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改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措施,任何一个企业 想要长久的发展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其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实施,而且一定要将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执 行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在制度完善中要强化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这也能从一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只要建 筑施工从上到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就能防患事故的发生。
(一)在施工现场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和制度
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关键环节,要由施工单位的具体项目负责人员领导,组织专门的安全管理队伍或是部门,由专人具体负责实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设施能够正常运行,确保施工人员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作业,从而确保整个施工的安全生产。例如,在关键和危险位置设置警示标志,警示不同工种作业人员提高安全认识;对施工机器和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作业进行监督指导,有的工人不按安全操作规范操作,对此要进行严厉禁止和批评教育。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长久的发展都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筑施工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其安全管理工作更是需要完备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实施,而且一定要将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下去,才能真正发挥安全保障作用。在制度完善中要强化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和具体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这也能从一个方面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意识,只要建筑施工从上到下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就能防患事故的发生。
(二)监督安全管理的落实和加强检查工作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对整个施工项目自始至终都有保障作用,建筑施工的活动时间长,尤其要重视安全管理的落实是否长效,一定要时刻注意防范,因为每个环节都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施工单位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要加强几点:第一,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要保证施工活动中安全生产的意识,还要组织施工人员接受安全教育,高度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降低事故发生的隐患;第二,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设备是否运行良好。主要是对生产的机器设备和安全设施的使用进行检查,看是否有带损生产运转的状况,要提醒施工单位和人员注意对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保证安全施工[4]。
(三)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对安全教育工作应建立定期的安全教育制度并认真执行,由专人负责监管。要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安全会议、厂报、有线电视、黑板报等多种媒体的作用,强化宣传效果,针对建设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普遍,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电焊工、电工、起重工等)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事故能力。建筑施工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做好安全防护、救护等基本的安全知识培训并合格后方可上岗。
建筑施工的施工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对象,也是确保安全的责任主体,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促使他们在生产施工中更加注意安全,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整个建筑施工队伍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定期、不间断地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注意培训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教育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性,要形成连贯性,要以发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积极性为目标,提高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5]。
(四)加强对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加强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的工序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而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检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检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五)严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落实施工现场防护要求
安全生产说到底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发生直接关系。围绕所建的房屋,对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生产手段,对建造的结构形式过程中,房屋增高,临边洞口增多,在建结构边缘未封闭的生产活动空间,多种作业人员生产位置的不固定,制造产品的技术手段,使用工具,作业架的不同,使用机械,施工升降机、起重高塔、施工用电、车辆运行,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堆料、道路、生产作业层的安全防护条件等等,都存在安全生产、安全施工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突出安全文明的施工。施工现场整体环境应具有文明施工的状态,现场布置井井有条,作业层面井然有序,完工楼层,场清料净,体现现场施工的文明施工管理的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和形象。而更重要的是施工安全生产的防护要求,即贯彻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的问题。施工安全生产条件和防护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施工设备的安全性:即施工机具、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正确使用,如搅拌机、砂浆机、塔吊、施工升降机、龙门架提升机、施工用电等的安全装置等及正确操作使用情况;二是安全生产作业设施的安全性:如施工用脚手架、吊架、挑架、爬架、挂架、模板支架等是否编制方案,用料检查、经过计算,搭设验收,这些设施的安全性,往往与材料、计算、构造、管理有关;三是作业环境的安全性:针对高空临边(屋面和楼板、梯口周边)各种洞口(楼板预留洞口、电梯口、通道口)防护是否设置规范。解决好这三个方面,对于避免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死亡、机械伤害可起很大的防范作用。现场安全生产防护不到位,安全生产作业条件不满足工人安全作业要求,未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责任在安全生产的组织者、管理者。
只有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搞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为工人生产作业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作业环境,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安全生产的目的,这是施工组织管理者必须认真重视和应予实现的要求[6]。
(六)加强政府监督,强化参建各方监管,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国务院颁布的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工程建设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依据。政府负有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责任,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也负有监管的责任,这也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职责所在,共同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氛围。工程建设活动中,施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是重要的基本因素,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单位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已经导致或左右施工安全生产的“蜕化”。2009年4月4日中国建设报专题报告第六届中国企业高峰论坛《从建筑质量安全的角度探讨最低价中标》报告中谈到“《最低价中标》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和亏损,企业创新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能及时应用,属于落后状态,使建筑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得不到保障。就等于牺牲工程质量,牺牲安全……给市场带来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使建筑业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给市场造成了混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予以扭转,并应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
相关分析报告: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发展态势与盈利空间研究报告(2013-2017)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