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没有信息化的互联网化将是无本之木

        导读:没有信息化的互联网化将是无本之木.越来越多的生意可以把进销项存放在电商平台上,未来财税改革完成,电子发票真正普及,财务系统也完全可以在这些电商平台内部实现,传统的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此情况下,很多经销商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或者信息化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避免整个实业变成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小卖家”。
        参考:《中国互联数据中心(IDC)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在经销商盈利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转型更成为经销商最迫切的需求。“精耕细作”的管理方式也越来越受推崇,尤其对于规模较大的经销商集团来说,如何能使集团管理信息化,对内提高效率,对外紧抓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捕捉数据、分析市场、做出应对,都将关系到经销商集团的盈利能力甚至是未来的生死存亡。具体来说,经销商集团如何利用ERP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互联网化和精益化?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核心是线上和线下业务的信息化融合,这也是O2O出现资本泡沫的原因。”有壹手联合创始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朱伟华以此次金蝶集团和厦门国贸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为例说,在没有“互联网+”的威胁下,金蝶集团可以照旧卖软件、收服务费,厦门国贸集团也可以安心地把金蝶集团视为服务商,专心做实业。但“互联网+”和O2O模式的出现导致像BAT这类公司都在建立内部生态,重构业务管理体系。

  越来越多的生意可以把进销项存放在电商平台上,未来财税改革完成,电子发票真正普及,财务系统也完全可以在这些电商平台内部实现,传统的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此情况下,很多经销商企业都在通过“互联网+”或者信息化构筑自己的生态系统,避免整个实业变成互联网生态系统中的“小卖家”。

  “一套系统包打天下”不可取

  据记者了解,主机厂是100%为经销商提供ERP系统的,但系统的用途和功能不同,有些经销商还在用C/S(client/server)架构的软件,更多的则转向B/S(browser/server)架构。C/S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即利用两端硬件环境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系统通讯开销。而B/S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是对C/S结构的改进结构,更多地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在朱伟华看来,对于互联网生态而言,如果没有B/S架构的ERP系统,经销商的“互联网+”就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即使有B/S架构ERP系统,由于系统本身不开放,经销商也不具备二次开发能力,完全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生态。

  朱伟华表示,未来经销商如果要采用自己的ERP系统,必须采购那种具备开放接口,允许经销商二次开发的ERP系统,未来所有公司都必然是互联网公司,经销商也不例外,如果还停留在用“一套系统包打天下”的思维水平上,必然被淘汰。

  以客户为出发点构建业务流程

  目前,很多经销商集团都意识到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实现业务转型,期望能在线上为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从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发展业务、服务车主。金蝶汽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立军表示,对经销商来说,优化线下业务流程,才能更好地开展线上业务,进而才能为车主提供更好的购买和服务体验。所以,ERP所承载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职责不会消失,只会更加重要。O2O业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新规划现有的业务流程,需要持续、稳定、规范、高效地为客户提供便捷、实惠和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

  在此情形下,经销商应转变原先单一的扩张方式,改变以商品为视角的经营方式;应把客户视为最核心的资产,围绕客户决定业务形态,以更贴近客户、更高效服务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业务流程。“不是立足于思考如何让客户接受我们的商品和服务,而是立足于思考如何满足每一个特定客户的特殊消费需求。而在这个过程中,经销商多年积累的企业经营数据和客户数据就会起到支撑作用,也能让企业积累的数据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外的市场情况,未来4S店依然会是这个市场中最中坚的力量,我们坚信未来中国市场也如此。”王立军说。

  想实现高效管理就不要怕花钱

  目前,还有一些经销商内部管理流程极其低效,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也没有实现数据化。他们既想转型,又觉得在本身盈利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花一大笔钱购买定制化ERP系统是否值得?会不会水土不服?新系统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本身庞大的管理系统能否顺畅转变也让一些经销商犹豫不决。

  对此,朱伟华表示,ERP系统是经销商信息化的基础,也许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很痛苦,但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前提,不应犹豫,如果不希望被市场淘汰,只有忍痛完成信息化,没有信息化,互联网化更是无本之木。至于信息化的成本,信息化系统本身的投入并不算大,最大的成本源自导入信息化系统后引发的其他成本,但不付出这些成本,低效的管理很难扭转。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构筑AI世界的“beplay下载软件
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构筑AI世界的“beplay下载软件 基石” 我国数据标注行业向综合竞争力加速演进

当前,全球数据标注市场呈现出二元格局:欧美国家凭借技术生态与自动化工具,掌控产业链上游与高端环节;而亚太地区则依托人口红利,成为全球标注外包的主力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数据标注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国家级战略与七大标注基地的规划引领下,依托庞大的内需市场(如自动驾驶超千万公里的数据需求),驱动产业从依赖“人海

2025年11月18日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政策、技术与需求三重驱动 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提速 行业全链条自主可控已初步形成

卫星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获得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国务院、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与鼓励政策,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支撑。如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计划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

2025年11月18日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十五五”规划的核心赛道——我国量子计算行业产业化落地将按下“加速键”

随着全球量子竞赛白热化与外部技术封锁加剧,量子计算已从前沿探索步入以“自主可控”和“应用落地”为核心的产业深水区。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指引下,中国量子计算行业正面临从实验室技术指标竞赛,迈向市场价值验证的关键转折点,全产业链的协同突破刻不容缓。

2025年11月12日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从“工具”到“情感基础设施”:AI情感陪伴的技术红利与隐私困局的双重博弈

当下,在AI技术迭代与人口结构变革的双重浪潮下,情感陪伴的边界正被重新定义。当独居老人对着beplay下载软件 音箱诉说孤独,当职场青年在深夜向AI倾诉压力,当儿童与虚拟伙伴分享成长烦恼——“人类专属”的情感陪伴,正悄然走向“人机共生”的新阶段。在这场变革中,AI情感陪伴行业逐渐兴起,正以惊人速度崛起,成为科技与人文交汇的焦点。

2025年10月30日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我国ERP软件行业需求强劲 中小型企业成新引擎 数智化、定制化大势所趋

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持续扩张,企业对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日益重视,ERP软件市场需求强劲,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2016-2024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从49.77万套增长至127.68万套,预计2025年我国ERP软件需求量将增长至139.48万套,同比增长9.2%。

2025年10月28日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工业之眼”迎风而起 多维驱动我国计量检测专业技术服务行业需求释放

计量检测技术服务作为“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与“工业的眼睛”,是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质量、安全与创新的核心技术支撑。当前,在产业升级、法规趋严与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驱动下,该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年10月25日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量子技术正成全球科技竞争新焦点 量子计算硬件行业迎风而起 多技术路线并行

随着量子科技被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全球科技竞争已进入“量子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量子计算硬件产业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与政策资金支持下快速崛起。行业呈现出“国家队”、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同台竞技的活跃生态,并在超导、光量子、离子阱三大技术路径上并行发展,正以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参与全球前沿科技竞逐。

2025年10月15日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行业正向高价值领域渗透 量子重力测量具备增长潜力 国产突围加速

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目前已在能源探测、脑成像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量子精密测量将加速渗透至国防安全、精准医疗、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领域。预计到2035年,全球量子精密测量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44.97 亿美元,其中下游应用规模或将达到 17.99 亿美元。

2025年10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