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月企业债券融资减少 贷款结构趋平衡

中国报告网相关行业报告参考《2016-2022年中国债券产业现状分析与竞争战略分析报告


  2017年2月,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804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2.5%,低于2016年全年45%的新增贷款占比水平;而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加601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1%,高于2016年全年33%的新增贷款占比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3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7万亿元,同比多增4391亿元,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601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1%,加之3月9日统计局公布的PPI数据为7.8%,创下8年内新高,都在传递实体经济回暖的信号。


  
房贷受控,对公持续回暖


  2017年2月,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804亿元,占新增贷款的32.5%,低于2016年全年45%的新增贷款占比水平;而以实体经济贷款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加6018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1%,高于2016年全年33%的新增贷款占比水平。


  一位西部地区股份行支行信贷处工作人员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为监管方面一直对住房按揭贷款规模有导向,银行本身对房贷也有所控制,所以房贷规模减少并不意外。“但我没想到房贷减少挺多,我们地区的房贷业务还是挺热的,都需要排队。”该工作人员说。


  “房地产本身的成交量在下滑,PPP加速落地、基建投资、PPI回暖等都刺激了企业需求的上升。”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相比于2016年占比大的按揭贷款,目前的信贷结构相对平衡也更加合理。”


  一位国有大行华北地区的分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对公需求,尤其是以PPP为代表的政府主导项目、基建项目需求较大,并且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也有所增加,实体经济有向好迹象。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师都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的大幅度增长,PPP项目与政策性贷款投放是主要力量,此外,也与地方债置换减少有关。


  “虽然企业贷款增多,但社融数据中企业债券融资数量在大幅下滑。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上升较多可能是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将企业从债券融资市场逼到了信贷融资市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外,也要注意企业大规模融资可能会加杠杆,与今年去非金融企业杠杆目标相悖。”


  闫玲也认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要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去杠杆也是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重点是非金融企业负债率,央行可能将加强对信贷投放规模的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偏紧的政策基调,预计基准利率调整概率较小,政策利率上调仍有可能。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8·11汇改后大幅减少的外币贷款,近期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迹象。继1月企业外币贷款增加246亿美元后,2月企业外币贷款再增长199亿美元。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这表明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可能在逆转,企业对美元单边升值的预期在变化,2017年或许是人民币汇率的拐点。


  
直接融资规模下降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2017年要将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


  但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政府工作报告12%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66亿元。但是,企业的直接融资规模却在减少,2017年2月,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073亿元,同比多减2458亿;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0亿元,同比少240亿元。


  “不管是发新股还是再融资,审查都较为严格,时间长限制多,所以我国股票融资的比例一直不高。”一位上市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外,最近对再融资严格审查,一定程度也影响了股票融资规模。”


  “债券融资回落与债券市场波动,收益率走高有关。”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此外,MPA考核加强对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管理,通过信托、委托等通道出表融资也有较大回落,提高了贷款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


  “虽然企业债券发行仍然维持低位,但企业中长期仍然维持高位,表明企业融资需求仍然旺盛,在债市不佳的情况下,企业贷款对债券的替代较强。”邓海清说,“结合年初固定资产回升、PPI数据高涨等情况,仍然维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的判断。”


  数据还显示,2017年2月,广义货币M2余额158.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低于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12%的增长预期,狭义货币M1余额47.65万亿元,同比增长21.4%,M1、M2剪刀差在1月缩小后又再次扩大。


  “从历年情况来看,春节前随着企业存款向居民存款转移,M1都会出现一个季节性回落,但M1-M2剪刀差则会呈现持续缩小的趋势。”闫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是企业投资需求在上升,二是M1受房地产企业影响较大,但如今住房销量在下滑,房企融资也受到政策限制,预计2017年剪刀差将进一步缩小。”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固废处理:“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迎发展机会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不断提升

固废处理:“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迎发展机会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固废的产生量急剧增长,使得固废处理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废处理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7月19日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