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甲基丙烯酸甲酯生产技术进展及国内市场分析

相关市场调研报告《2016-2022年中国甲基丙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态势预测报告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主要用于生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塑料改性抗冲助剂ACR和MBS,以及用作腈纶生产的第二单体等,在涂料、黏合剂、造纸、纺织印染以及润滑油和原油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1]。

        1 生成方法及其进展目前,MMA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丙酮氰醇法、改进丙酮氰醇法、异丁烯氧化法、乙烯羰基化法、赢创ACH路线(Aveneer)工艺以及改进BASF法工艺(Alpha)等,其中丙酮氰醇法和异丁烯氧化法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1.1 丙酮氰醇法丙酮氰醇法简称ACH法,是工业生产MMA的最主要方法,1937年由英国ICI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

        它是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氢氰酸和丙酮发生氰化反应生成丙酮氰醇,丙酮氰醇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的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经水解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A粗品和酸性含水混合物(主要含硫酸和硫酸氢铵)。

        粗MMA经蒸馏精制得MMA产品,未反应的甲醇经萃取回收后循环利用,酸性酯化残液送硫酸氢铵回收工段回收硫酸氢铵。

        该法的主要缺点是原料氢氰酸的供应问题以及副产物较多,使得该工艺装置要求规模较大才能保持较强的竞争力[2]。

        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吴传隆等[3]以丙酮氰醇为主要原料,经过浓硫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经过氨气或者氨水中和,至少一部分中和后的母液与甲基丙烯酰胺粗品提纯中回收的含水甲醇一起循环生产MMA。该方法使母液中的甲基丙烯酰胺能够再次充分利用转化为MMA,减少了甲基丙烯酰胺的损失,提高了MMA的产率,减少了废水的排放,而且中和后的母液采出能够避免在纯化甲基丙烯酰胺过程中杂质的累积,同时回收的含水甲醇无需精馏,可直接用于生产MMA,节省了甲醇精馏设备的投入。

        1.2 改进丙酮氰醇法改进丙酮氰醇法又名MGC法,由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97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丙酮氰醇发生水合反应生成的α-羟基异丁酰胺与甲酸甲酯发生反应生成α-羟基异丁酸甲酯和甲酰胺,α-羟基异丁酸甲酯在固体酸催化剂Al2O3-SiO2存在下脱水得到MMA。该法工艺简单,原料可以循环利用,无废酸产生,对环境影响小。

        但副产多,对设备的要求高,能耗相对较高,制约了该工艺的推广应用。

        德国赢创工业集团(Evonik)公司于2005年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传统ACH路线的新型MMA生产工艺———Aveneer工艺,并于2007年建成中试装置。

        它是以氨、甲烷、丙酮、甲醇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公司自主开发的多相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副产品硫酸铵的生成,降低了能耗和设备投资,减少了CO2的排放量。

        此工艺还可以同时生产M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两种产品,资源利用率高,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4]。

        1.3 乙烯羰基化法乙烯羰基化法由德国BASF公司开发成功,故又称BASF法,它是以乙烯和合成气为原料,在110℃和3MPa及Rh-Pt络合物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的丙醛和甲醛在仲胺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基丙烯醛(MAL),MAL在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空气氧化生成MAA,经过分离提纯的MAA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A。该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原子利用率相对较高(达到64%),对环境没有污染,但乙烯氢甲酰化制丙醛的收率太低,产品成本较高,催化剂选择性差,使用寿命短,中间产物MAL的氧化成本较高,更为关键的是该技术被BASF公司所垄断,实施比较困难。

        1.4 Alpha法Alpha法是英国Lucite国际公司在BASF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工艺。

        它是以乙烯、甲醇和CO等为原料,以Pt(或Rh)为催化剂,通过乙烯羰基化和酯化生成丙酸甲酯(MP),然后于无水条件下,在多项催化剂作用下,MP和甲醛在固定床内进行气固相反应生成MMA。该工艺原料易得,安全,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无需特殊材质设备,催化剂活性高,使用寿命长。

