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制造业创新中心瞄准共性问题 串起“珍珠链”

中国报告网相关行业报告参考《2017-2022年中国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在科技成果与产业化发展之间存在一个断层,发达国家称之为“死亡之谷”。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即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和“中试”系统,实现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移。在《中国制造2025》中,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为五大工程之首,“十三五”期间,将在重点领域布局15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报》记者近日致电陕西省工信厅证实,工信部已批复同意由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筹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我国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正式落户陕西。也就是说,加上2016年6月30日成立的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目前我国已有两家国家级创新中心成功落子。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还将再布局2-3家国家创新中心。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可选择优势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可以说,我国破解科技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瞄准共性问题 串起散落“珍珠”


  为何要成立国家创新中心?


  时光追溯到2016年6月30日,这一天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意义非凡,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就在这一天宣告成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济济一堂,气氛热烈。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同志的重要批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大会并讲话。


  当前,我国已有的各类创新载体对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载体在“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上衔接不畅,一些创新成果没有从实验室最终被产业化。这就使我国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力量就像散落的珍珠,未能穿成美丽的项链。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问题愈显突出。“我们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要弥补创新链条的断裂环节,特别是要解决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所谓的‘死亡之谷’,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凝聚在一起,完成将珍珠穿成项链的‘关键一步’。”苗圩说。


  苗圩强调,制造业创新中心要解决的是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而不是单个企业可以解决的关键技术。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要不断完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和平台,塑造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定位是,不仅仅把一个技术研发出来,还要将技术进行辐射推广,促进产业化发展。”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柏青也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重要标志,电池技术的突破能够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此外,还将通过探索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其他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市场化运行协同创新


  对于技术创新,以前我国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一些领域成立过研发中心,那么,制造业创新中心跟我们以前的那些研发中心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同?苗圩表示,经过研究,我们认为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定要吸引行业内的骨干企业参与投资建设,解决大家所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在体制上,制造业创新中心按照市场化原则来构建,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并不适合,要按照市场化的经营原则,在市场竞争中,寻找课题和研发方向,最终把这些技术变成创新中心的收入。在内部机制上,我们希望建立起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和调度人的积极性,提供制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当然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太多的经验,我们要边探索边总结,不断完善,形成适合创新中心发展的新体制和运营机制。


  记者了解到,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是以国联研究院为基础组建,包括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公司+联盟”的发展模式。国联研究院围绕产业链吸纳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完善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创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按市场化机制运行。联盟吸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业作为成员单位,构建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商业应用协同能力,按协同创新机制运行。


  
因地制宜两级联动


  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面,2017年工信部重点工作除了启动动力电池、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再布局2~3家国家创新中心外,还将指导重点产业集聚的省市选择优势领域,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7年,陕西省工信厅将按照批复要求,积极协调,落实建设条件,推进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各项工作,同时,加快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建设2~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到2020年,省级创新中心达到20家,培育更多国家级创新中心,构建陕西制造业创新体系,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陕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涂高坤近日在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广东将围绕新材料、beplay下载软件 装备、增材制造等优势领域布局新建3~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在2017~2020年本着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分类施策的原则,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有序推进,到2020年建成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左右,到2025年建成20家左右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全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动力,全面提升浙江省制造业竞争能力。


  此外,湖北首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正式组建授牌。此次组建的三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包括“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中心”、“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三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分别面向信息光电子、高端数控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引领,整合行业创新资源,探索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根据《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到2020年湖北将在光电子、汽车、海工装备等领域形成至少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目前,北京、江苏、湖北、广东等省(市)建设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创新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省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近年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由2018年165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52亿元。一方面,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等离子体清洗设备通过高活性粒子束实现纳米级表面活化,将芯片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3nm制程工艺的突破更推动设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中,等离子体技术助力核聚变装置约束时间延长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颠覆性的技术正共同推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步入快车道。全球范围内约2.5亿个私人花园,以及欧美地区严格的草坪养护法规,构成了坚实且迫切的长期需求基础。与此同时,行业技术完成了关键跨越:以RTK、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为代表的融合导航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产品边界部署繁琐与路径规划不精的痛点,用户体验实现了质的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此后,历经试点探索、政策推动以及beplay下载软件 化升级,巡检无人机已从最初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也随之实现快速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452亿元。

2025年10月18日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在经历短暂迟滞后正强势回归,多个GW级标杆项目于2025年密集取得关键进展,存量空间加速释放。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因供应链瓶颈出现巨大的设备缺口,为中国领先企业出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内外需求共振,共同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2025年10月18日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随着应用市场全面开花,全球无人机市场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拐点。有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从428.3亿美元增长至889亿美元,涵盖了无人机整机、零配件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从整机销售来看,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950万台,市场规模为352.8亿美元。展望未来,这一市场预计将以年均13.90%

2025年10月17日
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规模向百亿元冲刺 大疆、极飞等中国企业已形成领先优势

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规模向百亿元冲刺 大疆、极飞等中国企业已形成领先优势

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双轮驱动增长态势。北美和欧洲因技术积累与农场规模化经营占据主导地位,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因政策支持与劳动力短缺问题成为增长引擎。2020-2024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由36亿元增长至89亿元,CAGR达25.4%;预计2025年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14亿元,同比增长28.1%。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出口市场显著回暖 马太效应显现 份额向头部集中

我国热泵行业产业链完整,且长期获得强劲政策支持,发展基础扎实。尽管2024 年受内需疲软、出口低迷双重影响,行业短期承压,但2025年行业出口端已显现积极信号,出口市场显著回暖。与此同时,国内市场参与者多元,专业厂商与跨界企业共同竞逐,2024年行业马太效应凸显,市场份额向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产品竞争力、渠道渗透力与品

2025年10月11日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我国激光设备行业现状:传统切割承压出海 动力电池焊接将驱动市场增长

受益于全球最大激光应用市场的优势,我国激光设备销售市场也已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18亿美元。其中,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占比达到56.6%,较去年增长0.6%。

2025年10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