛道核心引擎 我国轴向磁通电机行业驶入产业化快车道

在追求极致功率密度与紧凑结构的浪潮中,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颠覆性的设计,正成为驱动技术升级的关键路径。凭借“小身材、大能量”的突出优势,它不仅在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更被视为突破轮边驱动商业化瓶颈的核心技术。然而,从实验室的创新到产业的规模化,该行业仍面临成本、工艺与供应链的多重挑战。

2025年10月16日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机勃发 我国电子音响行业产值迈入3823亿新纪元 TWS引爆千亿赛道

声学革命正当时,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已强势迈入规模超3800亿元的新发展阶段。在数字化与beplay下载软件 化浪潮的推动下,市场呈现出“传统品类稳中有升,新兴品类爆发增长”的鲜明格局。其中,以TWS耳机为首的无线音频产品一马当先,产值十年激增近十倍;蓝牙音箱、Soundbar、Partybox等细分赛道亦各展锋芒,共同奏响行业增长的协奏曲

2025年10月16日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出口市场低迷、贸易顺差额缩减 行业正向beplay下载软件 化方向发展

我国路由器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在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的驱动下持续发展。数据中心、5G等新兴领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然而,受互联网流量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24年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出口方面,我国虽为路由器净出口国,但整体出口市场表现低迷,出口量与净出口量均呈下滑态势,贸易顺差持续收窄。与此同时,进口均价显著高于

2025年10月15日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全球量子战略竞逐 我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未来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计算芯片作为未来算力的战略制高点,正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然而,这一前沿领域也伴随着严峻挑战。近年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对华量子技术出口管制措施,使得我国量子计算产业自立自强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芯片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鲜明的本土特色。一方面,市场规模在全球及国内政策支持、投资升温与广

2025年10月14日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算力需求转向推理端 我国ASIC芯片行业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国产企业加速崛起

随着AIGC产业从模型训练走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算力需求的中心正经历从“训练”到“推理”的关键转变。ASIC(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凭借其针对特定任务深度定制所带来的极致能效比和成本优势,在beplay下载软件 驾驶、beplay下载软件 家居等海量终端部署场景中展现出比GPU更强的潜力,预计到2027年推理工作负载将占据中国服务器市场的72.6%。

2025年10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