        常州大学精细石油化工重点实验室冯裕发等[5]以K/γ-Al2O3作催化剂,MP为原料合成了MMA。结果表明,当以三聚甲醛作甲醛来源,反应温度为320℃,MP质量分数为20%,MP与甲醛的量比为1∶1,催化剂K负载量为12.5%,催化剂煅烧温度为1 100℃。在此条件下,MMA收率为39.2%,选择性为76.1%。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李洁等[6]开发出一种由甲醛与MP合成MMA的催化剂,催化剂的组分包括主活性组分、活性助剂和载体,主活性组分为Cs,活性助剂选自Sb、Nb、Ag中的一种或几种,载体是纳米SiO2/Al2O3-ZrO2复合载体;以氧化物计,主活性组分Cs的质量分数为5%~20%,活性助剂质量分数为1%~5%,其余为载体。

        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稳定性好,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环境友好。

        北京腾化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郭恩修等[7]开发出一种MMA的制备方法,它使用MP和甲醛为反应物,MP与甲醛的量比为0.1~2.0,采用碱性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总反应物质量的0.01%~10%,反应温度为103~213℃,反应压力为0.5~4MPa,催化反应制备MMA。该方法克服了已有技术中催化剂选择性及活性的不足,有效解决了掺杂(重)碱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问题。

        该方法采用离子液体催化剂,蒸汽压极低,在反应过程中理论上不损失,对反应物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所采用的反应条件下以液体形式存在,并能以较为容易的方式分离回收离子液催化剂。

        1.5 异丁烯(叔丁醇)氧化法以异丁烯为原料生产MMA主要有以下几种工艺路线:第一种是异丁烯(或叔丁醇)两步气相直接氧化法,即叔丁醇脱水生成异丁烯(或直接由甲基叔丁基醚裂解制得异丁烯),异丁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MAL,MAL经氧化生成MAA,MAA经分离后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A。

        该法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简单,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MAA的收率高,无污染,产成本低于丙酮氰醇法,在较小装置规模上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C4工艺路线;不足之处在于收率较低,装置折旧费用高,对催化剂要求高。

        第二种是异丁烯直接甲基化法,即将异丁烯(或叔丁醇)直接氧化生成MAL,然后以Pd金属化合物为催化剂,在40~100℃与甲醇进行液相酯化反应制得MMA。该法的特点是工艺较为简单,产品收率高,甲醇可以循环使用;但催化剂寿命短,副产异丁酸甲酯与MMA分离困难。

        第三种是异丁烯氨氧化法(又名甲基丙烯腈法,MAN法),即异丁烯或叔丁醇在Mo-Bi催化剂作用下与氨发生反应生成的甲基丙烯腈在硫酸作用下水合生成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A。该方法要使用大量的氨,原料费用高,且需要处理大量废酸液,生产成本较高,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8]。

        天津大学汪宝和等[9]开发出一种新的基于疏水载体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SDB)负载钯、铋、铅、铁等元素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催化剂组成为PdxMy/SDB;其中M为助剂金属Pb、Bi、Fe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x、y分别为每种元素相对于载体的质量分数:Pd的质量分数为1%~6%,助剂金属组分的质量分数为0.1%~3%。采用该疏水催化剂,用于MAL一步氧化酯化生产MMA,反应可在低温下进行,能有效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催化剂制备方法采用多金属逐步依次负载还原在疏水载体上,使金属有效充分还原,增强金属间的协同作用,MAL转化率高达98.2%,MMA选择性达到98.6%,另外,能耗低,稳定性好。

        太仓市恒益医药化工原料厂倪明前[10]开发出一种利用MAL制备MMA的方法。

        它是采用MAL、氧气和甲醇为原料,加热至反应温度,在催化剂钯复合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酯化反应生成MMA。在反应过程中,将反应混合物通入装填有除水剂的外循环除水系统可以提高MAL的转化率,实现低能耗、简单、快速地连续生产,得到的反应产物MMA的产率大于93%。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冯鹏飞等[11]采用浸渍法在电沉积到泡沫镍合金表面的氧化铝-氧化镁涂层上负载活性组分,制备了PdxPby/Al2O3-MgO/泡沫镍合金整体式催化剂。

        以MAL为原料,采用该催化剂制备MMA,可使MAL的转化率达到76.1%,MMA的选择性达到81.2%。

        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研究院展江宏等[12]制备了用于异丁烯选择性氧化制备MAL和MAL氧化酯化制备MMA的复合氧化物和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开发了异丁烯二步法制备MMA新工艺。

