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制度措施对策分析(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在医疗实践中相当比例的医疗纠纷是由医疗意外引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医疗意外造成患者死亡伤残等情况,由患方自己承担。因此,在现有制度下患方无法获得有效经济救助。部分患者为获得赔偿,不断纠缠医院,恶化医患关系,以致引发“暴力伤医”事件。不少学者提出建立医疗意外保险来分散患者风险,但在实际中,医疗意外保险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补偿患方损失。基于此,以下将对我国医疗意外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对患者损害提供有效的补偿,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图:医疗意外保险

资料来源:互联网

       1 医疗意外的界定

       对医疗意外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 其一,医疗意外是指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情况; 其二,医疗意外是指医患双方均无过失,由于病情或病人的体质特殊或者其他现实的不可归责医患双方的客观因素,造成患者的严重不良后果。借鉴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医疗意外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现有医学技术条件下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风险所致的医疗损害,或由于患者病情或体质特殊所导致的医疗损害,或医疗行为中无过错输血感染及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疗意外的发生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结果的灾难性及不可归责性等特征。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意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国际上公认的医疗确诊率为70%,急症抢救成功率为70% ~ 80%。

       钟南山院士指出,2003 - 2005 年,广州地区的医疗纠纷中,354 宗申请的医疗事故鉴定最终只有39 例被鉴定为医方存在过错或过失的医疗事故,其比例为11%。

       2 完善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对策

       我国现行医疗意外险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借鉴国外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机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加以完善。

       2.1、通过立法建立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制度

       推行医疗意外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由政府主导联合保险公司构建医疗意外保险制度,涵盖门诊、住院各科室及各病种。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医疗意外基本保险条例,将医疗意外险确定为强制性保险,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所有就诊患者在医疗需求中必须无条件参保。医疗意外保险分为基本医疗意外保险和医疗意外补充保险。其中基本险为强制性保险,采用低保费、低赔偿、广覆盖的原则,使患方及时获得补偿; 补充险采用自愿投保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手术及创伤性检查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2.2、 将投保费用纳入医保统筹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 投保人与保险人要有保险利益,不具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患者作为保险受益人,需作为保费的出资人,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鼓励投保,将医疗意外险的保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内,进行医保报销。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附加一项医疗意外风险保险,由单位和职工按照比例或居民个人缴纳,注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池中,在患者就医购买医疗意外保险时保费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医疗意外基本险记账比例据医疗需求的风险程度及病种设定50% ~ 70%不等。医疗意外补充险由于其独特的高危性,保费较高,考虑到社保基金压力,建议可设为20% ~30%的记账比例。以医保报销的方式投保,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可迅速达到广覆盖的目标,实现保险的“大数法则”。

       2.3、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限额

       出险后,无论医方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责任,患方可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并获得保险理赔金,保险公司理赔后通知医方一起向医疗鉴定中心提起鉴定。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介入可解决因医患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患方举证困难的问题,经判定属医疗意外的则保险公司赔付; 属医疗机构过失责任的,则保险公司向医方或承保医方医疗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追偿; 如纠纷案件既涉及医方责任又有医疗意外因素,则据判定的各自责任范围共同理赔。赔付额度要据当地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设定限额,既能实现救济患方的重要目的,又可保证保险公司的运营。另外,建议由医疗机构、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及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出资成立医疗意外救济基金,如有患者不能在保险赔付中得到有效补偿,可向中心基金申请二次救济,由基金中心依据相关规定来裁定救济额度。

       2.4、规范销售渠道和风险宣传

       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实行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运营的方式。基本险的销售渠道是直接设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处窗口,病人在门诊挂号或预约就医、住院时需同时支付保费的自负部分,在收费窗口放置电子投保确认器,签约电子保单,投保缴费后点击确认则保险合同生效,并出具投保小票给病人妥善保存。医疗意外补充险,患者可先向保险公司咨询后自愿购买。保险公司必须在每家医疗机构的门诊楼、住院楼大厅设有专门的客服小组,就医疗意外保险政策、条款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答疑。政府要规范各类媒体关于医疗方面的客观宣传,正面告知公众医疗风险的客观存在,提高公众风险意识,理性面对医疗意外风险所致的不良后果,通过选择医疗意外保险来规避和分散风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我国计量校准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数字化、高精度化、标准化、绿色化是发展方向

计量校准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无线电、电磁、力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由市场监管总局制定技术规范以确保全国量值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计量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2025年10月17日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政策赋能 我国智慧养老行业供给逐渐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养老机器人愿景迎大爆发

智慧养老产业因具有能有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减少和优化人力资源的使用、降低服务成本等特点,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也成为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如《关于开展beplay下载软件 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促进数字

2025年10月11日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多方角逐银行IT解决方案行业 大模型赋能下市场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全面拥抱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2019-2023年我国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规模由 2252.60 亿元增长至 3558.15 亿元,CAGR达14.48%。其中银行IT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载体,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重构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银行业向beplay下载软件 化、开放化、场景化转型。根据数据,2019-2023 年

2025年10月04日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城市更新推进下我国排水管网更新修复需求广 污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倒逼行业升级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指由管道、检查井、雨水口等构成的系统,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雨水、污水及合流制废水‌。近年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城区迁徙,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的“血管”和“生命线”,城市排水管网也随着城市的建设而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12-2023年间,我国城

2025年09月25日
美团、滴滴出海“战火”重燃 全球外卖行业规模近5000亿 中东巴西成市场新焦点

美团、滴滴出海“战火”重燃 全球外卖行业规模近5000亿 中东巴西成市场新焦点

全球外卖市场持续高速增长,2023年规模已接近5000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规模领先,中东、拉美则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尽管市场空间广阔,但全球尚未形成统一的外卖平台格局,区域特征显著,本地化玩家仍占据主导。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卖企业如美团、滴滴正加速出海,以高补贴、强本地化运营和差异化配送策略切入中东、拉美等市场。

2025年09月20日
RWA行业规模化爆发 区域市场展现高度活跃性 竞争呈技术驱动与合规导向双重特征

RWA行业规模化爆发 区域市场展现高度活跃性 竞争呈技术驱动与合规导向双重特征

RWA市场全球化特征显著,但不同地区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催生了区域化的创新模式,RWA区域市场展现出高度活跃性。如中国香港相继发布虚拟资产相关政策,其和内地的试点项目(如太极资本、嘉实国际与蚂蚁数科的合作)也凸显了区域市场的创新潜力。

2025年09月12日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处置种类、区域错配 政策引导危废处置利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危废产生量大,2015-2023年CAGR约11%。工业危废产生量增加,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随之增长。2023年我国工业危废处置利用量为10502.9万吨,同比增长11.6%。

2025年09月10日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洗牌加速!助贷新规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效应愈发显著 “24%+”产品成平台新宠

2025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助贷新规”),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助贷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通过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渠道披露名单,及时对名

2025年09月0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