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国工商联呼吁:拓展应用市场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

       导读:全国工商联呼吁:拓展应用市场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热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约占国家能源总消耗的50%~55%。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即太阳能热利用是实现能源代替,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排放的重大举措。
参考:《
中国太阳光伏发电行业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竞争战略研究报告

       “建议通过科技进步试点示范,拓展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工商联向大会提出了大力推动发展太阳能光热产业的建议。

  虽然太阳能光热产业优势显著,但近两年产业发展正面临增速放缓的问题。因此,加快制定合理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化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应用,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广光热应用,社会及经济效益突出

  热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约占国家能源总消耗的50%~55%。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即太阳能热利用是实现能源代替,保障能源安全和减少排放的重大举措。

  据统计,2014年,我国太阳能集热器及系统的销售量已达524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4.14亿平方米(占全球太阳能光热利用总量的67%),提前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的14年间,我国太阳能集热系统累计节约标准煤总量达到37167万吨,累计实现减排二氧化硫1201万吨、烟尘929万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79778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记者获悉,尤其是在我国寒冷地区,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集热系统,不仅可实现房屋冬季采暖、沼气池保温、工业化干燥、烘干等相关应用,还能为温室大棚提供补偿供暖,解决冬季农副产品短缺问题,其社会及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据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20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28家科研院所共同完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可再生能 源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的报告。报告显示,太阳能热利用在替代标煤量方面,占比达到13.7%,仅次于水电。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光热产业是我国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实施能源消费革命必须依靠的力量。

  光热产业增速放缓现象不容忽视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在5年内,政府直接投资4万亿元用于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等九大行业的发展。作为同时横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大产业的太阳能光热产业,成为各级政府和产业政策关注的焦点,不言而喻。

  “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太阳能光热产业优势显著,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近两年产业发展正面临增速放缓的现象。”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大品牌企业产品市场集中度不够。“目前行业前10强企业市场份额不足20%,行业内厂家多、分散、规模小,特色产品少,产业发展亟待升级。”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另外,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范围小,产品质量差问题依然存在,科技人才短缺也制约产业进步。同时,国际市场开拓不足,都急需广泛拓展。”

  急需重点发展和扶持光热行业应用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要稳步实施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同时,太阳能光热发电作为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也被重点提及。紧接一个月后,国家能源局也发布了《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其中,太阳能光热发电被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提及。

  这意味着光热发电将成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着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因此,加快制定合理的太阳能光热产业化政策,重点发展和扶持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应用,必须提上日程。

  为此,全国工商联在此次“两会”上建议:加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研究和示范工作,力争尽早取得更高突破,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热技术应用,实现与小城镇建设、小康建设、扶贫工作相结合。力求通过科技进步试点示范,拓展应用市场。

  此外,全国工商联还建议,要加快产业升级,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的整体建设,要用现代化的先进设备装备企业,形成机械化、信息化的加工生产线。

  同时,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动科技进步。鼓励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发,以科技作为产业发展的引擎。加速技术标准制定,提高标准化水平和准入门槛,健全技术保障体系以推动产业升级。多途径、多渠道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出口。

  “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上,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行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实施生产准入制或出口核准制,杜绝不良产品流出国门。另一方面,企业独立自主产权的产品需要有独立自主的品牌作支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时要避免自相残杀。”全国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解释道。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我国加氢站行业建设加快 广东数量稳居第一 大型化趋势带来广阔增量空间

加氢站通常用于为氢能源汽车提供燃料,是氢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2015年前,我国只有北京氢能示范园加氢站、上海安亭加氢站、郑州宇通加氢站等少数几个加氢站。近年来,随着国内氢燃料电池车产业加速发展,叠加中央财政补贴大力支持,各地加氢站建设加快。2024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已经达到5548辆,销量已达540

2025年10月20日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多维发力保供应链!我国石英坩埚行业光伏级市场本土主导 半导体级高端仍待突破

石英坩埚是半导体与光伏单晶拉制的核心消耗品,其中半导体级石英坩埚市场规模随晶圆产能扩张快速增长;而光伏级石英坩埚市场此前高增,但2024年多重因素影响呈收缩之势。竞争格局来看,光伏级市场由本土企业主导,而半导体级市场高端产品仍待突破。当前国内上游高纯石英砂长期依赖进口,不过我国正多维度发力,正通过找矿、技术研发与产能建

2025年10月20日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碱性锌锰电池行业存较大增量空间 出口成新增长极 南孚市占率稳居首位

国内消费不足但产量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出口业务成为新增长极。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碱性锌锰电池行业产量为205.80亿只,需求量为45.69亿只。

2025年10月15日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项目转型突破提速 我国煤制烯烃行业迈入高端绿色发展阶段 宝丰能源盈利领先

在 “双碳”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煤制烯烃产业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即从过去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变为追求高端技术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煤制烯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2025年10月14日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我国液流电池行业:企业积极布局产能 商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在政策推动、技术进步与长时储能需求增长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商业化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近两年来,受行业广阔前景吸引,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布局赛道并加快产能建设。

2025年10月13日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全球铝塑膜中长期景气度高 中国企业加速追赶 行业降本增效大势所趋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成为产业趋势,其软包封装形式依赖铝塑膜性能大幅升级,因此对铝塑膜的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在全球锂电池市场中的渗透率约为 10%,出货量超600GWh,市场规模超过 2500 亿元,相关固态电池需求将持续攀升,将为铝塑膜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空间。

2025年10月10日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芯片”的国产化突围:我国质子交换膜部分关键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被誉为氢能产业的“芯片”,其发展直接关系到氢能产业的进步。随着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快速提升。

2025年10月10日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成本和环保压力冲击 全球可燃冰开采行业技术路线大博弈 中国后来居上

中国深海可燃冰资源集中在南海,根据国土资源部 2016 年数据及 2017 年有关报道,初步预测我国海域(集中在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约 800 亿吨石油当量,分布面积覆盖25 个有利区块、约 42 万平方公里。当前中国试验式开采位于南海神狐海域128平方公里范围内,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凭借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持续的研发投入,

2025年10月0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
Baidu
map