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中国旅游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及供需分析(图)

        一、旅游业与旅游保险发展不对称的现状

        2016年末旅游业发展五年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旅游的总收入预计达5.4万亿元,且国内旅游市场约为50亿人次。我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可以说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依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除了20%左右的旅客随团旅游由旅行社办理保险外,绝大部分出游者均处于无保险状态,每年至少应有70亿元保费潜力的旅行保险市场,实际却只有约10%~20%的收入,有八成至九成的市场尚未开发。

        和数量巨大的旅游人数相比,仅有非常小比例的游客自愿购买旅游意外险。可以得到我国的旅游保险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保险市场并且没有被充分发掘,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

图表:旅游保险
 

图表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从供给方看旅游保险业发展现状

        1、品种少,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旅游保险产品品种少,过于单调,缺乏多层次全方面的旅游保险。当下我国旅游保险包括以下几个类型的旅游保险险种,旅行社责任险、旅游救助保险、旅游人身意外伤害险、旅客意外伤害险和住宿游客人身保险。虽然已经有了基础的框架,但是其中缺少富有特色的,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旅游产品。

        虽然近年来我国旅游保险的险种在之前基础上有所扩大,但是依旧略显不足。跟国外相比,我国的旅游保险品种发展尚未成熟,比如我国的旅游保险很少有针对老年人,特定疾病群体等涉及特殊群体的险种的旅游保险,可以说,当前我国旅游保险的针对性不强,供给上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的需要。

        2、销售渠道有限

        指出目前我国旅游保险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旅行社代理、 机票点代售、 网上投保三种方式。旅行社是旅游保险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机票点代售的网点也不多,且往往无证经营。尽管网络投保发展前景广阔,但真正利用在线投保平台的客户人数甚为有限,目前还只能作为传统销售渠道的一种辅助。可以说,如今网上投保虽有所发展但也尚未普及。

        可以说大部分的旅游保险都是由旅行社帮助参与旅行团的人办理的,然而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会选择自由出行而不是选择跟随旅行社出行,尤其是短途旅行,但是他们却依旧面临着种种风险,如果他们想要实现风险的转移,在目前现实中的旅游保险市场是很难轻易的寻求到成本低廉并且办理便捷的旅游保险。

        三、从需求方看旅游保险业发展现状

        1、游客购买不积极

        在我国,旅客的投保意识不强,余瀛波(2016)指出2015年度《中国境外旅游出境安全报告》显示与美国相比,美国旅游人均保费为46元,中国的保费则仅为1.8元人民币,不到美国的1/25。此外,中国游客主动购买保险的比率低于中国香港、日本,主要由于风险意识不强,大陆游客主动购买旅险的概率不到日本的1/4。这显示了我国游客对于旅游保险的购买缺乏动力,我国的旅游保险发展尚不到位。

        游客购买不积极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大多数旅游具有短期性的特点,人们不会牺牲经济成本去搜寻并购买只为旅游的少数天数而服务的旅游保险。

        第二,游客们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人身保险之类的保险,比如意外伤害险,旅游保险有它专门的旅游意外伤害险,而在人身保险之中也有意外伤害险。它们是互为替代品的。

        第三,人们对旅游保险缺乏信赖,认为旅游中发生意外的几率很低。所以较少的游客对旅游保险有购买动力。

        2、游客出行方式改变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2023年中国旅游保险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及投资趋势研究报告》

        当前的旅游保险销售主要依托旅行社进行销售,即团体游时由旅行社统一购买责任险,以及旅游社再向游客推荐其他的旅游保险险种。但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团体出游,尤其是对于年轻游客,自助游已经成为更加受欢迎,更加广泛的一种旅行方式。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以“十一”黄金周出境游为例,很多地区自助游的旅游者在旅游总人数中的占比已超过90%。而旅游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并没有随着游客旅游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没有与时俱进,这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保险的发展。

        四、国家鼓励发展旅游保险的现状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也指出要通过旅游保险加快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安全工作水平,与保监会联合修订《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并开展“旅游保险宣传周”活动,以补齐旅游保险这一公共服务的短板。国家的支持对目前发展较弱的旅游保险业而言意义重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Z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出口规模再创新高 我国跨境支付行业机遇与困境并存 AI技术助力降本增效

近几年,随着国内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跨境支付行业迎来市场新机遇。但是,跨境支付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合规、技术、商业等多方挑战,同时监管政策升级,合规高压线加速支付行业洗牌,跨境支付行业拥有诸多困境,头部跨境支付企业营收有所下滑。在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境旅游、商贸交流不断扩大,我国跨境

2025年06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