        在反应温度为380℃,反应压力为0.03MPa条件下,异丁烯平均转化率达到93.7%,MAL平均选择性达到92.3%。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压力为0.27MPa,间歇反应条件下,MAL平均转化率为93.35%,MMA平均选择性为83.50%;双程连续反应条件下,MAL平均转化率为93.24%,MMA平均选择性为80.06%。

        1.6 其它方法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异丁烷氧化法、丙炔羰基化/酯化法以及丙酸法等,但这些方法大多存在收率低,催化剂选择性低,寿命短以及原料消耗大等问题,目前尚不具备工业化条件。

        2 我国MMA的市场分析2.1 生产现状我国MMA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截止到2016年6月底,我国MMA的总生产能力为77.8万t,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家。

        其中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25.7%,位居第一;三菱丽阳璐彩特国际(中国)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3.5%,位居第二。2016年我国MMA的主要生产厂家情况如表1所示[13-14]。

 

        2.2 新建、扩建装置情况今后几年,我国山东易达利化工有限公司10.0万t/a、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9.0万t/a、华谊安庆新材料有限公司10.0万t/a、东明华谊玉皇新材料有限公司10.0万t/a、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公司7.0万t/a、东营宏旭化学股份有限公司4.0万t/a、江苏斯尔邦石化有限公司10.0万t/a、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公司9.0万t/a以及山东利华益维远化工有限公司10.0万t/a等计划新建或者扩建MMA生产装置。

        但由于MMA项目建设难度较大,生产技术还不够完善,故有部分项目可能无法按时建成投产。

        预计到2020年,我国MMA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10.0万t。

        2.3 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的统计,2005年,我国MMA的进口量为7.54万t,2010年为9.83万t,2015年的进口量为21.01万t,同比减少约23.54%。在进口的同时,我国MMA也有少量出口,2005年的出口量为2.49万t,2010年为5.94万t,2015年为3.07万t,同比减少约5.54%。

        2014年~2015年我国MMA每月的进出口情况如表2所示。

 

        2.3.1 进口国家或地区泰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等是我国MMA的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和地区。2015年来自这三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量合计达到14.60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69.49%,同比2014年的18.73万t减少约22.05%。其中来自泰国的进口量为6.26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29.80%,同比减少约26.70%;来自新加坡的进口量为3.77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17.94%,同比减少约30.05%;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量为4.57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21.75%,同比减少约4.79%。

        2015年我国MMA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情况如表3所示。

 

        2.3.2 进口省市我国MMA的进口省市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江苏省。2015年的进口量为16.10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76.63%,同比减少约19.94%。

        2015年我国MMA的主要进口省市情况如表4所示。

 

        2.3.3 进口海关我国MMA的进口主要集中在江苏南京海关,2015年的进口量为15.46万t,约占总进口量的73.58%,同比减少约23.43%。

2015年我国MMA的主要进口海关情况如表5所示。

 

        2.3.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MMA的需求量稳步增长。

        2005年我国MMA的表观消费量为26.1万t,2010年增加到38.7万t,2015年为62.4万t,同比减少约6.4%。

        相应产品自给率2005年为80.6%,2010年为89.9%,2015年为71.3%。

        2015年,我国MMA的消费结构为:PMMA对MMA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4.5%,塑料加工助剂ACR和MBS占12.5%,表面涂料占13.0%,其它占10.0%。

        随着广告业、中高档家具业、建筑业、交通业、光学领域IT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对MMA的需求仍将进一步增加。

        但由于目前我国PMMA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普通产品过剩,高品质产品却供不应求,仍需要大量进口。

        此外,PMMA还将面临来自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等替代产品的竞争,因此,未来我国MMA的消费虽然仍将以PMMA为主,但所占比例将会下降。

        在涂料领域,随着高档水性涂料工艺配方与国际的接轨,将增加对MMA的需求量。

        此外,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塑代木、以塑代钢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对聚氯乙烯相关制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进而促进MMA在加工和抗冲击改性剂ACR和MBS方面的需求。

        加上MMA在纺织浆料、丙烯酸类胶黏剂、不饱和聚酯交联剂、润滑剂以及人造大理石台面等方面的应用,预计到2020年我国对MMA的需求量将达到约95.0万t,而届时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110.0万t,生产能力将出现过剩,未来竞争激烈[15]。

