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10年中国有机硅市场规模预测

    1955年,中国生产出最早的有机硅产品;2008年,我国有机硅单体产能达80多万吨,PTFE产能达5万多吨,成为全球氟硅材料的生产和消费大国。预计2010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产品消费市场。

    “中国氟硅产业是化工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真正依靠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这是有机氟硅行业里大家引以为豪的一句话。这个具有军工和尖端技术背景的产业,为满足国防建设需要,经过50多年自力更生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氟硅产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推动中国跻身于全球氟硅材料生产和消费大国。

    早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不使收发报机等在山洞中因受潮而失效,急需对其进行防潮处理。1951年,国家将此任务下达给当时的重工业部北京化学工业试验所(后来并入沈阳化工综合试验所)。经过大量的探索试验,1955年,该所终于回收少量乙基氯硅烷提供给南京的电子工业部门作防潮处理用。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有机硅产品。为了满足国防技术的需要,1959年9月,中国科学院化学所首先在实验室合成了千克级氟橡胶,定名为我国的“1#氟橡胶”,此后又相继研制出2#氟橡胶、3#氟橡胶、TP等以聚烯烃为主的氟橡胶和羧基亚硝基氟橡胶、氟醚橡胶。

    这样的军工产品背景,注定有机氟硅产业的发展必须靠自己,有机氟硅产业也由此走上了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1957年,甲基氯硅烷在沈阳化工研究院208车间问世。1958年,当时的国家科委和化工部组织在沈阳召开了有机硅与环氧树脂现场推广会,时任化工部二局局长的陶涛同志亲自参加。1964年,原化工部在上海合成橡胶研究所建成了30吨/年聚四氟乙烯装置,生产出了合格的国产聚四氟乙烯。

    由于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和垄断,我国有机氟硅材料产业发展历经艰辛。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岳润栋介绍,从1958年到1998年,整整花了40年时间,中国蓝星星火有机硅厂才形成了1万吨/年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能力,终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这是中国有机硅材料发展的里程碑。在有机氟材料方面,标志性的技术进步是1993年,上海市有机氟材料研究所主持开发了千吨级聚四氟乙烯工程技术。

    进入21世纪,中国有机氟硅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当初由军工企业发展起来的氟硅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民用和高科技领域,成为国民经济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2001年,中国蓝星星火有机硅厂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万吨/年有机硅单体生产线。2007年,星火有机硅厂又建成我国第一套年产能10万吨的甲基氯硅烷单体装置。新安化工、江苏梅兰等企业的有机硅单体装置也相继投产。如今,我国甲基氯硅烷年生产能力已达80多万吨。

    近几年,我国有机硅产品需求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内企业加大产品应用开发和推广力度,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品种牌号不断增加。我国已经拥有热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硅油及其二次加工产品、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各类生产企业1000余家,年消耗硅氧烷约40万吨,产品市场规模约150多亿元。2008年,我国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的产量约40万吨,硅橡胶产量40万吨左右,硅油产量6万多吨,硅树脂产量大约1万多吨。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机硅产品需求今后也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部分产品如硅树脂、硅油等的增长比例将更高。预计2010年以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产品消费市场。

    在氟材料方面,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从基础原料到应用制品比较完整的氟化工体系和门类。氟橡胶单套装置规模达到千吨级以上,生产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品种逐年增加。含氟聚合物形成了单套1.5万吨/年的AHF、2.5万吨/年的HCFC-22、1万吨/年的TFE和1万吨/年的HFC-134a生产规模,接近国际水平。2008年,我国氢氟酸产能100多万吨,产量约70万吨;HCFC-22产能约60万吨,产量约40万吨;ODS替代品产能约40万吨,产量超过30万吨;PTFE产能约5万吨,产量4万多吨;含氟中间体产能8万多吨,产量约6万吨。出口数量逐年增加。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聚丙烯扩产带动成核剂行业需求增多 厂商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呈和科技处龙头地位

近年来,国内聚乙烯、聚丙烯持续扩产,带动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多。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分别为3431万吨、4369万吨,同比增长5.86%、9.39%。2024年我国成核剂需求量为1.3万吨,同比增长18.18%。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汽车轻量化带来发展机遇 多家企业积极推进产能布局

我国POE行业长期面临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核心难点集中在三大关键技术领域: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高碳α-烯烃制备以及聚合工艺优化。这些核心技术长期被埃克森美孚、陶氏化学等国际化工巨头所垄断。由于技术积累不足且产业化起步较晚,在2023年之前我国POE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产业发展严重受制于人。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以PVC为主但占比渐下降 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

我国电石下游消费结构呈现高度集中的特征,PVC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电石在PVC生产领域的消费占比从2020年的84%逐步下滑至2024年的78.84%。近年来,在政策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电石行业新旧产能更替持续推进。这一结构调整使得行业产能呈现波动,2024年降至4121万吨,同比小幅下降1.0

2025年07月15日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行业:下游消费以氨纶为主 产能快速扩张 进出口均价同步下跌

我国PTMEG产能从2021年的89.7万吨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15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75%。产量则由2019年的55.4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77.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8%。这一供给端的良好表现既受益于上游BDO原料供应保障体系的持续完善,也得益于下游氨纶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此外,自2022

2025年07月09日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政策支持+成本下降 可生物降解餐饮具行业有望快速渗透 市场将趋向集中

根据数据,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807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9368亿元,预计2024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截至 2023 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 5.4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49.9%,已达到较高的渗透水平。新茶饮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534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10

2025年07月08日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我国丙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出口量和贸易顺差额快速增长

2019-2023年,我国丙酸行业经历了显著的产能扩张,产能从7.7万吨跃升至16.7万吨。进入2024年后,行业产能增长进入平稳阶段,产能稳定维持在16.7万吨水平。目前我国丙酸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2024年扬子石化-巴斯夫与鲁西化工两大龙头企业合计占据国内89.22%的产能份额。

2025年07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