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8年我国医疗意外保险行业制度措施对策分析(图)

       参考观研天下发布《2018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分析报告-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

       在医疗实践中相当比例的医疗纠纷是由医疗意外引起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因医疗意外造成患者死亡伤残等情况,由患方自己承担。因此,在现有制度下患方无法获得有效经济救助。部分患者为获得赔偿,不断纠缠医院,恶化医患关系,以致引发“暴力伤医”事件。不少学者提出建立医疗意外保险来分散患者风险,但在实际中,医疗意外保险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有效地补偿患方损失。基于此,以下将对我国医疗意外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对患者损害提供有效的补偿,有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图:医疗意外保险

资料来源:互联网

       1 医疗意外的界定

       对医疗意外的界定主要有以下观点: 其一,医疗意外是指在正常的诊疗护理工作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的情况; 其二,医疗意外是指医患双方均无过失,由于病情或病人的体质特殊或者其他现实的不可归责医患双方的客观因素,造成患者的严重不良后果。借鉴上述观点我们认为医疗意外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现有医学技术条件下无法预见、避免和克服的风险所致的医疗损害,或由于患者病情或体质特殊所导致的医疗损害,或医疗行为中无过错输血感染及不可抗力造成的不良后果。

       医疗意外的发生具有客观性、偶然性、损害结果的灾难性及不可归责性等特征。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意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国际上公认的医疗确诊率为70%,急症抢救成功率为70% ~ 80%。

       钟南山院士指出,2003 - 2005 年,广州地区的医疗纠纷中,354 宗申请的医疗事故鉴定最终只有39 例被鉴定为医方存在过错或过失的医疗事故,其比例为11%。

       2 完善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对策

       我国现行医疗意外险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借鉴国外无过错医疗损害补偿机制,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对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加以完善。

       2.1、通过立法建立强制性医疗意外保险制度

       推行医疗意外保险制度构建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由政府主导联合保险公司构建医疗意外保险制度,涵盖门诊、住院各科室及各病种。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医疗意外基本保险条例,将医疗意外险确定为强制性保险,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所有就诊患者在医疗需求中必须无条件参保。医疗意外保险分为基本医疗意外保险和医疗意外补充保险。其中基本险为强制性保险,采用低保费、低赔偿、广覆盖的原则,使患方及时获得补偿; 补充险采用自愿投保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手术及创伤性检查等风险等级较高的医疗服务项目。

       2.2、 将投保费用纳入医保统筹

       《保险法》第三十一条: 投保人与保险人要有保险利益,不具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患者作为保险受益人,需作为保费的出资人,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鼓励投保,将医疗意外险的保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范围内,进行医保报销。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附加一项医疗意外风险保险,由单位和职工按照比例或居民个人缴纳,注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池中,在患者就医购买医疗意外保险时保费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医疗意外基本险记账比例据医疗需求的风险程度及病种设定50% ~ 70%不等。医疗意外补充险由于其独特的高危性,保费较高,考虑到社保基金压力,建议可设为20% ~30%的记账比例。以医保报销的方式投保,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可迅速达到广覆盖的目标,实现保险的“大数法则”。

       2.3、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限额

       出险后,无论医方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责任,患方可直接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并获得保险理赔金,保险公司理赔后通知医方一起向医疗鉴定中心提起鉴定。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士介入可解决因医患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患方举证困难的问题,经判定属医疗意外的则保险公司赔付; 属医疗机构过失责任的,则保险公司向医方或承保医方医疗责任险的保险公司追偿; 如纠纷案件既涉及医方责任又有医疗意外因素,则据判定的各自责任范围共同理赔。赔付额度要据当地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设定限额,既能实现救济患方的重要目的,又可保证保险公司的运营。另外,建议由医疗机构、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及社会其他组织共同出资成立医疗意外救济基金,如有患者不能在保险赔付中得到有效补偿,可向中心基金申请二次救济,由基金中心依据相关规定来裁定救济额度。

       2.4、规范销售渠道和风险宣传

       医疗意外保险制度实行政府主导,保险公司运营的方式。基本险的销售渠道是直接设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收费处窗口,病人在门诊挂号或预约就医、住院时需同时支付保费的自负部分,在收费窗口放置电子投保确认器,签约电子保单,投保缴费后点击确认则保险合同生效,并出具投保小票给病人妥善保存。医疗意外补充险,患者可先向保险公司咨询后自愿购买。保险公司必须在每家医疗机构的门诊楼、住院楼大厅设有专门的客服小组,就医疗意外保险政策、条款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传、答疑。政府要规范各类媒体关于医疗方面的客观宣传,正面告知公众医疗风险的客观存在,提高公众风险意识,理性面对医疗意外风险所致的不良后果,通过选择医疗意外保险来规避和分散风险。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固废处理:“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迎发展机会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不断提升

固废处理:“无废城市”建设提速下迎发展机会 各类固废利用量、利用率不断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固废的产生量急剧增长,使得固废处理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固废处理行业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07月19日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百亿市场!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发展 供需不平衡下数字化成重要趋势

心理健康问题成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国内对心理疾病的干预不足。随着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普及和发展,预计2025年我国心理健康服务市场规模达百亿级。与庞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供给不足,在此背景下,数字化成为行业重要发展趋势。

2025年07月05日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跨境电商B2B出口行业:品类结构性扩张 新兴市场成增长引擎 AI应用下强者恒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扩张,产品品类从消费品主导向“消费+工业”双轮驱动跃迁。

2025年07月04日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政策利好 气象服务行业取得长足进步 应用渐拓展 市场呈国有主导、民营补充格局

作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我国高度重视气象服务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气象服务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气象站数量快速增长。气象服务应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其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06月26日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堆的淘金热 我国垃圾焚烧行业需求缺口大 出海或成企业市场份额新增长点

垃圾焚烧方式优势显著,能够有效减少垃圾数量、占用较少的土地面积,并且焚烧后有部分能源可被回收利用。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超26000万吨,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需求。当前,我国垃圾焚烧厂平均负荷率约为60%,40%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而国内资源变得稀缺,越来

2025年06月19日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工业化进程加速 我国MRO行业迎万亿元市场空间 企业跑马圈地 政策加持下格局将优化

与传统采购相比,MRO集约化采购优势显著。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企业对设备维护、维修和运营效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MRO行业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达万亿元级。

2025年06月12日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及设备数量提升 建设工程存量翻新释放 行业前景广阔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中国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2065.11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70.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2.36%。同时检验检测机构也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地增长,检测机构数量从2016年的33235家增长到2023年的53834家,年均复合增长率7.13%。

2025年06月09日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我国旅游景区行业:A级与5A级景区数量不断增加 智慧景区建设成发展重要趋势

近年随着国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举措及景区客流量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依赖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观光模式向提供多种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综合模式转变已成为旅游景区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需要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客流,延长留客时间、刺激游客消费,从而带动收益增加。

2025年06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