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及技术水平分析

          导读:近年中国光伏产业市场规模及技术水平分析。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 2013 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

          参考《2017-2022年中国光伏市场运营态势及十三五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光伏产业继续维持 2013 年以来的回暖态势,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导下,我国光伏企业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继续向好。

          (1)光伏设备景气度快速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 2016 年 2 月 5 日发表的数据,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4,318 万千瓦,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下表为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其中,光伏电站 3,712 万千瓦,其中分布式 606 万千瓦,年发电量 392 亿千瓦时。

          2015 年新增装机容量 1,513 万千瓦,占全国发电量的 0.7%,占全球新增装机的四分之一以上,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为我国光伏制造业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支撑。全国大多数地区光伏发电运行情况良好,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为 1,133 小时。

          下图为 2011-2016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增长率及全球新增装机量。

 

          从同比增速来看,近年来我国光伏累计装机量维持了较为高速的增长,直接拉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从国家能源局最新公布的光伏十三五规划来看,2020 年光伏计划装机将超过 100GW。而目前 2015 年底光伏总装机量仅有 43.18GW,也就是说未来 5 年年均光伏潜在装机规模将达到 10GW 以上。目前国内下游需求维持高位,且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但毛利反而有所回升,下游光伏电站内部收益率维持相对高位,未来整个产业链的景气度有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成本逐步降低

          2015年,在内外部环境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进步。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统计,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能耗继续下降,先进企业综合成本已降至 9 万元/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100KWh/kg,硅烷法流化床法等产业化进程加快;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产业化效率分别达到 19.5%和 18.3%,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异质结(HIT)、背电极、高倍聚光等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组件封装及抗光致衰减技术不断改进,领先企业组件生产成本降至 2.8 元/瓦,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 8元/瓦以下,度电成本降至 0.6-0.9 元/千瓦时。

          2016年,技术进步仍将是产业发展主题。预计产业化生产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将超过 18.5%,单晶硅电池有望达到 20%,主流组件产品功率将达到265-270W。硅烷流化床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有望实现规模化生产,单晶连续投料生产工艺和 G7、G8 大容量铸锭技术持续进步,金刚石线切割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应用,PERC 电池、N 型电池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近 99%光伏产品采用晶硅技术。虽然近年来,我国光伏制造业技术进步较快,但是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和基础理论研究仍然不足,新产品、新技术储备欠缺,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亟待资金、技术、人才持续投入,推动我国光伏制造向光伏智造转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产业投资持续增强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2015 年 1-9 月,我国光伏相关行业投资 807.9亿元,同比增长 35.8%,另据 Energy Trend 统计,2015 年多家中国企业已宣布扩产计划,将新增 4.2GW 组件产能,其中国内组件产能将新增 3.2GW。多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已建成投产海外电池与组件产能分别达到 3.2GW 与3.78GW,在建及扩建产能分别达到 2.2GW 与 1.9GW。另外,行业兼并重组加速,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深入。顺风国际收购多晶硅企业万年硅业及美国电池组件企业 Suniva,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通威集团投资 8.5 亿新台币入股台湾昱晶能源,增强电池片规模经济效应;西安隆基、天合光能等企业与英利合作,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实现产能利用率最大化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中国报告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5年规模超450亿元

制备技术成熟、新能源带来核心动力 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 25年规模超450亿元

石墨烯凭借超高载流子迁移率和极高的导热率,应用渗透至多个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将成为行业扩张核心动力。石墨烯制备技术多样且不断成熟,我国石墨烯产业规模效应初显,其中石墨烯粉体年产能快速突破、目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整体来看,随着供需两端向好,我国石墨烯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超450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但目前仍面临上游原材料与技术瓶颈

近年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液晶电视、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迭代更新频率加快,液晶面板行业蓬勃发展。以OLED面板为例:随着beplay下载软件 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OLED面板在beplay下载软件 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渗透率不断攀升,从而带动OLED面板出货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OLED面板

2025年07月12日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全球钾矿行业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中国总量有限且开发难度大、进口依存度高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钾矿资源总量有限,国内钾储量仅占全球的 4%。我国钾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的卤水型矿床,湖钾资源开发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同时随着青海盐湖品位持续下降,西藏受环保限制开发进展缓慢,我国钾肥产能难有较大增产空间。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我国茂金属聚乙烯高度依赖进口 本土企业产能正积极推进 行业自给率有望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茂金属聚乙烯下游消费以薄膜为主。随着材料性能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茂金属聚乙烯在食品薄膜、缠绕膜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表观消费量由2019年的186.1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00万吨。

2025年07月11日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行业产量呈缩减趋势 新兴下游带来需求增量 市场价格保持高位

我国磷矿石资源较丰富,储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磷矿石产能分布集中,贵州、湖北、四川、云南四大地区总产能占比达97%。从产量看,受我国磷矿石整体品位不高、磷化工绿色升级两大因素影响,国内磷矿石产量呈现缩减趋势。

2025年07月09日
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我国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 煤矿领域成为“先行者”

beplay下载软件 矿山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近些年来,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智慧矿山行业的相关政策。例如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beplay下载软件 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人工beplay下载软件 、工业物联网等技术与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

2025年07月09日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制氢行业:电解水等绿色制氢方法将不断渗透 民营企业深耕技术、有望迎广阔空间

我国氢能消费市场庞大刺激制氢端发展,国内氢气产量保持增长。从地区发展情况看,我国氢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重工业区,其中山东、内蒙古、陕西、宁夏、山西氢气产量排名全国前五。从生产方式看,化石能源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为我国当前主流制氢方式,但在减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方法占比将逐渐提升。

2025年07月06日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行业将持续朝高性能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是金属复合材料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占比26%以上。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性质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其中金属基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后者又包括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和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

2025年07月0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