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英国 “央行+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要求 目前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研究

         金融工作会议时隔五年获将于2017年召开,我们认为此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大概率会对目前“一行三会”的监管架构作出一定调整。近年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愈加明显,已对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产生不小冲击。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显然不符合混业经营的要求。

         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内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从改革节奏把控上,监管层将会采取渐进式的方式(以英国为例,从改革方案的推出到完全落地需要近7年的时间)。从路径上来看,我们认为顶层的监管架构与制度设计将会与微观主体的监管调整两头发力,以更好地实现由旧监管体系向新监管体系的平稳过渡。从改革模板上,我们认为目前英国的监管模式值得借鉴。

         英国的“央行+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监管模式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也符合 国际上“三个统筹”的趋势

         即由央行负责宏观审慎政策制定、执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三会”合并组建新的监管机构负责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以外的微观审慎监管、并成立独立的行为监管局的模式。并且,类似英国模式的改革,阻力最小,人员机构震动不大,又能通过机构间合理和明确的分工降低协调成本。

         英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危机之后,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使得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当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央行应当在宏观审慎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2)中国央行可根据国内情况,借鉴英国所使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如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工具,压力测试的指标及量化方法等;3)注重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配合,应当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弥补微观审慎监管的缺陷,也应利用微观审慎监管掌握单个金融机构相关数据,服务于宏观审慎的分析评估;4)强化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尽快推进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进程,为金融消费者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经验借鉴:英国监管体制变化后对现行金融体系的影响

         危机后英国从09年开始探索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11年正式启动改革,2013年英国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正式运作,此后相关监管机构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监管文件,监管更加严格,英国金融体系也日趋稳健,1)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流动性和经营行为提出更多要求。PRA成立后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对银行机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流动性监管工具、核心一级资本、尽职调查、压力测试、大额敞口等方面的十多个规范文件。在监管实践中,对认为存在风险的银行发送监管通知、约见和处罚等多种方式督促其达标。2)银行业围栏改革。英国财政部于2012年6月进一步推动银行业改革,向议会提交改革白皮书,2013年12月审议批准并开始逐步实施,最终定于2019年全面落实。改革核心是建立“围栏”隔离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等高风险业务的结构性改革,同时还包括提高资本要求和促进竞争等。“围栏”措施并不是完全隔离,只是将零售银行业务与批发和投资银行业务在集团内部实现经营主体的区分,集团综合经营的格局未变,希望通过有效隔离风险更好地发挥混业经营优势。

         从宏观经济来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帮助银行走出危机阴影,经济企稳恢复。

         从2009年开始的英国监管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体系恢复稳健,特别是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营,为经济的企稳恢复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GDP实际增速从09年谷底的一4.30%迅速恢复到15年的2.30%。随着监管体系的推进,银行业信贷投放外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贷款外的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逐步提高,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从银行体系来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善增强了银行的盈利性。11年英国正式启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美国相比,英国银行业ROE和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率均高于美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的改革加深了英国银行混业经营的深度,混业经营有利于业务的优化,提高银行的盈利。

 

         从个体银行来看,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改善银行业业务结构及提高安全性。从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巴克莱银行和汇丰银行三家银行来看,09年实施一系列监管体制改革改变了非息收入占比的下降趋势,开始出现小幅反弹,并趋于稳定。新的监管体制下对于银行的资本约束更加严格,各银行纷纷提高资本充足率,减少短期债务比例,整个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ww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聚焦宠物动保行业:国产宠物驱虫药高歌猛进 猫三联疫苗与外资差距有望缩小

近年来,随着宠物主对宠物健康意识的增强,疾病预防保健与治疗的需求日益提升,宠物医疗实现快速增长,成为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宠物医疗消费规模约为840亿元,占比达28%。

2025年08月20日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多方入局 我国环卫无人化行业进入初期探索阶段 小吨位设备有望率先放量

我国政府对无人化环卫发展一直保持支持、肯定、引导、鼓励的态度,从国务院到各部门都提出了一系列通知和指导意见,加大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在环卫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环卫beplay下载软件 化水平。如在住建部印发的《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包括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鼓励更新购置新能源车辆装置以及beplay下载软件 化、无人化环卫作业机具设备

2025年08月13日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beplay下载软件
化趋势显著

资产运维行业增量由IT和工业设备贡献 第三方服务商乘势而上 beplay下载软件 化趋势显著

当前IT 设备、工业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资产存量约 455万亿元,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2.44 万亿元,预计2035年资产存量约 560 万亿元(增量主要是由工业和 IT 设备贡献),资产运维市场规模约 5.5 万亿元。

2025年08月10日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工业污水处理行业向“资源化利用”变革 产业园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竞争格局仍较分散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污水治理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以来,工信部、水利部、发改委等多部门围绕“废水循环利用”“水效提升”“绿色低碳”密集出台政策,明确到2025 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幅提升,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全面提速,纺织、造纸、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 5

2025年08月07日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政策孕育节能服务行业新机遇 建筑节能初露苗头 整体市场仍“大而分散”

2024年,各级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发展路径,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实行“两新”政策和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和节能改造,激发重点行业节能需求;深化技术创新,引导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不断突破;运用财税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系统性举措从政策、市场、技术等维度,为节能服务产业

2025年08月05日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市场正进入“全员合规”严监管周期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显效、资本市场回暖以及技术驱动下,自2023年以来,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33.9万亿元,同比增长7.4%。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政策趋严下加速整合与出清 相关机构出海谋增量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繁荣、移动支付普及以及跨境交易增加,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并成为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凭借其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体验,使得我国的支付市场成为国际领先的支付市场之一。2020-202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市场保持良好的发

2025年07月26日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政策推动我国财税数字化改革深入 企业需求爆发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指用信息技术重塑企业,用科技为企业赋能,财税数字化聚焦推动企业财务规范化自动化与税务合规高效。我国中小微企业群体庞大,财税行业合规需求爆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达6122.6万户,同比增长5.1%。此外,截至2024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12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