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可行措施

        导读: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可行措施,生态旅游的环 境教育应运而生。绝大部分开展生态旅游的国家均加强了环境教育的力度,某些国家还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配备有资格证的自然学 导游员、游客入园考试、给游客制定生态旅游行为规范等。我国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起步晚,可以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但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

        (一)继续加强生态旅游基础性和认证体系研究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活动,除具有一般的旅游的性质外,还具有生态性、可持续性、学习性等特质。针对目前生态旅游出现“滥用”、“误读”、“泛化”等问题,我国要继续加强生态旅游的基础性研究,包含对其本质、内涵、相关概念、指导思想、学科融合、研究进展、主客体等方面的探讨与总结。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国外权威的认证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探讨,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和照搬,逐渐建立我国特有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统一生态旅游发展的标准,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建设标准进行认证,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方向,这样既有利于规范生态旅游的行为,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二)逐级建立生态旅游发展的机制

        从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阶段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先由政府来运作。政府职能
一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总指针。生态旅游的发展机制包含政策和检测机制两方面。在政策机制方面,我国要制定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法规,大力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规范市场行为,保障生态旅游利益相关的利益,为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保护资金和产权制度等方面;而在检测机制方面,则包含对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进展、分区域或者分时段内容量的控制以及生态旅游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市场的运行等。

        (三)加强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

        针对我国在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乱扔垃圾、攀折植物、扼杀野生动物等问题,加强游客的环境教育是迫在眉睫的,这仅依靠法律法规是不能解决的。道德准则会对人的行为产生至深的影响,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应运而生。绝大部分开展生态旅游的国家均加强了环境教育的力度,某些国家还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配备有资格证的自然学导游员、游客入园考试、给游客制定生态旅游行为规范等。我国的生态旅游环境教育起步晚,可以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但同时也要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

        (四)生态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开发

        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尚不成熟,可以借鉴国外某些管理国家公园分区制的办法,将生态旅游区根据其旅游承载量的不同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开发经营和管理,不同的区域其他生态承载量不同,所采取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也不同。另一方面,因为生态旅游出现“泛化”现象严重,所以就缩小研究的领域,国外开始出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生态社区”等研究的。当地社区确实拥有并管理生态旅游事业,为游客提供原真性的服务,能保障大部分的利益收入保留在社区内部,以达到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促进地方社区发展的综合目标。在我国开发比较成功的生态旅游社区就是位于四川绵阳的白马社区,是国内唯一严格按照国际上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展的,是被“自然与生态旅游认证项目”认证的生态示范区,旅游模式具有与其他民族旅游目的地不同的显著特点,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除了从他国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中借鉴经验之外,还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地探索,并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这方面摆在我们面前的至少有这样三件工作:第一,寻求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和法制规范,这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促进行业标准和认证项目的早日统一,这是我国生态旅游走上标准化与国际化道路的关键;第三,进行生态旅游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实验,建设权威性、标准性、规范性的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并不断地总结和探索,更好地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将生态旅游落到实处,在市场上具有可操作性,使生态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目标。
只注重体现学历证书教育的考试内容、时间和组织形式的全国大统一,而对于要求反映社会和行业要求,服务于人才供求机制的非学历证书考试,缺乏灵活的应对机制。这必然引发高校成人教育对外开放机制的活力不足,在与国外成人教育合作办学或教育协作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时代发展要求与社会培训范畴偏狭的差异,致使社会培训教育缺乏强烈的时代特征,不能很好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岗位要求。这又使社会培训在引入或借鉴国外成人教育成功经验或最新成果时,极易发生难以对接或难以洽合的状况。

        以上状况主要反映了我国社会培训教育的社会自动调节机制的缺失,也揭示了中国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基本国情引起的社会培训教育机制内涵构建的复杂性与曲折性问题。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农业旅游市场态势调研与运营战略研究报告(2013-2017)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DRG医改全面实施 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面临挑战 但仍然较大发展空间

商业医疗险作为基本医保的重要补充,肩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使命。而DRG医改抑制过度医疗使得消费者住院治疗的费用有所下滑,使得被保险人相对更难突破免赔额限制,对商业医疗险造成极大影响。不过,在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商业医疗险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并且DRG改革更多的是倒逼险企加快产品迭代,如降低免赔额、强化外购药保

2025年05月16日
我国农批行业交易规模稳增 龙头效应和聚集效应渐显 政策推动智慧农批加速渗透

我国农批行业交易规模稳增 龙头效应和聚集效应渐显 政策推动智慧农批加速渗透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以来,农批便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核心。尽管近年来农产品流通多种新兴业态涌现,线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仍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呈稳定上升态势。

2025年05月15日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政策出台促其高质量发展 市场洗牌信号日渐明显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资产管理需求随之增多。截至2024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突破70万亿元。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市场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存的状态,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私募机构等各类机构广泛参与,资产管理业务交叉融合。

2025年05月08日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我国高尔夫行业:受众渐大众化年轻化 政策出台精减球场数量 高尔夫用品市场渐复苏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一大批爱好高尔夫运动消费人群的出现,随着高尔夫运动趋向大众化、年轻化,我国高尔夫球运动人数进一步增多,至2022年已接近100万人。消费人群庞大带动我国高尔夫相关产业蓬勃发展,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120亿元。

2025年04月21日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多因素共振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质量、数量“全面开花” 市场刚需属性突出

殡葬服务具有特殊性、自然垄断性、普惠性与多元化的典型特点。近年来,我国殡葬服务行业从质量到数量上的“全面开花”,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龄化加深、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居民消费量能力上升等供需关系提振。不过,高价墓地泡沫下乱象丛生,多种新型殡葬方式出现,我国殡葬服务行业刚需仍存。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我国保险中介行业现状:市场加速洗牌 AI赋能下效率大幅提升 蚂蚁保稳坐头把交椅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精细分工的结果。一直以来,保险中介都是我国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连接着保险公司和广大消费者。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4.8万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8.7%。其中,中介渠道财产险保费收入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5.1%,中介渠道人身险保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我国公务车租赁行业市场及竞争分析:规模不断扩大 但缺乏具有绝对优势主导企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公务车租赁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能够满足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公务出行的需求,因此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25年03月22日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我国研学旅游供给端加速发展 银发等新兴受众带来新空间 竞争白热化推动产品升级

中小学生基数庞大叠加家长观念转变,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攀升。随着商业团体和银发群体等逐渐成为研学市场的新兴受众,研学旅游行业将显示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研学旅游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将推动产品多样化、品质化发展。

2025年03月2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