        3 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建议在已经工业化的MMA生产工艺中,传统ACH法的原料氢氰酸受到丙烯腈运行情况影响很大,导致MMA生产成本较高,优势减少,此外,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BASF法经济效益不突出;Lucite开发出a-MMA工艺技术刚开始工业化,技术成熟性和整体经济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且BASF公司及Lucite公司对其技术进行垄断,因此,我国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MA生产工艺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丙酮氰醇法生产MMA,随着MMA需求量的增长,一方面要积极对丙酮氰醇法工艺路线进行改进优化,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研发力度,开发节能环保的MMA工艺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以C4资源为原料的MMA生产工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该工艺收率较低,开发性能优异且使用寿命长的催化剂是该工艺发展的关键。

        我国MMA产品的应用面较窄,高端产品还主要依靠进口。

        今后应该大力开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下游产品,使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和专用化,扭转我国高质量MMA产品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积极扩大出口,以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美国加征关税助推国产化进程 中国成全球一次性塑料实验耗材市场新兴力量

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国内一次性塑料生物实验室耗材占全球的比重较小。但中国市场正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与快速增长的生物医药需求逐渐成为全球一次性生物实验室塑料耗材的新兴市场。根据数据,2016-2020年中国一次性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规模从57.0 亿元增长至109.7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8%

2025年09月28日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海外产能收缩而国产踏足高端市场 全球氨基酸行业供给端话语权向中国转移

由于氨基酸在机体中并不能合成,所以需要通过食物进行摄取,才能达到补充的效果。随着医药、食品和营养保健品等领域蓬勃发展,全球氨基酸市场将持续扩张。2021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氨基酸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1-2030年CAGR达7.3%。

2025年09月26日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我国黄磷下游消费结构持续调整 出口量迎来暴涨但出口均价下降

自2024年起,我国黄磷产能趋于稳定,但同期产量快速增长。目前黄磷下游消费结构高度集中,三氯化磷与热法磷酸是核心消费领域。2020-2024年,黄磷下游消费结构出现显著调整,呈现热法磷酸占比缩减、三氯化磷占比提升的此消彼长态势,后者已跃居第一大消费领域。整体来看,我国黄磷行业呈现高度自给自足特征。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规模

2025年09月25日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十五五”将驱动石化行业向“新”向“绿” 破局“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4年,中国石化行业以16.28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彰显其支柱地位,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8%的“增收不增利”现象,深刻揭示了行业在产能扩张与“内卷式”竞争下面临的增长瓶颈。当前,行业正承受稳定增长、绿色转型与国际贸易三重压力。展望“十五五”,随着国家在“反内卷”、淘汰落后产能、延链强链及鼓励出海等方面密集释放政策信号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我国PMMA行业积极向高端化转型 贸易逆差额逐步收窄

近年来,我国PMMA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已突破70万吨,且高度集中于华东地区,形成以万华化学、双象股份为龙头的市场格局。但行业也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对此,国内PMMA行业积极推进高端化转型,多家企业加速布局高端产品产能。随着本土企业持续向高端发力、行业整体供给能力提升,自2022年起,我国P

2025年09月23日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新国标强制切换及需求双驱动 我国全氟己酮行业蓝海市场启航 产能高度集中

全氟己酮(FK-5-1-12),作为一种兼具清洁环保、高效灭火、安全无毒等多重优势的新一代洁净气体灭火剂,正从细分领域走向舞台中央。其爆发性增长的核心驱动,源于两大新兴市场的刚性需求:一方面,GB 50174-2023新国标的强制实施,为全氟己酮在超过83万个数据中心机架的存量改造与增量市场中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电化

2025年09月22日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我国已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工业气体市场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国际龙头

虽然当前我国工业气体的主要需求仍来源于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但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气体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5年09月22日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水溶肥与磷酸铁锂电池共推我国工业级磷酸一铵需求 企业产能较集中

工业级磷酸一铵作为重要无机化合物,下游应用主要集中于电池与水溶肥两大领域。在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电池产量大幅攀升,为工业级磷酸一铵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水肥一体化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带动水溶肥产业规模扩张,进一步为行业提供持续需求支撑。在下游旺盛需求的拉动下,2025年前五个月全国工业

2025年09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